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重庆游记
百善孝为先——人之初,人们就开始接受以孝为基础的伦理道德观念,尽管不时有人对“孝”的本质、过分强调孝道的副作用等提出质疑,但作为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最基础最根本最核心的东西,“孝”一直是各大思想体系情愿或不情愿高举的旗帜而加以大力维护和宣扬。大足石刻中关于孝道的雕刻作品更是占了突出的地位和相当大的数量。 这是父母恩重难报经雕刻群。释迦牟尼一生讲经说法49年,《父母恩重难报经》是他讲述的佛经之一(当然也有人质疑是伪经),其内容详细记述了母亲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哺育抚养所经历的千般辛苦,教育人们深刻认识父母大恩难报,从而树立竭力图报的观念。 佛教认为生命是一个必然过程,源自佛祖所赐。这尊雕刻下面有文字注记为投佛祈求嗣息图,夫妻二人手中拿的是什么器具没有搞清楚。 按照父母恩重难报经,父母有十大恩。第一大恩是怀胎守护恩——阿娘怀子,十月之中。起坐不安,如擎重担;饮食不下,如长病人。 第二大恩是临产受苦恩。若是孝顺之子,则擎拳合掌安详出生,不伤母体,母无所苦。如果是迕逆之子问题就大了,出生时破损母胎、扯母心肝、踏母跨骨,母亲痛苦不堪,彷佛万刃攒心。极其有意思的是,一些妇科产科研究人士从这幅石刻中推导出了古代存在立式分娩方式,而且十分科学,符合自然规律。 第三大恩是生子忘忧恩。生已闻儿健,欢喜倍加常,喜定悲还至,痛苦彻心肠。 第四、第五大恩是咽苦吐甘恩和回干就湿恩。爱重情难忍,恩深复倍悲,但令孩儿饱,慈母不辞饥;母愿身投湿,将儿移就干,但令孩儿稳,慈母不求安。 第六、第七大恩是哺乳养育恩和洗濯不净恩。雕刻中这小免崽子那么大了还要母亲哺乳,真正是既混帐又没出息。 第八、第九、第十大恩是远行忆念恩、深加体恤恩和究竟怜愍恩。图中描述的是第八大恩,儿子长成了要出门远行。儿行千里母担忧,父母殷切送行,叮咛再三。 儿大当婚,女大当嫁,这组雕刻好象是反映了父母长辈为儿女议婚论嫁的情景。 既然父母恩重难报,为人子者就应该知恩图报。释迦专门讲述过一部论述如何知恩图报的经,名字叫大方便佛报恩经。下面是宝顶山石刻里的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图。 缺乏佛学知识,不知大方便佛究竟为谁何,估计可能是如来法身之一。报恩经变相图中间雕刻有如来法相,左手持钵,右手结印,大慈大悲,法相庄严。
这是一组大方便佛报恩经里讲述的令人动容的故事。儿子担着父母外出逃荒,一路讨饭,讨到一块饼子,给老父老母各一小块,还剩一小块别在腰里,尽管饥饿难耐却舍不得吃,担心下次讨不到食物时会让父母挨饿。 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雕刻更多的展现了佛祖前世的孝子形象。佛祖的父亲净饭王生病时,佛祖不顾传经说法的劳累,日夜守候在父亲的身边;父亲病逝后,释迦牟尼又强忍悲痛,亲自抬棺送葬。 释迦前世为王子时,其父王的政权被叛乱分子颠覆,父王与母后携王子逃亡他国求救,因走错路迁延时日,途中弹尽粮绝。释迦割肉奉父母得以存活,自己只剩下了骨架,孝心感天动地王子复活。图中反映的是王子割股后,胳膊上疮口俨然。 意外的是,为了琢磨大足石刻中的父母恩重难报经和大方便佛报恩经,在网上搜索相关资料时,竟然搜索出了父母无恩论,而且是自古以来就有如是一说。特别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最卖力气主张父母无恩论的竟然还有自己吃小梨把大梨让给哥哥吃的孔融,大名鼎鼎一生倡导儒学孝道的孔圣人第20代孙。孔融明目张胆地论证母亲的肚子不过就是一个瓦盆,孩子曾经盛在里面,孩子出生了,跟瓦盆也就没有关系了……曹操本来就讨厌孔融但找不到借口,这下好了,大逆不道啊!把孔融抓来杀掉了。问题这事古今中外还都不鲜见,琼瑶在小说《窗外》里就曾描写某个角色所持的类似观点,对妈妈生下自己表示不满:妈!你别这样不满意我,我并没有向你要求这一条生命,你该对创造我负责任,在我,生命中全是痛苦,假如你不满意我,你最好把我这条生命收回去!——真正是林子一大什么鸟都有,天下一大什么事都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