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丽江游记
到了飞机场才听小许说,会议报到时间是8日!我睁大眼睛不相信地望着她,连续几个“不可能吧?应该是7号啊!”。拿出会议通知再次核对,的确是8号!笑容立刻布满了我的双眼,我乐了“真是太好了!我们可以在呆呆小院休闲地住上一晚,我们有了一天能够自己作主的时间了!” 立刻致电呆呆小院的唐阿姨预定当晚的房间,并告知下午可能到达的时间。当我们下午如期到达丽江后,再次打电话给唐阿姨,被告知在香格里拉大道丽客隆门前,乘仅需2元车费到束河的小面的,她背个背篓在束河的老四方街等候我们。她一再交代,若有人问起,就说家里有人来接,我们可以因此而减免古城管理费和门票费。这可能就是所谓的逃票方式吧!立刻让束河之行充满着神秘的和期待。 乘着小面的约6公里来到束河古镇。据说这是近两年才开发而被人们认识的一个古镇,因此比丽江大研古镇更古朴。我们正是奔着它的古朴自然而来。当小面的走进小镇,石板路两旁琳琅满目的商铺还是让我们感到了浓浓的商业气息,但是越往里走那种纯朴的农家味越浓,那种久违的似曾相识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唐阿姨已经等候在那里,一下车她就认出了我们。跟随着她我们来到了她的家呆呆小院,照片中那熟悉的画面立刻成为现实。“呆呆”两字客栈招牌的小旗在风中舞动,石块泥墙堆砌的小屋子,喇叭花藤状植物爬满的小院,小院书架上堆满的杂志书籍,嵌着玻璃天窗的阁楼木板睡房,。。。。。。,立刻让我们对这里的一切喜欢起来。这里僻静,远离主街道,远离尘嚣,很少有游人走到这里,是个适宜发呆和读书的好地方,就好想回到自己遥远的梦乡。 唐阿姨介绍说,这里原是一个堆放杂物的地方,他儿子把他租了下来,租期20年(很有商业头脑啊),每年几千远的租金。因为她喜欢,儿子就让她在这里住了下来,经过装修整理,有喜欢的人士要求居住的话就成为临时客栈。很羡慕她能有这样一方风水宝地在这养老。据说束河古镇大部分纳西族村民都在丽江城内买房居住,将这里的祖屋出租给外地人经营,自己当地主。所以在古镇中只能见到为数不多的纳西族老人,她们不舍得离开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祖祖辈辈生活过的地方。 放下行李,我们就走出镇里闲逛了。地方不大,游人不是太多,连续十几天的下雨让人感到一丝丝的凉意。我们漫不经心地走着看着,特别欣赏那些颇有创意的小客栈的装饰和招牌,特别喜欢这里略带现代气息与古朴建筑完美结合的风格。玉龙雪山溶解的血水潺潺地绕着屋前房后,绿色的水草在水中轻轻地摇曳,前来发呆的游人坐在临街的台前,轻轻地笑着,聊着天、喝着茶或咖啡,幽幽的灯光映照着他(她)们的脸庞,很舒适很享受的感觉。城市里的快节奏到这里消失的无影无踪。慢,成了这里的主旋律,悠,成了这里的畅想曲。 沿着主街道我们走进了王家老宅,据说这里是茶马古道的老祖宗。宅内挂满了上世纪二、三是年代王家创始人在茶马古道上留下的老照片,记载了那一段艰辛的历史。据说当时他们将茶叶运往西藏,一个来回要半年多,最鼎盛时期王家有三百多匹马,是一个大户人家。受着这些传奇般历史和墙上老照片的吸引,我们欣然在大宅的大堂里坐下,一边品着普洱茶,一边听这居住在这里的小伙子雷讲述着王家的故事和普洱茶经。一贯来对茶叶不感兴趣的我,居然被装在透明茶具里红而透亮的茶水所诱惑,被散发着淡淡茶香所吸引。雷介绍说,好的普洱茶可以冲15泡,冲出的茶水红而透亮是好茶,每一泡的颜色都不一样,味道也略有差别。望着魔术般的茶水,我们喝了一杯又一杯,不知不觉地喜欢上它淡淡的味道,临走之前竟然买了两饼茶。 夜晚来临了,古老的屋檐下点亮了一串串的红灯笼,酒吧中幽幽的灯光透过木制的窗框照到巷子里,吧中悠闲的人们在悄声说笑着,看着让我眼热。不远处传来悠扬的手风琴伴奏和男中音的独唱“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立刻吸引了我们。只见旧时在电影中见到的一幕:一名男士正拉着手风琴,另一位男士打着手鼓,殷勤地向坐在窗内的姑娘唱着歌,歌声如此优美,旋律如此动人,过往的人都停住了脚步,聆听那美妙动人的歌唱。可能长期的熏陶,就连束河的狗也喜欢上音乐,一白一黑、一大一小,静静地端坐在小桥流水旁,听着那曼妙的音乐。多么深情的歌声、多么浪漫的夜晚,我们深深陶醉在束河! 回到小院吃晚饭时已是晚上8点,唐大姐为我们做了可口的家庭饭菜,味道相当的不错:牛肝菌炒鸡、冬菇酿肉饼,还有炒南瓜。我和许都超量吃了满满一碗半的大米饭。 饭后,我们随着唐大姐摸黑去到了“四方听歌”广场,与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手牵着手,围着燃烧着的篝火,在歌声和音乐声中,随着现场指挥的拍子,跟着几个身着民族服装的领舞者,跳起舞来。可能是一种集体舞,也可能就是所谓的锅庄。场面热闹极了,喊声、叫声、歌声混合到一起,声浪一浪高过一浪。在夜幕的掩护下,你不用担心不会跳,只要你乐意、有兴趣,就可以一直跳下去,不必在乎你的年龄和性别,快乐始终伴随你左右。我们一直跳到气喘吁吁满头大汗才恋恋不舍地离开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