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北京游记

北京游记

香山唳霜皋

香山唳霜皋:

登香山南路,过香山寺,连续几折弯路上山,见十数株白松挺拔冲天,林间有一个圆形小亭叫白松亭。然而在1860年以前,这里有一六角木亭,原名叫唳霜皋。唳原指鹤的鸣叫声,霜皋原指深秋的沼泽地。他来源于大隋朝杨素的诗:

赠薛播州
北风吹故林,秋声不可听。
雁飞穷海寒,鹤唳霜皋净。
含毫心未传,闻音路犹夐。
惟有孤城月,徘徊独临映。
吊影余自怜,安知我疲病。

关于唳霜皋的介绍:

唳霜皋

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

山中晨禽时鸟,随候哢声,与梵呗鱼鼓相应,饲海鹤一群,月夜澄霁,霜天晓晴,戛然送响,嘹亮云外。


胎仙志云水,讵可羁尘俗?
霜皋逼青冥,差当寄高躅。
华表事匪幻,赤壁梦谁续?
婆罗门叫音,远胜丝竹肉。

现有的亭子是民国初年改建的,和原来的六角方亭完全不同。

下图可见到原来的唳霜皋图,而在唳霜皋的旁边有一组院落,这个院落有一个向南的冲天立柱式牌楼,牌楼的匾额是“光明三味”。

我在此处停留了很长时间,在亭子的左侧一墙之隔有个破旧的院子,院子内也是杂草丛生,房子似乎是在原有建筑进行改建的,依稀可见原建筑的影子。难道这个地方就是那个明光三味所在地?

路边所见禁止入内的牌子:

我登上白松亭,再向上走几步,翻墙进入院内:

正门入口:和墙外所见相接。


稍矮的下层地面上有一组矮房:院内长满了那种叫“荨麻”的植物,碰上就又痛又痒,没敢深入。


正房的正面:前有门廊,廊柱及房上的椽子做工讲究,似乎是旧物。

正方的右侧房山:

左侧房山出有一个小亭。后面还有一组房子:

房子破旧不堪,内部曾经时尚,不知何人曾在此居住?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