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铜仁地区游记

铜仁地区游记

难忘的梵净山

     这是第二次的贵州之旅,游览完湘西的风情,从凤凰取道东行,便进入了贵州东部的门户--铜仁。

     在铜仁地区的诸多旅游景点中,梵净山的大名无疑是最为响亮的。梵净山位于铜仁地区的江口、印江、松桃三县结合部,海拔2493米,不仅是贵州的第一山,更是横亘在湘、鄂、黔、渝四省市交界处的武陵山脉的主峰。其古老的山体距今已有10~14亿年的历史,是黄河以南最古老的台地。再加上山体庞大深邃,峰峦巍峨雄奇,主峰高耸入云,故明朝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奉皇帝诏令而建的古碑上称之为“众名岳之宗”。

梵净山主峰--新金顶

     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力量,使梵净山富集了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在海拔2200余米的崇山峻岭上,突兀而起冒出一尊石柱,名曰“新金顶”,其高约百余米,似苍龙啸天,直指苍穹。大自然的神工鬼斧,又将山顶一劈为二。两个山顶上分别建有释迦殿、弥勒殿,两殿之间有天桥相连,朝拜的香火烧到了云天之上。还有那傲然独立的蘑菇石亦是令人叹绝不已!

新金顶

绝壁千仞

金顶之上的天桥

飞来石

令人叹为观绝的蘑菇石

     古人云:“天下名山僧占多”,大自然造就了梵净山的奇异风光,而佛教徒则扬名了梵净山的灵山秀水。“梵净山”这个山名,具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它就是从“梵天净土”点化而来。据史料记载,梵净山原先的正名是“三山谷”,后来不知何时变成了“梵净山”,这大概只有去问当年的佛教高僧们了。在明朝万历以前,梵净山作为“古佛道场”,早已声名远播。在梵净山的滴水岩附近,有一块奉明朝万历皇帝的诏令而专门竖立的石碑,碑文中把盛极之时的梵净山“古佛道场”比作“极乐天宫”,记载梵净山佛教自开辟以来,香火旺盛,信奉朝拜的信徒如云流水涌,连王公大人都十分向往。而明万历年间在山上重建梵刹庙宇,更使之成为与峨眉山、五台山、普陀山、九华山遥遥相对应的佛教名山。当然,任何事物既有兴盛,也必有衰败,佛教也不例外。如今的梵净山上仅存有镇国寺、承恩寺、观音殿、释迦殿、弥勒殿、通明殿等为数不多的寺宇了。

金顶之上的弥勒殿

从金顶俯瞰镇国寺

     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力量,还使梵净山成为一个原始古朴的生态王国。由于梵净山的山体庞大且垂直高差大,形成了一个生物多样性的原始基地。梵净山不仅生长着满山遍岭的各种植物和栖息着各类动物,而且拥有黔金丝猴、大鲵(娃娃鱼)、白颈长尾雉、云豹等珍稀动物,以及全球仅存的“贵州紫薇”和中国鸽子花树(珙桐)等珍稀植物,成为了人类的一大财富,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保护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6年将梵净山接纳为全球“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的成员单位(中国只有五个成员单位)。

     对于梵净山的难忘,除了其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外,更在于每一步接近它的过程中。由于梵净山的生态保存完好,植被繁盛密布。而且,到目前为止尚未过度旅游开发,要想上山必须依靠最原始的方式--徒步攀登。从铜仁坐车辗转途径江口县、梵净山大门、再至鱼坳,便来到登山的起点,从这里开始直至镇国寺的七千级台阶,以及从镇国寺上新、老金顶的二千级台阶,便交给两条腿来完成了。相信对于攀登过梵净山的山友们来说,最能深刻体会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句。因为在整个登山过程中,均是在茂密的丛林间行进,沿途几乎没有任何开阔的地方可以欣赏风景,唯有伴随着粗重的喘气声,埋头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因此,整个登山过程显得特别漫长难捱,除了心里在不停地嘀咕:“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又能如何呢?

     就这样一步一台阶、一抹一把汗地捱完七千级台阶,终于登临镇国寺。一屁股坐在了寺门口,正喝着水、抽着烟,享受着征服的快乐的时候,又一场意想不到的“痛苦”降临了。也许是经过剧烈运动后,身上挥发的汗气实在太诱人了(应当说是太诱虫子了),居然在海拔近二千五百米、气温不到二十度的山上,招引来无数的小飞虻,如饥似渴地扑在俺的双腿上饱餐。平日里被这些虻虫叮咬后,也就一时片刻后不痒了,也许是这些小飞虻来自“仙山”,功力也显得与众不同。双腿被叮咬的数十处红肿处,奇痒无比,一盒清凉油不到三天就用光。每日里数次用热水洗脚、涂抹清凉油还是不太管用,直痒得恨不得把这双腿锯掉。这些红肿处半个月后方才完全消褪,这也是对于梵净山最为“刻骨铭心”地难忘吧!以至于一提到梵净山,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些难忘的经历。

     其实,旅行也就是如此,在旅途中遭遇的一些事、一些人,回味起来更令人难忘,风景反而成了一种美丽的陪衬,不是吗?

金顶雄姿

 

铜仁地区旅游资讯

旅游地图

铜仁地区推荐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