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遵义游记

遵义游记

中国古军事城堡---海龙囤

海龙囤,宋元时称龙岩囤,是古代播州土司杨氏屯驻重兵的军事要塞。坐落在遵义高坪白沙村的龙岩山上,距遵义城区28公里。明朝万历年间震惊全国的平播之战,海龙囤是主战场。海龙囤遗址规模宏大,保存完整,是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独具特色旅游胜境。

到海龙囤的古道,溯喇叭河峡谷而上进,两山相夹,清流一线,十里幽谷画意诗情。谷中峰回溪转,岩畔飞苍耸翠,青葱景色随河风扑面。海龙囤地形极为险要,寒武纪灰岩所形成的方形孤山,矗立在大娄山山脉东支中断丛山中,四面陡绝,冈峦盘曲,怪石危岩"负险兀傲穷壑中",唯山后有窄径可以攀登。

 囤东锥状高峰,称"定军山"。相传唐代播州杨氏鼻祖杨端曾在山上囤兵。囤南侧,百仗悬崖立地顶天,猿猱难攀,崖下飞瀑悬流,漱崖而下,汇为溪,绕流囤前注入白沙河。环囤诸峰皆摩天世岭,与龙岩山夹谷而峙。这播南形胜之地,明、清诗人每每叹为观止,写下"高岩盘谷连云险","阵云空矗飞崖暗","海龙囤迥插青天,飞虎关高入紫烟"的诗句。《明史》亦称此为"飞鸟腾猿,不能逾者"。

 海龙囤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南宋理宗宝佑五年(公元1257年),蒙古大军由云南挥师东进伐宋,兵临罗氏鬼国,战火烧至播州西境。宋理宗急遗使至播州部署防御,土官杨文决定避其锋芒,退居山险,申报朝廷,"置一城以为播州根本"。选择险峻的龙岩山构筑军事营堡,创建了"龙岩新城"。

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杨氏二十世土官杨应龙反,调集役夫工匠,在其祖先修建的龙岩囤上扩建城堡、宫室,筑前后九关以拒官军。在宽广5公里的龙岩山顶围筑土城、月城三重,建楼房、家庙、仓库、兵营、水牢于城中,各关之间石墙相连,马道互通,城堞随山势绵延5公里余,气势十分雄伟。

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朝廷发动平播战争,官兵攻入囤中,木构建筑全部焚毁,但城墙、关隘、敌楼、卡门和石砌建筑物保留400年前规模形制,展示着惨烈战争后的场景。

囤东北山势陡峭,溪畔高墙雄踞,南有铜柱关,北建铁柱关,昔有箭楼三重,备滚木擂石,劲兵把守。铜柱关南半崖上,横筑一道城墙,长400余米,遏阻进犯之敌。铁柱关上方,倚沟谷砌一道异常坚固的爬山大墙,上抵息马台、飞虎关,形成连通上下三关的屏障。飞虎关高踞悬崖顶,由巨崖开凿而成的关隘,上有箭楼,以吊桥出入,吊桥下是极为险峻的三十六步天梯。一条顺山开凿于绝壁上的军事通道,倚山临谷,曲转直上飞龙关,这条"龙虎大道"如纽带,沟通囤前防御体系。

飞龙关巍若天门,高入云中,石径沿一条狭窄陡峻的山梁通向关口。关之左下方为断壁下陷,右下方是无底深渊,俗称"杀人沟",又名"酢人坑",长谷巨堑不见底,令人股栗胆寒。

榜额横刻"飞龙关"三字,笔力雄劲,其大如斗。旁刻楷体小字数行,记载杨应龙贡大木,皇帝赐大红飞鱼服,加职级等内容,末款刻"骠骑将军杨应龙书,皇明万历丙申岁夹钟月己未王世芬立",清晰可辨。飞龙关镇守绝险之地 高屋建瓴之势,足可俯察对山敌情,控扼谷底。

 囤顶地势宽平,一条跑马箭道盘绕而上,直达朝天关下。朝天关依山就势建在临长谷的悬崖缺口处,下有外墙,上筑石城,皆可凭险作战,控扼上囤必经之道。城墙沿山崖攀升,通达飞风关。飞凤关亦称五风楼,坚壁巨垒屹立于囤北制高点上,是前沿指挥中心。封闭的石墙内有两重天井,升阶历殿,始达大堂。最高一层为拱券城门,五风楼雄踞城上。城墙下接朝天关、飞龙关,将战略要地连成一体,高低相属,互成犄角之势,彼此呼应救援。这套完整的建筑群组成各有专责的军事系统。

囤顶中部有建于南宋时期的"老王宫"遗址、兵营遗址以及明代阁楼遗址。在囤西两道山梁上,建有"新王宫",有规模巨大的殿宇、宫室、厅堂,还有亭、阁、仓廪、营房、金银库、水牢等建筑设施。这些建筑以多级垂带踏道为中轴线,两翼展布,五重天井贯通,直达总管厅。古建筑石基台宏大坚固,面阔50米,柱础直径达0.5米,成排的屋基皆用细錾凿光的规整料石砌成。地面,天井用石板铺墁,房屋内嵌地砖,遗址内残砖断石遍地,有高岭土烧制的勾头筒瓦,是豪华的歇山式宫廷建筑。一片广宅巨厦,楼阁蝉联,确有一番气象。杨应龙的"宝座",在今海潮寺后,整石雕成的长方形石榻,长二丈,掩没在丛蒿中。关押人犯的水牢,建在房基石壁下,阴树可畏。"新王宫"侧台地上,有一组精巧别致的建筑群,从基址布局看,是规整的几重四合天井,称"三台星",是杨应龙及妻妾居住的寝宫。这一带是"城中之城",商议军机大事的指挥中枢。平播战争后,遵义兵备道傅光宅在遗址上建海潮寺,以慈悲的大佛超度站死者的亡魂。囤顶南侧,有采石场、校场坝、军营遗址、杜鹃花林、土城、绣花楼遗址、腰带岩瀑布及悬崖深谷等景观。

山坡上丛生杜鹃,春深时,杜鹃盛开,灿若红霞。林中还有雪白的山茶花、金黄的猕猴桃花、山桃野李,浅红粉白,斗艳竟芳,是一座美丽的天然公园。沿山构筑的城垣包绕囤南,下临百丈崖,不须善意设防,自然雄险天成。

绣花楼是一座秀丽的山峰,屹立在百丈崖边缘,其理三方悬崖。透林俯视,空阔幽深,古木交柯,腰带崖瀑布直下深潭。西侧峡中,危岩高入天际,岩上遍生花树,如雾如烟,风过处,落英缤纷如雪。囤西层层套叠城墙、关隘、了望台、火药池等建筑,展布在囤后侧山脊峰丛和沟谷地带,构成囤后军事壁垒。囤后的三级台地上,围筑了土城、月城和万安关大城。万安关城墙高8米,关口下方掘深壕,架吊桥出入。大城下,还建有一道"羊马城"。西关城门格外坚固,城门内,两道巨石拱券呈"十"字交叉,门内左右壁均有耳洞藏兵,城门顶部有双排圆形柱础,城楼建筑规模比较宏大。后关城垣形若环带,逶迤山冈上,保存尚完整,是阻击进攻的前沿阵地。万安关沟谷边缘修建伟岸的城墙,其沿山蜿蜒的雄姿,酷似万里

杨应龙袭播州宣慰史后,朝廷累次征调播军"平叛","征剿叛蛮",立有战功,册封为骠骑将军。他恃功骄蹇,"靠酷杀以立威",播人告变,又追杀仇家,屠杀妻子,几次冲杀进剿官军,朝廷将其免职,罚银四万两,将其子杨可栋作人质关押重庆府催赎军。可栋狱死,索尸不得,应龙被逼反叛,率军攻入掠地,杀人如麻。明神宗下决心消灭盘踞播州800年的土官统治,以武力征服杨应龙。川黔两省之兵不是应龙对手,于是调集15省24万大军,分八路进兵征讨杨氏,备战历时2年,双方投入兵力40来万,加上后勤运输,动用人力近100万。杨应龙于1600年农历四月初退守海龙囤,明朝20多万军队先后进围。由于囤上地险壁坚,杨军凭险死守,明军血战3个多月,付出巨大伤亡代价,于六月初六攻陷海龙囤,杨应龙及其妻妾自缢而死,战火中木建筑全部化为灰烬。战争死亡数万人,仅被明军当场斩首者即达22600人。耗银140余万两,铜钱160余万文,粮食上万石。它结束了播州杨姓725年的世袭土司制度,但亦加速了明王朝自身的败亡。

遵义旅游资讯

旅游地图

遵义推荐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