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贵阳游记
贵阳游记
贵阳行之红色之旅
息烽集中营是抗战时期国民党军统特务设立的一所用来关押共产党人、抗日志士、进步人士的秘密监狱,其前身是“南京新监”。 1938年,因日军大举进犯。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退,“南京新监”辗转迁移,最后选定在隐蔽的阳朗坝猫洞设立集中营,所以又习惯地称为“猫洞集中营”。集中营的监房称为“斋”,共有“忠斋”、“孝斋”、“仁斋”、“爱斋”、“文斋”、“和斋”、‘平斋” 八个监号,有九栋房子52间监房,从1938年11月建立到1946年7月撤销,先后关押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1220多人,其中有600多人被杀害和折磨至死。
息烽集中营是当时军统所设三所秘密监狱中规模最大、管理最严、关押人员“级别”最高的一所。军统特务将重庆望龙门看守所称作“小学”,将重庆白公馆、渣滓洞监狱称作“中学”,息烽集中营则被称为“大学”。

放眼四周满眼绿色,要不是有一幢幢黑色的木头结构房子和木制岗楼象鬼影似的掩映在树林丛中,这绝对是个休闲的好去处。

监狱、刑具、木笼。。。军统特务把息烽集中营变成了人间魔窟,但我们在这里却看到了先烈们与特务展开的一幕幕不屈不挠的斗争画面,听到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正气之歌。
著名小说《红岩》中的许多人物的原型就来自于息烽集中营。由罗世文、车耀光、许晓轩(《红岩》中许云峰的原型之一)和韩子栋(《红岩》中“疯老头”华子良的原型)等策划成立的“中共狱中秘密支部”,在对付军统当局的斗争中起到了关键的核心作用。
“小萝卜头”宋振中因是个仅有几岁的儿童,特务们放松了对他的看押,他可以独来独往,狱中的同志让他传递口信,他成了狱中支部的小小交通员。
狱中支部通过顽强的斗争,在黄显声将军的大力支持下,向集中营当局提出了不准打骂“犯人”、改善“犯人”伙食等有利条件。他们还利用集中营的告密制度,以各种方法离间军统特务,让这些人受到集中营当局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