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游贵州——遵义、息烽集中营
早9:10从酒店出发,走贵遵高速,从息烽出口下,1个半小时不到就到了息烽集中营。息烽集中营位于息烽县南6公里处,掩映在一片群山之中,在外面不注意看,还真看不出来在这里隐藏着这么一个臭名昭著的国民党监狱。据说,当时国民党选址在这里,一是借用了息烽的谐音,取熄灭共产党革命烽火之意,二是这里群山环抱,地理位置极佳,风水极好。可惜的是,老蒋这么费尽心机,最后还是把自己给熄灭了。
走近息烽集中营,远远的就看见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息烽行辕”几个蓝色大字。这是国民党当时对外的称呼,对内则称为大学,关押的则是从全国各地押来的“要犯”。与之相对应的,重庆望龙门看守所为“小学”,重庆白公馆监狱为“中学”,而留学则是处死的黑话。由此可见,息烽在国民党监狱中的地位。
进去后草草看了一遍。由于响应党的号召,包括息烽在内的红色景点都免了门票,我甚至还蹭着听了一路的免费导游。才知道了里面的监房按“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字命名。称为“忠斋”、“孝斋”、“仁斋”等等。印象比较深的就是义斋、猫洞、还有杨虎城一家关押的地方。义斋是唯一的女监,一座平房四合院,条件比起男监来说要好一些,小时候课本中著名的小萝卜头就关押在这里,牺牲时年仅9岁。猫洞是最残酷的监房了,一个很小的洞口里面,深不可测,阴暗潮湿,要犯都关押在这里,忍受着暗无天日的折磨。更惨绝人寰的是,洞的深处还有一个水牢,被打的遍体鳞伤的要犯被扔在里面,被水泡的伤口化脓腐烂致死。更惨的是,尸体都不打捞上来,任凭堆积在里面。刚开始被扔进去的犯人还能熬过十天八天,后来因为尸体太多病菌满池,被扔进去2/3天就感染致死了。
不过,抛开这些政治背景不说,单从风景来说,这里确实还是不错的。群山环抱,绿树葱茏,古色古香的建筑特别是一些木制建筑散落其间,中间还点缀着一座**湖,颇有些意境。又想偏了,竟然忘了这里的罪恶,罪过罪过。
大门外广场上的群雕。

集中营的门口,挂的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息烽行辕”的招牌。

不知道这“抬起头来”这4个字是什么意思?是针对共产党政治犯的吗?

集中营里已经荒芜的篮球场,军统人员锻炼的场所。

军统人员的办公楼,条件还是挺不错的。
现在看来,这种木式吊脚楼掩映在绿树之中,颇有些美感。

集中营中的“义斋”,关押女犯的地方。小学课本中传说的小萝卜头就关押在这里,也是这里唯一的男犯了。

猫洞。
最惨绝人寰的牢房。犯人就生活在地下的洞中,终年不见阳光。

猫洞里面的情形。再往里是很长的洞穴,最深处是水牢。

忠斋。
中共党员罗世文等就被关押在这里,是中共狱中秘密党支部的诞生地。

关押犯人劳作的场景。
这是原样模仿的,工人正在手工卷制“四一”牌香烟。

和斋。
1938年10月,杨虎城将军一家被押到息烽时,就被关押在这里。

关押马寅初的牢房,非常低矮。
马寅初1940因多次写文章揭露四大家族的黑暗而被捕。

集中营中的明心湖,是军统人员休闲的地方。

位于明心湖畔的四一合作社。
是军统人员喝茶聊天、读书购物的场所。1932年4月1日,军统成立,遂以成立纪念日命名为四一合作社。知道军统的全名是什么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至于为什么是统计局,不得而知。

合作社里悬挂的孙中山画像。

从息烽集中营出来,继续向北,再一个小时候,到达遵义。遵义是一个典型的小城,不过看起来比贵阳街道要干净些。看了遵义会议会址、还有红军山。遵义会议会址就在市中心,免门票,凭身份证限领一张。我没带身份证,正郁闷之际,同行朋友把他身份证给我让试一试,果然成功。我好奇心大发,想再另一张试试,没想到里面工作人员刷了身份证后,指着窗口上贴着的“每人限领一张”的牌子拒绝了。呵呵,敢情刚才已经给我后门了,我还要挑战他的底线。
会议会址是一座小楼,去的时候以里面装修为由,不再允许游人进入。跟了导游参观了一遍陈列馆、会址外的总政治部、博古故居,还有较远处的红军山。陈列馆倒是真大,从第一次围剿到遵义会议,再到建国后历代领导人到此参观的足迹和手迹。走马观花的看了一遍,如果细细看完估计至少需要一天。里面有一个红军遵义会议后四渡赤水、摆脱敌人第五次围剿的动画演示倒是非常逼真,把毛泽东的军事才干和红军的灵活机动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些在书本上倒是确实感受不到的。红军山其实就是红军烈士陵园,在一座山岗之上,里面有邓小平题词“红军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以及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墓,还有一座埋葬一个红军卫生员的“红军坟”,其他并没有什么。
回贵阳的路上专程去乌江吃乌江鱼,真的非常不错。一大锅的鱼、豆腐、还有当地的酸菜,煮在一起,味道非常鲜美,再配以纯正的当地产的茅台酒,果然尽兴。据说贵州有“五个一”特色,分别是一棵树,一瓶酒,一条鱼,一座楼,一条狗。树是黄果树瀑布,酒是茅台酒,鱼是乌江鱼,楼是遵义会址,狗是**狗肉,其中,遵义就占了3个——茅台酒,乌江鱼,遵义会址,可见遵义在贵州旅游中的地位。特别幸运的是,这次来遵义,三个都享受到了。特别是茅台酒,以前喝过多次,但估计只有这次才是最正宗最有意义的了。
遵义会址的正门。

进门后就是一个刻有毛泽东长征诗的碑。

这就是著名的遵义会址。
1935年1月15-17日,在这座普通楼房的二楼会议室里,遵义会议在此召开,由此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院子里的一面墙上,挂满了各个教育基地的铭牌。

红军街上一个老年合唱团。
最有特点的是,清一色的红军军服,很符合遵义的特色。,

路边小吃摊。
去红军山的马路上看到的。一个装着烤炭的普通的脸盆,上面搁着铁丝网,摊主用筷子翻动烤着豆腐干。最有意思的是,吃客和摊主都坐在小板凳上,围在烤炉的周围,乍一看,感觉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天野炊。仔细一看,不同的是,摊主是用筷子翻动烧烤,吃客是用筷子蘸着酱料吃。

红军山的入口。其实就是红军烈士陵园,坐落在一座山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