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贵阳游记
新年伊始,“贵阳名片”甲秀楼免费向公众开放,这个好消息让我暗暗兴奋。本想1号元旦节就去看看,但听去的朋友说因为小长假,去的人很多,每天只有800张票,怕去了也进不去,就忍住了那份急切,还是等节日过完再去。 从记事开始,甲秀楼就一直在我身边。因家就在南明桥头不远,小时常跟着母亲用很大的竹提篮提了衣被,从南明桥旁的石阶下到河边,在河边巨石上洗衣,用棒槌使劲捶打浸湿的衣服,再放进河水里反复漂洗,直到确认很干净了才拧干装进竹篮……还曾经在南明桥——甲秀楼这段河里学游泳,那时候的南明河水非常清亮,没有受过污染,甲秀楼也一直静静地伫立在鳌矶上。 看久了便熟视无睹,并没有特别留意。很小的时候曾经上去过楼上,但年代久远,早已记不得楼内什么摸样。 后来十年内乱,再后来上山下乡,再后来河水变黑…… 记不得什么时候开始,甲秀楼变得靓丽起来,尤其是节日期间,张灯结彩,市民们都喜欢去逛一逛,但仅限于在楼外的浮玉桥上、涵碧亭旁,远远地观望,因为进去要买票,虽然票价只要2元,也算不上贵,但心里觉得不舒服,有一种自己的东西被别人拿去待价而沽,自己的家门被人封了拿去拍卖的感觉,于是很抵触和逆反,就不愿意花钱进去。但却又总是在心底深处关注、挂牵、念想。 还记得一个笑话:一个四川人、一个云南人和一个贵州人在一起聊天吹牛,提出比比谁的家乡有最高的东西。 四川人先说:“四川有座峨眉山,离天只有三尺三”;云南人一听笑了说“云南有座钟鼓塔,离天只有一尺八”,贵州人不紧不慢地说了句按现代的标准算是特级“雷人”的话:“贵州有座甲秀楼,半截还在云里头”,四川人和云南人都被镇住了,明明知道甲秀楼是比不过钟鼓塔更比不过峨眉山的,却找不到话反击。 笑话归笑话,甲秀楼在贵阳市民心里的地位,却绝不是笑话。 按捺不住对甲秀楼的怀念,我起了个大早,沿南明河往南,到了甲秀楼。 时辰尚早,便在周边闲逛,晨雾里很多老年人在甲秀楼旁的花园小道和广场上打拳、跳舞、抽陀螺,各得其所地进行晨练。河道里已经有两艘小船在打捞杂物,维护河水的清洁。 门口的木牌上有“甲秀楼简介”: 甲秀楼位于贵阳市城南南明河的鳌矶石上,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是当时的巡抚江东之、巡按应朝卿创建,用于培补风气,楼之起名甲秀,是望贵州“科甲挺秀”、“人文秀天下”。 阁楼四角临空,高二十余米,三重檐四角楼尖顶,底层石墙,四角用十二根白绵石柱托檐,护以雕花石栏,另配楼台和下水月台,巍然屹立河中,雄伟而壮观。
8:30,甲秀楼准点开门。 我第一个进了门,管理员很客气地叫我在一个小本子上登记了身份证号码,发给我一张门票,就让我进去了。 久违了,甲秀楼! 从大门进入穿堂而过,从对面的一扇门出楼,便是一个玲珑的小院子,一侧立着两块各于康熙二十八年和公元1981年“重建甲秀楼碑记”石碑, 对侧立着另一块石碑,上刻甲秀楼的建造者——明万历年贵州巡抚江东之的诗: “明河清浅水悠悠,新筑沙堤接远洲。秀出三狮连凤翼,雄驱双骏踞鳌头。渔郎磯曲桃花浪,丞相祠前巨壑舟。此日临渊何所羡,擎天砥柱在中流。” 面对南明河的楼门两侧,悬挂着比号称“天下第一联”的昆明大观楼长联还多26字的甲秀楼长联: 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眼界拓开。看东枕衡湘,西襟滇诏,南屏粤峤,北带巴夔,迢递关河,喜雄跨两游,支撑岩疆半壁。恰好马撒碉隳,乌蒙箐扫,艰难缔造,装点成锦绣湖山。漫云筑国偏荒,难与神州争胜概。 数千仞高陵牛渡,永镇边隅,问谁双柱重镌,颓波挽住。想秦通僰道,汉置戕柯,唐靖且兰,宋封罗甸,凄迷风雨,叹名流几辈,留得旧迹千秋。对此云送螺峰,霞餐象岭,缓步登临,领略些画阁烟景。恍觉蓬洲咫尺,招邀仙侣话游踪。 长联两旁有“甲秀楼长联的变迁”文字说明,简介了这幅长联的作者和几个版本的来龙去脉。 站在小院子里眺望南明河,儿时的记忆时而模糊时而清晰,恍然间回到了久远的过去,甲秀楼依然是甲秀楼,周围却早已物是人非,母亲已过早的去了天堂……感慨无限。 拍了张南明河远景,以为免费开放后第一次登楼纪念。 一楼有这幅巨型的木扇,上刻“甲秀楼历史”: 进入楼内,沿梯拾级登楼,二楼、三楼,除墙上挂了贵州状元赵以炯的故事连环画,其他并无任何古迹文物。
楼顶依原样画了中国特色的祥云仙鹤莲花,窗棂和门楼均镂空雕花,古色古香。窗外隐约可见毗邻的翠微园、涵碧亭和远处林立的现代化高楼。 红油漆的木质楼梯护栏,上面雕了花,中规中矩:
下楼和管理员闲聊,得知从元月1号正式开放以来,每天前来游览的人络绎不绝,元旦小长假三天,每天的800张门票不到五点就已经全部发光,大多是本地老市民,且都是仅仅为了“看一眼”。 小长假过完了,又逢冬季旅游淡季,游客并不是很多,每天800张票完全能满足市民需求。而且为了让远途来的游客也能上楼参观,管理处还有个变通的规定:5:30以前一律免费,5:30以后可以购票登楼,票价还是原先的2元。 甲秀楼,如“君子之交”,淡淡的如白开水,却让人不可或缺,不可绝交。 登甲秀楼并未得到什么额外惊喜,只是了却心底暗藏了半个世纪的那份惦念和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