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
素有巴渝第一古镇之称的磁器口古镇,位于重庆沙坪坝区嘉陵江畔,东临嘉陵江,南接沙坪坝,西界童家桥,北靠石井坡,面积大约1.2平方公里,距繁华的主城区仅3公里。小城始建于始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998年),作为嘉陵江边重要的水陆码头,水陆交会,极便舟楫,“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繁盛一时,美誉为“小重庆”。因而又有“先有瓷器口,后有重庆市”的说法。当地更传说明朝初年靖难之变,建文帝朱允炆潜逃出京,隐修于镇上宝轮寺,故又名龙隐镇。清朝初年,当地因为生产并转运瓷器,所以被称为“瓷器口”。 199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重庆市重点保护历史街区”,是重庆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火车到达重庆已经是早上6点多,吃罢早餐,便乘车往瓷器口进发。车窗外飘着丝丝小雨,天气有点凉,这梦中的重庆和现实中看到的影像真的是一样,从远处,至近处,灰朦朦的天空细雨如丝,轻纱般缭绕,浮云弥漫,飘飘洒洒,挥之不去。雾锁重庆,给人一种缥缈,一种若隐若现,一种虚幻的美感。


我们的车上坡下坡,拐弯绕道,花了将近一个小时,终于到了瓷器口。街口下车后,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而古朴的的石雕牌坊,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瓷器口,位于牌坊正中。牌坊旁边的街道清一色仿明清建筑风格,粉色的外墙伴随着道道黑色细线、坡状的屋面采用清一色的黛瓦、实木镶嵌的窗花精致有味,即使是空调罩采用的也是实木构件……一路漫步,闻着的都是明清建筑味道。


微雨过后,青石板路还是湿漉漉的,当你穿过牌坊,走进这青石板铺就的街巷里,看到临街店铺各式牌匾和门口挂着一串串的红灯笼,你才算真正迈入了瓷器口古镇的“昨天”。

瓷器口商业区其实就是临街的各式店铺,青石板路弯弯曲曲,街头巷尾摆放着一些人物铜像,栩栩如生。古镇经营的商品和服务也多种多样,有卖麻花的、卖玉器的、卖少数民族服饰的、卖手工糍粑的、卖糖葫芦的……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可能是我们到得早,有些门店还没有开门营业。

看着街道两旁极具川渝民居特色的两层小楼和经历过沧桑岁月洗刷的深褐红色门板,有的墙身已经有青苔暗生……,这里没有喧嚣,很安静,很悠闲。当你踏在凹凸不平的青石板路上,就能感受到那种历史的苍凉与厚重感,而感叹这古镇世事沧桑,历史久远。


当然,瓷器口古镇今天已经不出“瓷器”了,它已经成了一座城市名片,记载着一座城市的历史,让前来的游人感受浓厚的川渝文化风韵。古镇虽然历经沧桑,但其形制变化无几,小巷通幽,石阶临河,徜徉其间依然能够感受到当年古镇的古风古韵和风土人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