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风海岛第一楼

琼台胜境---五公祠大门
说起海南岛,也许人们更多耳熟能详的是天涯海角、大东海、亚龙湾等景点,那里优美的热带风光,湛蓝的大海,温暖的阳光无不令人留连忘返。但人们不应该忘记,在海南岛海口市海府路上,还有一片占地约66700平方米的清幽之地,那就是有着“海南第一楼”美誉的五公祠。
五公祠是为纪念唐、宋两代被贬到海南的五名名臣名相而建造的祠堂。

设在五公祠园区内的苏公祠,是为纪念苏东坡而建造的。
在海南岛这座热带岛峙上最不缺少的要算绿色的了。在沿途浓荫匝地的绿树丛中,一座不起眼的红门隐现在路的尽头,这就是闻名岛内外的五公祠。与海南岛其他热门景点相比,这里可以称之为“门可罗雀”,鲜有游人到此一游。屈指可数的几位游客不是对历史情有独衷,就是想寻找一点心灵上的慰寄,大家都迈着缓慢的脚步,漫游于鲜花绿树丛与墓园建筑之中。
五公祠主要由海南第一楼、学圃堂、五公精舍、苏公祠、浮粟泉等建筑构成。其中尤以“第一楼”为建筑核心。

五公祠内的李德裕雕像
步入五公祠,远远地就看到了这座高挑的木质楼。这座建于清代光绪年间(1889年)的楼高约十几米,分上下两层,红椽绿瓦,四角攒尖,楼身主体呈大红色,在万绿丛中显得格外耀眼。楼的正中高悬着一块巨匾,上书“海南第一楼”几个大字。门侧有对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唐嗟未造,宋恨偏安,天地几人才置诸海外;道契前贤,教兴后学,乾坤有正气在此楼中。”读了不免令人抚今追昔,感叹一番。

海南第一楼
楼四周有五尊古人雕像,或双眉紧,蹙目光凝重;或昂首挺胸,极目天外;或手持书卷,正在沉思;或双拳紧握,怒目圆睁。每个人都表情凝重,每座雕像都是一部沉甸甸的历史。
在浏览的过程中,我才得知为何此地称为“五公祠”。原来唐代李德裕曾获得过卫国公的称号,而宋代的李纲、赵鼎、李光和胡铨分别获得过忠定公、忠简公、庄简公和忠简公的称号,故称之为“五公祠”。这五位名人在历史上也都曾显赫一时,但也都曾被贬至南海做官。第一尊雕像最具代表性,他是唐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李德裕。

五公祠中的李光像

五公祠中的胡铨雕像

五公祠中的李纲雕像

赵鼎雕像
李德裕是河北赵县人,翰林出身,曾历任浙西观察使、西川节度使、兵部尚书、左仆射、宰相等职,可谓权倾朝野,名重一时,被人们称为“唐朝几近中兴”之人,当政时期政绩显著。但李与当时的另一位政治名人牛曾儒等之间存有派系争斗,并长达几十年,最后在唐宣宗即位后失宠,先被贬到荆南,再被贬到潮州,最后被贬到了海南做了一名小小的司户,63岁时在海南病亡。相当于从现在的总理位置上一直被贬到了县级做了一个小小的官员,最终病死他乡。尽管如此,李德裕在海南期间还是不断地尽自己的所能,传播知识,兴办教育,深得当地百姓的爱戴。在海南生活期间,李德裕曾创作了流传很广的一首诗《登崖州城》,或许能代表他当时的心情:
独上高楼望帝京,
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
百匝千遭绕郡城。
在五座雕像中还有北宋时期的著名丞相李纲;宋代抗金名臣李光;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赵鼎以及名臣胡铨。在这五人当中也许李纲的经历最为宕荡起伏。
李纲生于中国南北方民族纷争激烈的年代里。当时的北方女真族正在兴起,以完颜阿骨打为代表的金国消灭了辽国后,进而进攻中原。此时的李纲已官至太常少卿,可惜大宋朝的皇帝宋徽宗胆小如鼠,一见金国军队如狼似虎,就执行逃跑主义,主张与金人议和。李纲刺臂血,上疏请求皇帝让位于太子,以便抗金。结果徽宗果真把皇帝的宝座让给了自己的儿子。钦宗继位,李纲自然成为主战派的领袖人物。第二年,北宋军队在与金国军队的战争中失败,开封城被攻破,徽宗和钦宗二帝成了敌人的俘虏。顿时一种国破家亡的情绪笼罩在了大宋国的上空,这就是岳飞在他的《满江红》中所说的“靖康耻”。此后,高宗赵构继位,但仍执行逃跑主义,甚至有人称之为“逃跑皇帝”。而此时秦桧成了朝中重臣,李纲由于在政治斗争中失败而被贬到了海南岛。完成了他从朝廷名相到边塞流放之人的人生过程。

海南岛
但无论时局如何变幻,这些历史人物都有着刚直不阿,坚持正义,坚守信念,万里投荒不易其志的品格。因此,赢得了海南百姓的支持与爱戴。由此可见,一个人无论你身处何方,官居何位,只要你行的正、立的直,心中装的是广大群众的利益,那么你就是一位值得人们敬仰和信任的官员。
海南第一楼全部采用木质材料建造而成,虽然历经了无数风风雨雨,但仍保持得很好。也许论体量它不如藤王阁高大,不如黄鹤楼宏伟,不如岳阳楼壮丽,但它所承载的历史积淀,就犹如这滔滔不绝的海浪,持久而恒远。
《游五公祠》
万里投荒志不衰,
富贵荣华实可哀。
高风亮节垂青史,
楼立百年供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