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湘西游记

湘西游记

凤凰古城游:古韵依旧

凤凰古城,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甚多。你看那沱江边的古城楼古城墙,依然是在那默默地镇守着凤凰城,不过现在它的作用除了观赏,仅在于防洪了。你再看那城里城外的明清古院落,仍然是那样风采依旧。
让我们先看看它的“门”:

沱江的南岸是古城墙,用紫红沙石砌成,典雅不失雄伟。城墙有东、北两座城楼,久经沧桑,依然壮观。

北门古城楼始建于明朝。凤凰北面,俗称北门城楼,本名“壁辉”。北门古城楼始建于明朝。凤凰元、明时为五寨长官司治所,有土城。明嘉靖年间从麻阳移镇竿参将驻防于此,乃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将土城改建为砖城,开设四大门,各覆以楼。到清朝,古城的军事地位日显重要,先后在这里设凤凰厅、镇竿镇辰沅永靖兵备道治所,古城的建设也得到加强。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遂将砖城改建为石城,北门定名为“壁辉门”,一直保存至今。北门古城楼采用本地红砂条石筑砌,做工考究,精钻细琢。城门呈一半月拱,有两扇铁皮包裹。圆头大铁钉密铆其上的大门。城楼用青砖砌筑,重檐歇山顶,穿斗式木结构,石座卷顶。城楼对外一面开枪眼两层,每层4个,能控制防御城门外一百八十度平面的范围。北门城楼与东门城楼之间城墙相连,前临清澈的沱江,既有军事防御作用,又有城市防洪功能,形成古城一道坚固的屏障,虽几经战火,仍巍峨耸立于沱江河岸。(网摘)


东门城楼位于城东,紧靠沱江,原名“升恒门”。东门城楼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城门下部由紫红砂岩砌成,上部城楼则用古砖砌筑。城门宽3.5米,高4米,呈半圆拱。城墙修筑全部用红砂条石,城楼高11米,大门上方有枪眼8孔。歇山屋顶,覆以腰檐,飞檐翘角,精美壮观。


过虹桥,往东行,有一“东关门”,在这一带看虹桥、看万名塔、看吊脚楼是好位置,特别是晚上,在这拍夜景的很多。

出东关门不远,又有一迎曦门,挺好听的名字。

出迎曦门,沱江边突兀一塔----万名塔。

万寿宫就在万名塔旁。

与迎曦门相对,沱江这边的回龙阁,也有一门,叫志诚关。

处于现凤凰广场旁的西门城楼。

古城有多处老宅子、老祠堂,其中杨家祠堂是很有名气的。杨家祠堂座落在县城东北部的古城墙边。太子少保、果勇侯、镇竿总兵杨芳捐资修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 祠堂由大门、戏台、过亭、廊房、正厅、厢房组成,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杨家祠堂设计精巧,做工精细。窗户、门、檐饰件均系镂空雕花,整体建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属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河对面,还有一田家祠:

离杨家祠堂不远处,就是陈斗南宅院。

陈斗南宅院建于清光绪28年(1902年),是江南典型的四合院,俗称窨子屋。宅院是民国时期的将军府,陈宅出了两位国民革命军少将:陈斗南将军(1886-1931),1924年-1925年间与贺龙为湘西巡防军同僚,关系密切。1926年参加第二次北伐,1928年年间贺龙领导工农革命军时在鄂南、湘北闹革命受挫来湘西,陈渠珍委派陈斗南支援贺龙领导的工农革命。1931年患恶口疮抢救无效,病故于汉口医院。陈范将军(1909-1943),为陈斗南之侄,1937年率部参加抗日战争,血战嘉善。2005年中共中央授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奖状及奖章。(网摘)
陈斗南宅院还是《乌龙山剿匪记》、《未代苗王》、《我心飞翔》、《湘西往事》等十多部著名影视剧内景拍摄地。


古城的风景点很多的,看看下面的价格表就知道了。不过在这里参观游览,最好是买套票。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