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都江堰
(9月21日)上午离开茂县,我们先后走访了两个购物区,——蜂蜜区和牦牛角加工厂。还是要赞一下这个小林导游,不愧是四川的名导,推销起四川的旅游产品来,落落大方,语气仿佛和大家聊天儿一样,那些老师们好像看着自己的小女儿一样的相信她。而且说得很清楚,大家不买都可以,只要进去了,她就有茶水钱可以收。实际上,这一路下来,哪位老师都没少掏银子,我看这些老人们也是想得很开通了,既然出来玩儿,就玩儿的痛快些。
接下来上午的一半时间全部堵在都江堰市外的盘山路上了,汽车就像爬行一样。即使是这样,还是看到两起交通事故,有一起是四辆车连续追尾,其中两辆卡车被撞得都站起来了。路上还看到一处正在施工的隧道,据说明年可以投入使用,到时候就不会这么塞车了。

下午1:00好不容易进到市内,午饭相当的不错,有清蒸鱼、砂锅鸡,甚至还有面条,终于不用吃那难以下咽的米饭了。真是要问一问源源妈妈和垚垚妈妈,为什么四川的米那么难吃呢?就是因为一年要收三季稻就长不好吗?

餐厅外面有个大大的啤酒杯的喷泉,妈妈很喜欢。
都江堰市看起来比较新,大概改建的时间不长。

到了都江堰门口,换了当地的导游,普通话就说得不太好,只能听个大概。这是大门处的秦堰楼,简而言之,都江堰是春秋战国时的秦国修的,所以叫秦堰。门口的是狮子神情煞是可爱。

上得秦堰楼来,向南边望去,都江堰的主要景点尽在眼底。只是远处雾气蒙蒙的。


在楼上的一幅绢画上可以大致看出都江堰的地形构造,后面还会细说。
顺着秦堰楼往下走,先到了供奉李冰及夫人的“二殿”,可以看出李冰和夫人的塑像都是皇帝和皇后的样子,这是因为当地人觉得李冰太有恩于民众了,所以李冰就是他们心中的王。后世尊称他们为“敷泽兴济通佑显惠襄扶王”和“内宫普恩彰顺妙光广福皇后”。可惜里面不允许照相。只好看看这些旺盛的香火了。

院墙上的飞檐。

再向下走,就到了“二王庙”,里面供奉着李冰和他的儿子李二郎。事实上,根据历史的记载,李冰只有一个女儿,而且也参加了李冰建造都江堰的过程,还在一次施工中身先士卒,牺牲在炸药的爆炸中。后来的人们为了纪念李冰,觉得这样一位伟人怎么能没有后代呢,于是就给李冰杜撰了一个儿子“李二郎”,实际上是对所有参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杰出堰工的总称,也是传说中“二郎神”的化身。大家仔细看看那些房顶和屋檐,有许多的小型雕塑,有一番特别的风景。

这是都江堰的治理秘诀,很深奥的水利原理,就不细说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查查看。


这是李冰从民间观察到和发明的临时分水堰,用竹子编成的装满鹅卵石的小水坝。

现在我们准备过吊桥了。过这个吊桥是有秘诀的,你越是害怕,越是想扶着桥栏杆,吊桥越是晃动的厉害。一定要把双脚摆成八字形,像鸭子一样走过桥去,又稳当又快捷。

岷江从山里滚滚而来,在拐弯处被一条像鱼头的长坝一分为二,这就是分水堰狭长的堰头,远看好似一条大鱼头,被称之为“鱼嘴”。在“鱼嘴”的下游,沿江心洲的两侧,垒砌了大卵石护堤,靠内江的一侧叫内金刚堤;靠外江的一侧叫外金刚堤。鱼咀用于分水,让灌溉的水进内江,多余的水走外江。外江是自然河道,起作用是在雨季排泄大量洪水;内江是李冰率众开凿的河道,它把江水源源不断的送往成都平原进行灌溉。

这就是宝瓶口,系内江进水口,为水流入成都平原的咽喉,把成都平原比作一个大瓶子,这个口就是大瓶的瓶口。据实测,无论岷江发生多大的洪水,它引进的流量始终不超过每秒700立米米,故名“宝瓶口”。只说说宝瓶口的开凿有多么的不容易,相当于把山劈成了两半。宝瓶口地狭石坚,一根根铁钎被折弯折断了,工程受阻。有个石匠想出一个聪明的办法:先在岩石上开一些槽线,再在槽线和天然的石缝里填满干草树板,将它们点燃,使岩石加热爆裂,开凿起来省劲多了。李冰肯定了这个办法,让大家干起来,整个工地便燃起烈火,巨石的爆烈声充拆着山谷,果然,开凿的进度大大地加快了。巨石嶙峋的玉垒山终于被劈开,凿开的山口,宽约二十米,称之为宝瓶口。其右侧是一堆从玉垒山里崩下的岩石,这就是有名的离堆。即使是这样,宝瓶口的开凿也花费了很多年的时间。


从中学时学过的都江堰,到现在看到真实的景物,我想,四川称“天府之国”,大概就是从李冰修建都江堰开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