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安顺游记

安顺游记

黔地漫记(四)

民间魂灵的蜡染艺术

布衣族除石屋建筑别具特色外,民间蜡染艺术也是值得称道的。

参观了天星桥水上石林后,我们驱车来到了安顺市开发区的《福远蜡染艺术作坊》,在那里了解了许多关于蜡染艺术的精华。

接待我们的是福远作坊老板娘梁勇女士。她是贵州省民协会员,对蜡染艺术品的研究得到了她丈夫洪福远先生真传。洪先生曾荣获“中国十大民间艺术家”、“全国优秀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人员”、“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等多项桂冠,个人业绩被列入“中国工艺美术群星谱”、“中国艺术界名人录”、“中华人物大典”、“中国专家人才库”、“世界艺术家名人录”等丛书。梁女士从蜡染的历史、制作至发展等作了详细的介绍。

关于蜡染还有一段传说:相传在蜡染之乡——石头寨,有个布衣族姑娘,用蓝靛将自己织的布染色。有一天,她在晒布入染时,忽然飞来一只蜜蜂叮在白布上,当她去赶时,蜜蜂飞走了。这块布染出后,发现上面留下一个小白点,聪明的姑娘据此发现蜡能抗染,于是发明了蜡染。

蜡染,古称蜡缬。与绞缬、夹缬同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大印染工艺,距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蜡染因用蜂蜡作防染剂而得名。蜡染制作者用蜡刀蘸蜡液在白布上画出纹饰,然后放入靛蓝缸内染色,经过多次漂染,无蜡处变成蓝色或青色,涂蜡处不着色仍呈白色,最后加温去蜡,经水冲洗,即制成蓝白分明花纹如绘的蜡染。

蜡染纹样多为花草树木和几何图形为主,兼有适当的虫鱼鸟兽。蜡染者用刀如用笔,描绘自如,线条流畅,充分发挥了制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们在作坊细细观察了姑娘们蜡染制作过程。在桌面上谱开一块白布,姑娘们用蘸着蜡液的蜡染刀在白布上绘图如玻璃刻花工艺一般,这种妙趣横生的“冰纹”,产生了蜡染艺术神奇的艺术效果。蜡染这种貌似平凡的黑白相同的民间艺术,构图饱满,形象生动,题材广泛,造型稚拙、线条粗犷,夸张变形、浑朴淳厚、意境清新。

布衣族人勤劳又智慧,尤其是妇女很爱美,也很讲究打扮。她们从童幼开始,就在长辈们手把手的教导下学习蜡染技艺。一个姑娘从少女时就开始为自己准备成箱的蜡染嫁妆,蜡染技艺的高低是小伙子衡量一个姑娘聪明才智的标准。姑娘们把自己的爱,把幸福和理想一笔一画地描绘在蜡染上。蜡染是妈妈的心,是女儿的爱。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以蜡染品制作的服饰、提包、窗帘、屏风、床单、沙发罩、帽子等时新商品,工艺精湛美观,价格适中,深受国内外游客欢迎。我想,对于欠发达地区的黔地人民,蜡染定是他们走向富裕的一条重要信息途径。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