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丽江游记
去了一次云南,拉拉杂杂谈了十几天。这篇博文作为云南之行的最后一篇。 约30万人口的纳西族在中国50多个民族中算不上是一个大民族,但是它的东巴文化却名扬中外,引起世人的兴趣和关注,已成为当今前往丽江旅游探秘的热点之一。 猜一猜,东巴字墙上的这些文字是什么意思? 东巴文字与纳西族的一种原始多神教——东巴教有直接的关联。东巴教的祭司叫“东巴”,意译为智者,这些“智者”知识渊博,通晓天文地理,熟悉礼仪、农技、医药,且能歌善舞,并擅长绘画、木雕、泥塑等技艺。“东巴”大都世袭相传,也有的是在东巴教传承学校拜师求学而成。 “东巴”书写经文使用的文字是一种“专象形,人则图人,物则图物,以为书契”的古老文字,这是一种十分原始的图画象形文字,从文字形态发展的角度看,它比甲骨文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最早是写画在木头和石头上的符号图象,后来发明了纸,才把这些符号图象写在纸上,成为东巴文经典。由于“东巴”掌握这种文字,故称东巴文。国内外权威人士普遍认为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还活着的象形文字,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 东巴文字与汉字的对照 纸张上的东巴经文 东巴文只有1400多个单字,但词语异常丰富,能充分表达细腻的情感,也能记叙说明复杂的万事万物,还能写诗作文章。这些古老的东巴文与大干世界的人兽生灵、花草树木、山川河流、星辰日月、雨雪风霜等等,都有相似之处。而每个文字图形,都有其固定的概念、线条、笔法和固定的读音,成为表示语言里某个字、词的符号,并不是可以随意变形的图画。 东巴象形文字的造字方法,在《纳西象形文字谱》中归纳为十类。即:一是依类象形;二是显著特点;三是变异本形;四是标识事态;五是附益它文;六是比类合意;七是一字数意;八是一意数字;九是形声相益;十是依声托事。比如,画一个虎头,读“拉”音,又可借以表述为“阿拉崩什涅”,即“远古的时候”。由此说来,往往是几个字组合在一起,便演化成不少词句,而念时还要巧妙地掺入一些连接词、形容词等,才能出口成句,顺理成章。 东巴象形文字究竟创于何时,一直没有准确的说法。《东巴经》中说,是古代神圣的“拉尤本梭”三兄弟创造了三种文字,又说是在古代中缅白地鸡鸣山下,有圣人“劳迪邦都”创造了文字。当然,这些都属于久远的神话传说。
东巴文词语和汉语的对照 纳西族的《东巴经》五百多卷,七百多万字,全用象形文字写成,比较完整地记载着反映纳西族远古时期生活的神话,数量质量都很惊人。作为一种独特而丰富的民族文化,东巴文化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极大关注与重视。一个世纪以来,先后有法国、英国、美国等十多个国家的学者,前来收集、调查、研究纳西族东巴文化。最早把纳西族东巴文化公诸于世的是法国人太伦·拉科佩伦,在众多的研究纳西族东巴文化的学者当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中国的学者李霖灿和美国的学者洛克。其中洛克的《纳西语、英语百科词典》(上、下册)已成为研究东巴文化的重要著作,洛克也被称为西方研究东巴文化的鼻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更是涌现出一大批青年学者,出现了研究纳西东巴文化的热潮,研究成果逐年递增,一个国际性的纳西东巴文化学正在形成。 2005年12月,云南省颁布了《云南省纳西族东巴文化保护条例》,其中的第三条的内容如下: 第三条本条例所保护的纳西族东巴文化是指: (一)1966年前出版或手抄的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 (二)纳西族东巴语言文字、音乐、舞蹈、曲艺、绘画、雕塑、服饰、器皿、代表性建筑及设施和场所等; (三)纳西族东巴文化传承人及其所掌握的传统知识和技艺; (四)具有纳西族东巴文化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 (五)其他有保护价值的纳西族东巴文化。 通过立法,对这一“活着的象形文字”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进行保护,是非常值得称道的。 我是在20年前知道东巴文的,因为集邮,当时从丽江邮寄了一些首日封回来,被这些奇怪的象形文字所吸引,立刻就记住了“东巴文”。这次到丽江,能够亲身感受东巴文化,学习认识了几个东巴文字,是很开心的。 东巴文明信片——邮编框下的东巴文字意思是:一生平安 下面的东巴文意思是:冬去山明水秀春来日灿月娇 东巴文明信片——邮编框下的东巴文字意思是:好梦成真 下面的东巴文意思是:天运高阔降福泽地域辽远赐旺达 东巴文明信片——邮编框下的东巴文字意思是:万事如意 下面的东巴文意思是:天和地和人和为先千好万好太平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