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郴州游记
郴州游记
阳山古村——儿时印象的老家
阳山客家古村位在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阳山古村位于郴州市桂阳县正和乡境内,如今118户的阳山客家村落,周边参天的古树,盛开的百花,清纯的流水,进入景 区,村前小溪、水车以及潺潺的流水声伴着和风迎面吹来,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依稀好象回到儿时的老家,光着脚丫在河边数石子,筑水坝,打水仗。.

村前的古道驿桥,别有野味。
我们跨过槽门进入村里,忽然,有一样东西轻轻叩动了我的心房,那就是每家门口的大青石门槛,历尽时光的打磨,光滑细腻,泛着柔和的光芒。儿时最喜欢骑 坐在这青石门槛上面,以致于在这上面磕破了下巴,至今还留下一道疤痕。那时最喜欢念的一首儿歌是:“小石头儿,坐门槛儿,哭着哭着要媳妇儿,要媳妇儿,做 什么?吹了灯儿,好说话儿!!”

古村之雕梁画栋、飞瓦重檐
古村房屋错落有致、雕梁画栋,采光、通风、排水、放火处理无不凸现前人的智慧。踏着村里的青石巷道,置身深巷古屋,随处都可观赏到雕梁画栋、飞瓦重檐和精 巧雅致的雕花木窗。尽管历尽沧桑,仍然气势不凡,渗透着明清建筑的独特魅力。古屋大多两进,中为厅堂。许多古屋的厅堂里都高挂着牌匾如:“学海渊源”“声 振骠骑”“佩印堂”“余庆堂”等等,每块匾都字迹清晰其都还是烫金大字;厅屋靠墙处都有一方天井,天井里的滴水穿石、门前石凳的雕花浮刻无不散发数百年历 史的气息。民居的主人都把门敞开,任凭我们随处观看、拍摄,而且不管遇到谁,质朴的村民都给我们一张灿烂的笑脸,让人感到特别亲切,就像走亲戚一样。沿着 一条悠长的小巷,我们走进了一户人家。一位老人笑容满面地招呼我们,耐心给我们讲解,交谈中得知,他就是阳山村老支书——何昌瑞。何昌瑞1998年就已经 从村支书的位置上退休,子女都在广州、深圳发展,但是心系故土的老支书却舍不得离开。与何老交谈,能感受到他是一位知书达理的长者,他谦和、友善的话语和 热情、礼貌的态度里,自然流露出一股源远流长的书卷气息和他对先祖业绩的自豪感。

古村小巷深深,青苔满地,走在其中,像走进一首江南古诗。
据老支书介绍:早在700年前,官授柳州府判的元朝进士何臣向朝廷告老还乡,沿骑田古道回江西庐江郡老家。行至阳山外,见这里青山环绕,秀水萦回,云遮雾 绕,紫气升腾,宛如人间仙境。他顿时不思故乡,选择这里为栖息之所,繁衍子孙,创建基业,成为始祖。因此,阳山客家古村地依骑田岭之南,故取居所之名为阳 山。古村坐北朝南,“前有朱雀,后有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确实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史料记载,阳山村自发设立的“救婴会”、“禁戒会”、“重九会” “女儿会”等六会治村,形成了“宽容诚厚重、和气致祯祥”的百年家风。

石径水流,古村因为有了流水,多了些许灵性。
阳山古村形成了世代相传的和谐淳朴、亲近、互善的民风。时至今日,阳山客家古村还保持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风气,充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 和谐相处。当你走进幽深的阳山客家古村,就会发现这里见不到围墙,见不到防盗网,所见家家户户几乎青一色的厚重木门和雕花木窗,都没有上锁,只是搭上铁 扣,表示主人不在家,充分显示出在同一环境生活的邻里,存在着亲密无间、相互信赖的和谐关系。阳山客家古村人与人之间只所以能够高度和谐相处,有赖于阳山 人在继承客传统美德的基础上,构建了和睦生活、和谐相处时代、甚至超越历史的村规民约,创造并传承了“六会”治村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