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玉溪游记

玉溪游记

七彩云南自助行(十六)——玉溪九龙池

玉溪市有“高原明珠”抚仙湖等多个景点,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在城郊的九龙池停留了两个小时。

九龙池公园位于玉溪市州城西北10公里的奇黎山麓,是玉溪市的著名风景区,过去曾被列为玉溪14景中的第一名景。

初建于明代,清代康熙、雍正、嘉庆年间先后扩建,此后,历代均有增修,逐步形成大龙潭、观音岩、九龙宫、大观楼、观音殿、三圣殿、文星阁等多个景点。明清两代,被列为新兴州十四景之冠,有“滇南胜景”的美誉,1981年,被载入国家文物局编辑、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胜词典》,列为云南省级风景区。园内有明代古松数百株,绿荫匝地,凉爽宜人。山脚下参差错落地分布着9个泉眼,不停地冒出清波。相传古代有个卖龙的人,将9条龙放在这里,就永远喷吐出不竭的灵水,故名“九龙池”。

据《重修九龙池碑记》载,寺庙初创于清朝之前,几经扩建,到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又“新作石桥,长虹卧波,几于腾空直上。继修大寺阁,燃然一新,俨若普陀”。可见, 200多年前,九龙池庙宇已颇具规模。

“九龙胜景”牌坊

九龙池风光,最吸引人的地方,首先是“大龙潭”十分清澈明净的池水。乾隆《新兴州志》描写其水,从“岩石间潺潺流出,聚为一泓,清可鉴发”。不论春夏秋冬,无数游鱼,摇尾相戏。晴日,池旁斑驳的树影清晰如画地印在池中;微风吹来,则涟漪轻荡,树影碎散,鱼群晃动,别有佳趣。

有池子四周,设有栏杆。池上,一桥飞跨正中,将龙池一分为二,桥洞门头上,刻有“九龙池”三字。龙潭的出水量,比本地其他泉池,都要大得多,历来是灌溉玉溪坝子“四十二屯”万亩良田的重要水源之一。如今九龙池仍是玉溪市的重要取水口,源源不断的泉水通过粗大的取水管流向市区。龙池周围,古木参天,郁郁葱葱,鸟语花香,林涛阵阵。

“五司庙”在“九龙胜境”牌坊北侧,大龙潭东面山坡上,清代建筑。由山门、前殿、后殿、配殿以及廊院组成,是土著文化和中原文化融合的典型象征。

“古戏台”位于大龙潭东,坐南朝北,初建于明代,清代重建,是一具有古代庙会风格的戏台。戏台外青山环绕,天然的音响效果很好。传说农历二月十九日是龙王的生日,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日至二十一日祭祀龙王,在这里唱戏三天,是玉溪最热闹的庙会。玉溪各地的老百姓都会从四面八方赶来九龙池,唱大戏,祭龙神,届时公园内人山人海,盛况空前。

九龙宫清代雍正七年(公元1728年)续修,始称龙王阁。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重建,又称龙神祠。位于龙池北边。自成建筑单元,单檐歇山屋顶,面阔三间,长10.78米,进深9.6米,高约10米。屋架为抬梁式。屋面镶嵌琉璃瓦,正脊中有葫芦宝顶,吻兽相望,垂脊平行。宫门由六扇木雕格子门组成,浮雕动物花草,形象生动。花枋下的金龙麒麟为透雕,构思新颖,造型美观。门左右两傍各有花窗六道。门头悬挂一匾,行书“九龙宫”三字,笔力雄劲。

九龙宫原为建国以前祭龙求雨的场所。“内塑金龙九条,立壁盘柱,共戏宝珠。”1966年“文革”初期,已全部被毁弃。1984年重修九龙宫,以保持原来建筑规模,并邀请昆明雕塑名手重塑九龙。现今泥塑九龙雄伟矫健,鲜艳夺目。复塑的九龙仍按毁前位置布局:四条龙盘缠四根圆柱上,三条龙攀附在檩条上,另外两条龙攀在东、西两端梁柱上,脊檩正中挂一红宝珠。九条龙蜿蜒盘旋,矫健飞腾,争夺宝珠。在东墙梁柱上的小白龙被铁链子锁着,传说它因乱降冰雹损害庄稼而受到处罚。神坛上塑有龙王、龙王娘娘、龙女、土地公公等六尊神像,神态各异、造型生动。

九龙宫前的空地上,当地一群老人围着圆圈,手扣板盒,咔嗒作响,边唱边跳,乐中其中。

九龙池公园以清泉、峻岩、古树和密林而著名。这里夏日温馨清凉,冬天和煦秀雅,山水林木和依山绕石的建筑群落,浑融成清静优美的佳境。大龙潭南面的放生池碧水清澈,鱼儿欢游,妙趣横生。

“龙池雅集”如今辟为茶室雅座,清雅幽静。

此山清水秀之处,门票却是十分的便宜,每位6元,实在难得。 

玉溪旅游资讯

旅游地图

玉溪推荐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