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楚雄游记

楚雄游记

失落的古镇

 被称为“西南丝绸之路上的千年盐都”的黑井古镇,位于楚雄州禄丰县西北92公里的龙川江畔,距昆明200公里,距楚雄75公里,成昆铁路、龙川江纵穿全境。

俯瞰黑井古镇

     黑井历史悠久,从出土的石、陶、铜器、兽骨等文物考证,早在3200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少数民族的祖先,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生息劳作。

     黑井产盐的历史同样悠久,自西汉以来就是云南出产井盐的重镇。据《黑盐井志》记载:“土人李阿召牧牛山间,一牛倍肥泽,后失牛,因迹之,至井处,牛舔地出盐”。为纪念这头黑牛的功绩,遂称此地为“黑牛盐井”,后简称“黑井”。其所产之盐虽名为“黑盐”,实则“洁白味美”,素有“两迤名高第一泉”的美誉。熟读金庸小说的武侠迷们,还可以在《天龙八部》中找到有关黑井的情节:云南产盐不多,通国只白井、黑井、云龙等九井产盐,每年须向蜀中买盐,盐税甚重,边远贫民一年中往往有数月淡食。保定帝知道盐税一免,黄眉僧定要设法去救段誉以报……”。由此可知在南诏时期,黑井就是大理国仅有的9个盐井之一,黑井盐已成为专供王室的贡盐。但在此前制盐发展的两千年中,黑井仅仅开挖了两三口盐井。到了明洪武年间,黑井设正五品的盐课提举司,直隶于省,中央从应天府迁来64名身份非同一般的灶丁,大力开发黑井。经过数百年发展,到清朝,黑井盐业到达鼎盛,盐税竟占到云南盐税64%。盐业的发展,使黑井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在云南的财政税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富可敌省”的滇中经济重镇。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的生产工艺令原始的古法制盐方式失去了其存在的实用价值,黑井亦因盐而衰,无奈中便成为一座“失落的盐都”。解放前,随着海盐的大举“入侵”,以及薪乏柴贵导致煎盐成本的提高,富甲一方的千年盐都黑井快步走向衰落。

古镇上的卤水盐井--德洋井

古镇上的卤水盐井--天恩井

黑井古镇制盐作坊,现作为供游客参观的景点

     因盐而兴,又因盐而衰,千年盐都黑井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古镇。当年的金粉浮华之地,伴随着绚烂之花的凋零而归于平淡,平淡得几乎不为世人所知。沉寂近百年之后,在斗转星移、沧桑变迁中,黑井开始从沉睡中醒来,在旅游开发的如今,重新走入人们的视野。千年盐都的黑井,虽然早已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但盐业的发展和兴盛,以及盐在古代经济生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给黑井提供了深厚的物质基础,让偏居一隅、交通闭塞的黑井成为名闻遐迩、富甲一方的小镇。因为盐,黑井便有了“煮井垒银高玉碧,敲诗赌酒小梁园”的风雅。昔日黑井由于盐的经济地位,封建中央政权在这里建制,四方客商向这里云集,各种文化向这里渗透,形成了具有中原文化与地方、民族文化相融合、丰富的多元文化体系,致使黑井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在全省、全国独树一帜。2005年11月13日,国家建设部、文物局公布第二批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共3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共24个),黑井镇榜上有名,这也是云南省惟一获得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称号的古镇。

     诸元文化并存的黑井古镇,儒、道、佛、伊斯兰、本主崇拜等各派建筑林林总总。

地皇宝宫(本主庙)

大龙祠

文庙

清真寺

香山寺

     黑井古镇主要由两条小街组成,也就是一街和二街。窄窄浅浅的街面全部用红砂石板铺就而成,一些石板上当年留下的马蹄印还隐约可见。进来古镇的第一条小巷便是一街,浅短、狭窄、弯曲的街道颇具古韵。一街的尽头便是“节孝总坊”,黑井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这座建于光绪27年(1902年)的石牌坊,是黑井、琅井、元永井三地87位贞节女因守节,获皇帝恩准兴建的,该牌坊无论是规模还是华美程度都是少见的。但是,这种华美褒誉的背后,又是流淌着多少辛酸的泪水。

节孝牌坊及其上面的石刻

     过五马桥后进入二街,这里是黑井过去、现在的主要商业街。当年这条街上到处是旅店、饭馆、赌馆,从天亮喧闹到天黑,又从天黑喧闹到天亮,其繁华的景象令人难以想象。

     实际上,黑井古镇很小,小得可能超乎你的想象,古镇的诸多建筑也说不上规模宏大。但黑井又小得很有特色,小得令人难忘。就是在这块两山夹峙的弹丸之地,汇聚了武家大院、文庙、大龙祠、节孝总坊、诸天寺、飞来寺、黑井文笔塔、摆衣汉文笔塔等众多古建筑,以及大量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古碑石雕。

     文庙、大龙祠、武家大院是古镇不可不看的景点。躲在黑井小学里的文庙,算得上是古镇规模最大的建筑群了,黑井当年的兴学风潮由此可见一斑。昔日的黑井,因为经济发达,导致了文化昌盛,仅明清两代,就有13人中进士。而如今的文庙,为了黑井旅游、促进经济的发展,将不得不作出让位。据说,文庙所在的黑井小学将整体搬迁,腾出地方盖旅游宾馆。也许,这是如今没落的黑井的悲哀吧!

文庙的牌坊

文庙大成殿外精致的斗拱

     具有浓郁明代建筑风格的大龙祠,是黑井的又一大古建筑精品。虽然已有几分残破,但这里的古戏台、精美木雕、石雕,以及雍正皇帝亲笔题写的“灵源普泽”牌匾,都是前人留下的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龙祠内正中悬挂的雍正皇帝所题写的“灵源普泽”牌匾,长2米多、宽80厘米,匾上雕有9个龙头,“灵源普泽”四字也正是雍正皇帝对当时黑井卤水惠泽普天下的评价。如今的“灵源普泽”牌匾已蒙上几许尘埃,如同镇上那残留的几口黝黑的卤井仅供后人凭吊。

大龙祠的戏台

     武家大院是黑井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建筑,隐含有“六位高升、四通八达、九九通久、王隐其中”的设计意境。这座建于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7年)、呈“王”字型的盐商豪宅,拥有令人咋舌的天井、雕龙画凤的飞檐、迷宫般的房间格局、极其精致的木雕,其气派可以让人触摸数到百年前的盐都辉煌。

武家大院

     岁月在悄悄地流走,雕梁画栋上附着的蛛网尘丝、凹凸不平的红砂石板路上的深深蹄印、以及斑驳陆离的石墙上,刻写着古镇的年龄与岁月的沧桑。誉丽江古城的小桥、流水不同,黑井古镇则更多了几分古之悠悠。无论是蜿蜒曲折街道,悄然耸立的石雕、石碑、古建筑,还是山头上落寞的的古墓,都无言的告诉着人们这个小镇曾经的辉煌。

古镇上的马帮小道

客栈与铺台。所谓铺台,就是当地住家在自己临街街面用青石板砌出的一个平台,并将各种物品摆在台上出售,买卖一目了然,十分方便,赶马人牵着马便可以买东西。有的店铺为吸引顾客,还在铺台上放一瓦罐水和一把木瓢,供顾客和赶马人解渴。在黑井,现存的铺台大约有160多个,有的仍在使用,绝大部分已废弃。

    千年盐都黑井,虽然早已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却也留下了古色古香的具有唐宋风貌的街巷,颇具明清风格的民居,以及大量木雕石刻、古塔石牌坊、古寺庙古盐井古驿道等遗迹。得益于偏居一隅,交通多有不便的缘故,黑井古镇至今仍保留着原有的传统古建筑,格局也基本没有多大变化,风貌依旧,让人意识到历史的伸延,使人蕴蓄一串心灵的记载。也因此,没落的小镇上开始迎来了满揣怀古情思、探访建筑艺术、追觅历史文化,不惜远道而来的痴痴游客。只是不知古朴的古镇,在如今滚滚的经济浪潮面前,还能延续多久?

古镇上的传统民居

黑井古镇上的石墓群

    现在的黑井,宛若明清贵妇般,虽然芳华已逝,却风韵犹存。走进它,昔日的高贵,昔日的辉煌,犹如一幕幕历史画卷,在脑海中不断铺陈开来······

楚雄旅游资讯

旅游地图

楚雄推荐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