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贵阳游记

贵阳游记

南明河之夜

城市似乎属于喧闹繁华的白天,入夜后,商店关门酒家打烊,夜色里看什么都月朦胧鸟朦胧,尤其对我这种晚上极少出门之人。虽有夜班的晚归者、精力旺盛的年轻人K歌跳舞逛街,但多数人还是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规律,城市便也逐渐安静进入休眠状态。
国庆60周年一反定式,节日夜色里城市灯火如昼,星星点点,跳跃闪烁,成蔟成片,将都市装点得神秘妩媚,平添了许多活力。
先来张全景:

尤其甲秀楼附近,华灯怒放,倒影摇曳,流光溢彩,吸引了无数人前往赏灯赏景、许愿摄影。
背上D80,从冠洲桥沿南明河一路往北缓行,赏月观灯,摄影怡情。虽无脚,头亦差强人意,但有手有脑,便可自得其乐。偶得一张好片,心里那份收获之足无以言表,美哉快哉!
位于省委附近的冠洲桥:

朝阳桥脚下倒影,线条非常明朗:

灯花胜过鲜花:

美丽的甲秀楼:
浮玉桥上的涵碧亭、甲秀楼、鳌矶、翠微阁:

最意外的,是甲秀楼前人头攒动、比白天还热闹。
许多人在玩一种我尚不知道如何定义的东西:一个纸糊的椭圆形灯笼,下端未封口,用线拉成一个支架,正中放置一个小圆形的固体燃料,将折叠好的灯笼拉开,中间空起,点燃固体蜡烛,大约两三分钟后,用手托高稍稍用力往天上一推,红红的灯笼便带着放灯人的美好祈愿缓缓升上天空,放得好的可以飞很高很高都不熄灭。五元钱就可以买一个。
放灯的有全家欢聚的,有独自一人的,有学龄儿童,有白发老人,更多的是成对的男女青年。一个灯笼升上夜空,放灯的和周围观看的人都一起欢呼雀跃。
(备注:文章发出后,承蒙“梦里霞客”同学赐教,知道这灯叫做“孔明灯”,是用了物理原理让它升上天空的,特此说明,并向霞客同学致谢。)
这对情侣在红灯笼上写上他们的愿望和名字放飞,年轻人,祝你们心愿实现:

楼与倒影相映成趣:

桥头古色古香的牌坊:

换个角度欣赏:

站在一旁看了很久,分享放灯人们的喜悦和欢乐,心里油然涌出浓浓的感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风雨兼程忍辱负重,一路走来,其间的甜酸苦辣一言难尽。对于一个人,60年已经很漫长厚重了,60岁的人绝大多数都已经退出工作岗位,被划入“老年人”范围。但对于国家却十分年轻短暂,需要努力学习、开拓、发展、反思、改过、成长、奋进……尽管她还有很多很多的缺点缺陷,但她始终在努力。
林城贵阳亦如是。
眼前这些放灯赏月的普通市民,并未嫌弃母亲的贫穷落后,他们宽容、善良、乐观、自信,在新中国的生日里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明天、对幸福、对未来的美好祈愿。

红灯笼在漆黑的夜空里异常明亮显眼,一个个一群群,组成一束心愿之花,在夜空里冉冉上升,向更高更远的未知飞去。
贫穷落后是相对的,顽强奋进是绝对的。
离开热闹的甲秀楼继续沿河往北,经南明桥、朝阳桥、一中桥……D80忠实地记录下爽爽的贵阳这一段这一程夜晚的美好时光。
灯光扮靓南明桥:

站在浮玉桥上,远眺南明河沿岸,高楼林立:

位于遵义路尽头的邮电大楼,建于60年代,当时是贵阳市最高的大楼,现在周边现代化高楼林立,将它衬托得低矮陈旧,但贵阳市民不会忘记它曾经的辉煌:

黔明寺外的花园里金属雕塑,上书“贵阳欢迎您”。

蓝色的大楼是朝阳桥头的海关大楼:


我家门前的都司路一角:


朝阳桥头的佛教寺庙——黔明寺。始建于明朝末年,原先有高高的阶梯。历经战乱、文革,残破衰颓。1983年市政府拨款近百万元重建,并整治了周边环境, 现已成为都市里的佛教圣地:

朝阳桥上远眺贵阳的高档社区蓝波湾:

作为省会城市,与全国各大城市尤其沿海城市相比,贵阳的确不富裕,贵阳的确还落后,贵阳的确百废待兴,但我依然爱她,亦如爱我的母亲。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