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北京游记

北京游记

香山见心斋

几十年来爬了多少次香山早就忘了,最早是什么时候爬的香山已记不清了,最早何时去的见心斋也没有印象了。

零星中的记忆是87年,我手术后的一个小姑娘约我去过香山;88年四川同学来进修时爬过。也是88年,我院外科团支部活动,骑车先去植物园,转身又到了香山,那年是第一届香山红叶节,门票从2角变成2元,干脆大家都没进去。那时我全月收入还不到100元......。

几年前和两个大学同班同学去香山,我们就是在见心斋呆了两个小时,天黑时才下山。那时(记得是个周四)这两个小时内来见心斋的有人总共不超过10个人。见心斋内还没有茶座,也没有卖鱼饵的。静的能听到鱼儿跃出水面的声音。那位姓田的男同学是我的同寝室好友,是我的吉他老师,还教过我跳Disco。那次是我毕业后见到他唯一的一次,尽管我本人每年都要去成都,总没有机会见到他。就当以此文作为怀念吧。

先说道路:从香山北门进园,过香山索道下站,就到了眼镜湖(见下图)。(右侧假山叫水帘洞,左侧的亭子叫佳日亭)。过桥后右转上山。不远见一白皮松,再向前就是一古石桥,过桥就到。

见心斋区域的主要建筑:见心斋依山而建,总体建筑坐西面东。


北门:

见心斋:

游廊:


知鱼亭:

绕过见心斋到第二个院落:正凝堂。


正凝堂东西各有一个配殿,并且向西侧的房山出有一个亭子,下图是西配殿。


在正殿的北侧院有一个两层楼:畅风楼。

畅风楼通过角廊和正凝堂后廊相连。


在正凝堂之后有一木亭,16根立柱支撑,没有匾额。

南门:

出南门向前就到了昭庙和琉璃塔了。

见心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曾几经修葺,是座颇具江南风情的庭院。清代,乾隆曾在此读书和赐宴群臣。嘉庆帝曾在轩内题七律一首,其中四名道:“虚檐流水息尘襟,静觉澄明妙悟深;山鸟自啼花自落,循环无已见天心。”

见心斋是一座环形庭院式建筑,造型别致,环境清静,具有江南园林特色,为香山著名的园中之园。院内有半圆开水池。池水清澈,游鱼可数。沿水池东、南、北三面建有半圆形回廊,连接着正面三间水榭----见心斋。

宋代朱熹:“圣人说话,开口见心,必不说半截,藏着半截。” 成语“开口见心”即由此而来,表示说话直爽,没有隐曲。

建筑占地六亩,亭、台、廊、榭布局精巧别致,有江南园林风格。现院内有茶座,池中有锦鲤。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