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丽江游记
从丽江到香格里拉,一路行走的过程中,时不时就能和“茶马古道”以及相关的景物相遇,提醒着我关注这条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 丽江古镇中的茶马古道茶馆 我们居住王府饭店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因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由于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藏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不过藏区是不产茶的。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供不应求,但良马通常多产在藏区和川、滇边地。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马交易即“茶马互市”应运而生了。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形成了从唐宋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的“茶马古道”。 历史上的茶马古道是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它是以川藏道、滇藏道与青藏道(甘青道)三条大道为主线,辅以众多的支线、附线构成的道路系统。我们途径的是滇藏道,从云南普洱茶原产地出发,经大理、丽江、中甸(香格里拉)、德钦,到西藏邦达、察隅或昌都、洛隆、工布江达、拉萨,然后再经江孜、亚东,分别到缅甸、尼泊尔、印度,国内路线全长3800多公里。其中,大理、丽江、中甸、德钦等地是茶马贸易十分重要的枢纽和市场。 茶马古道路线图(来自网络) 茶马古道(来自网络) 出丽江古城往北走,大约5公里的路程,就是纳西族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也是茶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镇——束河古镇,这里也是木氏土司的发祥地。由于茶马古道的发展,产生了各种商品需求,至明朝,木氏土司延聘一批江南工匠,定居束河,此后,该地成为滇、川、藏交界地域内著名的“皮匠村”,出产皮鞋、皮货、麻线、铁器、竹器等,束河工匠的足迹走遍茶马古道的每一个角落。位于束河的《茶马古道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专门研究并展示茶马古道历史文化的博物馆,也是丽江市第一家从事普洱茶文化研究、宣传、推广的专业机构。 在丽江的第二天晚上,我们冒雨来到束河,夜访束河古镇,想在这里寻找当年马帮的影踪,想仔细聆听马匹、骆驼的欢叫声和鼎沸的人流声,不过我们感受到的只有宁静、只有温馨,只有绕着家家户户的潺潺细流发出轻响,只有自己的脚步落在青石板上产生的回荡。虽然只和丽江相隔几公里的距离,但这里的风格和丽江迥然不同,如果有时间的话,一个人在这里住上几天,仔细考察一下当年的束河工匠留给今人的财富,任思绪在茶马古道上飘荡,也是别有一份情趣的。 束河古镇夜景 从虎跳峡前往香格里拉的途中,海拔高度逐渐提升,高山彝族的居住地不断从眼前晃过。据说高山彝有一个特点,每到一地,就会砍伐尽当地的树木,用来种植土豆和牧草,因此沿途能看到很多光秃的山头上留下的枯树根,很不利于环境保护。听说最近一些年,政府已经出台相关措施,鼓励高山彝在当地定居,尽量减少砍伐树木。真心希望他们能够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在滇藏公路的一个转弯处,我们驻足远望,望着那如画般的高山彝族的村落,望着那对面山上茶马古道的之字形道路,仿佛听到了马帮的铃铛声在天际回响。 只留下树根的山头(汽车中拍摄) 高山彝族村寨和远处的茶马古道 中甸县(2002年5月改称香格里拉)藏语称为“建塘”,地处滇川藏三省交界,县城海拔3300米,是迪庆藏族自治州的首府,是自治州、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上,贯穿滇、藏,延伸至南亚和西亚的茶马古道就横陈于中甸县的老城区。中甸是由滇入藏的门户,又是马帮的必经之地。清代雍正之前150年间,中甸地方受丽江木氏土司管辖经营,其农牧业、矿业和滇藏间的贸易发展较快,而中甸发展成为滇藏茶马古道的重要中转站则是清代雍正以后。雍正初年丽江和中甸改土归流,中央政府开始向这里派驻军队,并且把中甸正式设为茶马互市的交易市场,自此以来,中甸古城真正繁华起来,参与茶马贸易的商人中,还有大批的喇嘛僧侣,喇嘛商队从拉萨购进手表、毛毯等经印度转口而来的各种洋货,运至中甸销售或转口丽江,又从丽江或本地市场购买茶叶等生活物资贩运西藏,有的僧商甚至沿拉萨一直南下到印度办货。后来历史学者盛称中甸贸易之繁荣,“中甸集镇,商人云集,贸易畅通,进出康藏物化蔡萃于此。滇商带来的货物主要有茶叶、粮食、红糖、火腿、铜器和铁器等,藏商带来的货物主要是羊毛、牛马羊、兽皮,药材和毛织品。” 茶马古道上的转经筒(据说世界之最) 位于香格里拉县东南隅被藏人称作“独克宗”(藏语意为白色石头城,寓意月光城)的古城,是按照佛经中的香巴拉理想国建成的。独克宗古城是中国保存得最好、最大的藏民居群,而且是茶马古道的枢纽。古城依山势而建,路面起伏不平,那是一些岁月久远的旧石头就着自然地势铺成的,至今,石板路上还留着深深的马蹄印,那是当年的马帮给时间留下的痕迹。 独克宗古城 远眺独克宗古城 吃过晚饭之后,来到古城的中心四方街,和当地的藏民、游客跳起热情洋溢的锅荘舞,忽然感到自己就像过去马帮中的一员了。 跳锅荘舞 如今,在古人开创的茶马古道上,成群结队的马帮身影不见了,清脆悠扬的驼铃声远去了,远古飘来的茶草香气也消散了。然而,留印在茶马古道上的先人足迹和马蹄烙印,以及对远古千丝万缕的记忆,是永远不会消失的。以茶马古道为载体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也越来越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