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走云南---滇黔关隘胜境关
下午两点进入云南境内,天变得更加透蓝,云也更加亮白, 单就看着天和云就已经让我入迷,再有蓝天白云下的人文景观,就这样迷恋上了云南。
进入云南境内再行5分钟就到了胜境关收费处,下车问清楚了关口所在地就驱车前往。大约有20公里的路程。

胜境关附近的风光

那一排排房子是胜境关新村,房子后面的山脚下就是胜境关的牌坊,古驿道就在那山后。

“富源县自古就是内地进入云南的交通要道,素有“入滇第一关”、“滇黔锁钥”之称,是云南东大门。胜境关位于富源县城东南7.5千米滇黔交界的山脊上,又称界关。老黑山南北纵贯100余千米,山势陡险,惟胜境关山势较低,而且有一条驿道通向贵州,所以这里是古代由黔入滇的重要关隘。关口立有1座界坊,坊匾上书“滇南胜境”4个大字,故名胜境关。界坊高约12米,宽12米,楹柱涂金绘彩,重檐翘角,雄伟壮观,界坊始建于明景泰年间,后多次修葺,现仍存。界坊西边朝向云南,3根楹柱长年干燥,并有黄尘;东边朝向贵州,3根楹柱上长了青苔。正中的横梁尤为明显,西面干燥,颜色黄褐,东向潮湿,颜色青绿。这是由于东部从太平洋吹来的冷空气经过贵州高原已经势疲力弱;西向从印度洋吹来的暖空气经过云南高原,也如强弩之末,形成气象学上所称的“昆明准静止锋”,这里正当锋面,所以东西多阴雨,西面多晴天。胜境关的界坊在研究滇黔两省的气象方面有一定的科学价值。”-------摘自百度

出发前查资料,对于滇黔交界的险要关口胜境关一定要去看看,驿道碑亭关口,错过了会后悔。
“胜境关有两奇,第一奇是以“天”为界的界坊。界坊坐西向东,西边是云南,东边是贵州。从前,界坊的楹柱上还悬挂着这样一副楹联:“咫尺辨阴晴,足见人情真冷暖;滇黔原唇齿,何须省界太分明。”
第二奇,是以“地”为界的“分草岭”。胜境关的第二奇,是以“地”为界的“分草岭”。距牌坊不远,有一条小溪,小溪的两边土色各异,靠云南的这边土多赤褐,靠贵州的那边土多黑赭。更使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就连地上长的小草,也各有依靠,各有袒护,分别向各自的境内倒卧。以现这个怪现象的古人便把此地命名为“分草呤”。诗人任中宜有诗叹日:“彩云深处划滇疆,岭上茅分古夜郎;北望帝京程万里,南瞻金马路遐荒;蛮烟瘅雨迷寒暑,火种刀耕足稻粱;状矣河山峰遂息,来游一任醉义皇。”-------摘自百度
关口是在那个位置,可是一切都不是旧模样了。进入门坊的两侧全是新修的门铺店面,左边有一清风亭,是为清官孙士寅修建的。

亭内碑文叹道:“来携此琴来,去鬻此琴去。伤哉廉吏不可为!几载山城空叱驭,山城记得使君来。春满河阳花正开。外户不闭庞无吠,中泽既集鸿何哀。冰壶玉鉴清无底,心水肯教门如市”。

顺着新铺的石板路一直往前走,有一个指路牌,上写关于胜境关城门的简介,这里也是长约1500米古驿道的起点。

没几个游人,有两个本地老乡正要过关去贵州境内的盘县,幸好遇见他们,才更多的了解了一些关于胜境关的故事和当今云贵地盘的界限的纠结。
这条红土地上的古驿道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红艳艳的刺眼,一条光芒四射,承载了几百年历史的悠悠古道蜿蜒曲折,历经沧桑,它是古代云南通往中原的交通要道,历经元、明、清历朝不断扩建整修,日臻完善,也算是当时边疆通京的“高速公路”了。驿站成为来往滇黔通道上文武官员的歇地,文人墨客云游胜境留下了了脍炙人口的诗篇,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于崇祯二十七年五月从胜境关进入云南,旷世奇才杨升庵和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都途经胜境关留下了诸多名篇。踏着古人的足迹我来到了雄伟的胜境关城门下。

城楼已经几经修缮,更加雄伟气派

门洞地面突起之处,据说就是云贵之界

它是历史的记载,是一个关口标志性的建筑,就如从前界坊的楹柱上那副楹联所言:“咫尺辨阴晴,足见人情真冷暖;滇黔原唇齿,何须省界太分明。”老乡告诉我那倒地的石碑是被人毁掉的
古老关隘,在艳丽的阳光下怎么那么凄凉,凄凉得如此落寞!

现场的碑块已经断裂,从网上寻了界碑留存共享。“界碑诗文 云贵两省,同处西南,古往今来,相依相伴。风伯喜滇,雨师好黔,滇风黔雨,共造奇观, 大千世界,规律自然。明朝初叶,始修关城,岭号宣威,关名胜境,两峰夹峙,山恶路险,一关横睹,虎踞龙盘。古道雄关,文物宝藏,人类有界,环宇无疆,客观如此,主观规范,今逢盛世,得以重勘。神州大地,热土一方,政治经济,求同向上,克隆神五,科教兴邦,官府联谊,民间通商,文化交流,信息互换,公务私访,出入平安,过去现在,海内流芳,共创辉煌,传统继承,创新发展,山川无语,人文久长,特立此碑,万古弘扬。”
好端端的一个界碑却莫名的被毁了,被掘翻的界碑无奈的躺在两省交界之处,无言的变成了一个箭头符号,一头指着滇一头对着黔。
这边已经是贵州境内,顺着小路往前走就可到盘县。有机会还得去走走那段古道

从驿道返回,在景区一大片空地上正有一群人在指点比划,哪里建庙哪里植树,还有那八卦树以后也得给全补上。在驿道鼎盛时期,驿道附近建有众多建筑,还有寺庙茶舍,寺庙里依照八卦图种有八颗杉树,人称“八卦树”。可惜这些大多消失在那尘埃之中,唯有一颗八卦树孤零零的傲然直刺苍穹。

在清风亭对面的一扇门因为有游客来而打开了,原来里面还藏有一宝-----石虬亭。

石虬亭,因亭前露出地表的1条石灰岩,曲屈盘旋,状如虬龙,故称石虬亭。因它形状像两条虬龙,就有了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传说很久以前,云南的一条雄龙和贵州的一条雌龙,因向往胜境关处的绮丽景色,就变成公子和公主到胜境关处游玩,两人在亭前不期而遇,一见钟情,相互的爱慕,二人竟依依不舍的难舍难分,但男女双方都想把对方争取带回各自的省份,却忘记了鸡叫天亮难回家的禁忌,在缠绵时不知不觉中忽然听到一声雄鸡的长鸣,二人再也无法返回仙界,于是变成了今天人们所见的一对如胶似漆地相互拥抱在一起永不分离而两个龙头分别朝向云南和贵州两省各自家乡的情侣。
两条虬龙之间有一小汪清泉,如碗状,听管理人说那泉水从未枯竭过,而且水质清甜。因肠胃不好,没敢去喝,只见那碗水确实是非常清澈。
离开胜境关,返回到高速入口,上高速前往昆明。在高速上开车真够累的,平稳的大道,不变的速度,时间长了,身子骨都会僵硬,见有休息区就要下去活动下,到达昆明已经是华灯初上。
啊,终于不远千里来到了昆明!昆明,我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