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丽江游记
从拉市海回到丽江市内,已是下午3时左右,导游宣布,从这个时间起,旅游团不再集体活动,大家可以随心所欲地游览古城。当导游把大家带到丽江新城和古城的交界之处,看到那著名的东巴壁画雕塑和大水车时,我终于与这座古城有了零距离的接触。 丽江古城房子的样式几乎是清一色的具有典型纳西族风格的建筑,即所谓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两层纯木质楼阁,红檐灰瓦,古朴典雅。门前挂着红灯笼,体现出古城迷人的主体色彩。临街的房子大多已经改成商铺,街道不宽却四通八达。据导游介绍,丽江古城里的街巷多达几千条,即使小跑,走完全部街巷也需要三天时间。 也许自己是北方人的缘故,所以在我看来,丽江古城最美的是水,水给这个小城增添了灵气,使她显得更加秀美。房前舍后,河道密布,弯桥座座,桥下流水潺潺,鱼儿畅游,水旁垂柳临风摇曳,垂柳下店铺林立,有数不清的茶座,酒吧,客人们一边悠闲地品茶喝酒,一遍观赏宛若江南水乡般的美景。 很多茶馆、咖啡馆、小酒吧,桌椅就摆放在河边的树下,面对垂柳、流水和清风,真是惬意无限。在这里,你可以遇到各种年龄、各种打扮、各种肤色的游客。 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每天都有纳西歌舞表演,引来无数游客观看,尽管大多数人都看不懂。 相关信息(转自互联网): 丽江古城(大研古城)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光滑洁净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结构的房屋、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大研古城是一座具有浓烈人文气息的小城,明亮的阳光下,总会有步履缓慢的上了年纪的纳西老人悠闲地踱步,他们身着藏满历史的靛蓝色衣服,头戴红军时期的八角帽,对眼前身后猎奇的目光视而不见、不屑一顾。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铺的大多都是红色角砾岩,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古城环境相得益彰。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丽江古城的中心,位于古城与新城交界处的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古城大水车旁有一块大屏幕,每日播放的歌曲即是古城最受欢迎最有特色的歌曲,其中《纳西净地》是较为出名的歌曲之一。 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修建有桥梁354座,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桥梁的形制多种多样,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修建于明清时期(公元14~19世纪)。其中以位于四方街以东100米的大石桥最具特色。 古城内的木府原为丽江世袭土司木氏的衙署,始建于元代(公元1271~1368年),1998年重建后改为古城博物院。木府占地46亩,府内有大小房间共162间。其内还悬挂有历代皇帝钦赐的匾额十一块,它们见证了木氏家族的盛衰历史。 位于城内福国寺的五凤楼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楼高20米。因其建筑形制酷似五只飞来的彩凤,故名“五凤楼”。五凤楼融合了汉、藏、纳西等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稀世珍宝和典型范例。 丽江古城的繁荣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它己逐渐成为滇西北经济文化中心,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聚居在这里的纳西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一道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不论是古城的街道、广场牌坊、水系、桥梁还是民居装饰、庭院小品、槛联匾额、碑刻条石,无不渗透纳西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无不充分体现地方民族宗教、美学、文学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意境和神韵,展现历史文化的深厚和丰富内容。尤其是具有丰富内涵的东巴文化、白沙壁画等传统文化艺术更是为人类文明史留下了灿烂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