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甘肃游记
依然早早醒来,看表6点。现在终于可以按北京时间安排作息了,再也不用加那两个小时换算了。 今天的计划是上午参观嘉峪关,晚上赶到武威。出新疆以后,我们的确有些汲汲皇皇,真的急于回到自己的小窝了。 简单洗漱便前往嘉峪关,想拍个日出。 匆匆赶到嘉峪关大门口,离开门时间还早,进不去。悻悻然。 直接赶往长城第一墩。昨天路过前往第一墩的路口,就在312国道旁边,距嘉峪关市区5公里。 嘉峪关景区大门 日出 还没有到第一墩,看到一个保存很好的烽燧,停车。 从这里已经可以看到“第一墩”,就在前方不远处。我把这座烽燧称作“长城第二墩”。简单停留拍照,还是去看第一墩吧。 “长城第二墩” 第二墩正面 第一墩在那里 第一墩距离第二墩大约一公里。 长城第一墩,又称讨赖河墩,是嘉峪关西长城最南端的一座墩台,也是明代万里长城最西端的一座墩台。长城第一墩于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由肃州兵备道李涵监筑,北距关城7.5公里,墩台矗立于讨赖河边近56米高的悬崖之上。在一万多华里的明代长城线上,墩台无数,密如繁星,而嘉峪关长城第一墩与河北山海关的“老龙头”遥相呼应。这座墩台残高约10米,其底部呈不规则正方形,底宽14米,内部仍呈正方形,长宽均为6米,用黄土夯筑而成。(此段摘自网上) 长城第一墩是绵延万余里长城的西端终结点。万里长城自渤海边的老龙头起始,千折百转,攀峰潜沟,横穿整个中国北方腹地,历经两千多年的建筑修缮,终于在这里走到尽头。 站在第一墩前,远处是高耸连绵的祁连山,脚下是浑黄湍急的讨赖河,它们是长城身躯的延续,和长城一起形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生活在今天的人们也许难以想象,在漫长的冷兵器时代,一座横亘的高墙怎样阻挡了千军万马的入侵。 第一墩没有第二墩保存完好。顶部塌陷,沟壑遍布,尽管有铁栅栏圈着,游客攀爬的痕迹也清晰可见。早晨柔和的阳光下,它静悄悄地伫立在那里,虽然已经失去当年的风采,但它用自己老迈的残躯叙述着一个不朽的关于忠诚的故事。 一块石碑立在第一墩旁,上书“万里长城第一墩”。署名是魏传统。这个名字有点熟悉,回去查一下。 这一带的长城是由夯土筑成,不似内地长城大多由青砖建筑。这也可谓是因地制宜,戈壁荒漠,难以寻找适宜烧砖的土质,又无法保障大量的烧砖木料。 我们在周围认真查看,发现第一墩数米外的长城墙体裂开一道裂缝,一直延续到地面,地面的裂隙也已达十几公分,距离讨赖河岸边只有7、8米远,这一段长城很快就会垮塌下去。周围已被铁栅栏围起,禁止游客进入了。未敢久留。从那五、六十米高的陡峭河床上掉下去可不是闹着玩的。现在的长城尽头也是垮塌后留下的断裂茬口,只是这种断裂还在继续。站在河边拍张片片就赶快离开了,我可不愿意亲身体验这种断裂! 回到第一墩再看,这里距河岸也就是十几米的距离。这里的土质是沙石混合层。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管是河道冲刷,还是雨水侵蚀,第一墩都将会塌入讨赖河,这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各位同学可要有点紧迫感哟。不然的话,将来就只能看长城第二墩了。 万里长城第一墩 远望祁连山 讨赖河边的长城尽头 开裂的城墙 看完第一墩,准备前往嘉峪关,发现小哈打开的左前窗无法升起。这可不行。拿出小哈的用户手册,嘉峪关市还真有保修点,运气不错,要在半路上发生问题还就麻烦了。先回市内修车,然后再看嘉峪关。车况永远是第一位的。 嘉峪关城市不大,很容易找到长城定点修理厂。来了一个师傅,拆开左前门内挡板,把那插座上的插头拔下来再插上,好了!整个过程不到三分钟。这也忒简单了。 从修理厂直奔嘉峪关。 嘉峪关与我其实早已不再生疏。在新疆当兵10年,多次乘火车从这里经过。从车窗望着那不远处的城堡,心里总是涌起一阵阵冲动,想着哪天能够亲临关城一睹风采。今天终于来了。 嘉峪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历时168年,于公元1540年建成完工。它位于甘肃嘉峪关市西5公里处,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自古为河西第一隘口。嘉峪关以地势险要,巍峨壮观著称于世,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 与万里之外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东西城垣开门,东为光化门,西为柔远门。均筑瓮城。嘉峪关内城墙上还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共十四座,是长城众多关城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 嘉峪关关城布局合理,建筑得法。关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它由内城、瓮城、罗城、城壕、峰台及三座高台楼阁建筑组成。关城内现有的建筑主要有游击将军府、官井、关帝庙、戏台和文昌阁。(此段据网上资料整理) 闲言少叙,请看片片。 天下雄关 文昌阁 “威宣中外”匾 戏楼 戏楼上半裸女画 戏楼前,一个导游在那里说,这个半裸女人画像,是给驻守边关的将士们解闷儿的。呵呵。 关帝庙 进入内城 城墙角楼 城内有一座游击将军府,也称游击衙门。游击将军是守军的最高长官,负责关内外的一切事务。这座将军府是前些年在原建筑的基础上恢复修建的。前院为办公区,后院为生活区。 墙上挂着两块展板,一块是历任游击将军的任职时间。另一块是介绍首任游击将军芮宁的事迹。芮宁于1516年上任。当年9月,吐鲁番酋长满速儿来犯。芮宁率军迎敌,在嘉峪关外的文殊镇与敌大战,不幸中箭身亡。明朝正德皇帝赐封芮宁都督同知,赐重金厚葬,在肃州城内间芮宁祠,供后人瞻仰。 我却在想,嘉峪关墙高城厚,为何要弃城迎敌。守在城上,乱箭伺候,那满速小儿耐我其何!当然芮宁精神可嘉,应当厚赏。 游击将军府 不尽职的小官吏 将军的家属院 嘉峪关保存最为完好的是南城门,内、外城门楼均为三层歇山顶式建筑,前后对称,气势雄伟。内外城之间的瓮城既可屯兵,又可杀敌。城关四隅的角楼,形如碉堡,视野开阔,关外状况,一览无余。
内城城门 内外城之间的瓮城 嘉峪关城楼 茫茫关外 站在高高的城门楼上,望着关外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这里曾驰骋着万千铁骑,这里回荡着人呼马嘶。纵然古诗云“多谢有情关上月,照人西去又西还”,可又有多少鲜活的生命,“醉卧沙场君莫笑,自古征战几人还”。只有这巍巍雄关,傲然屹立,俯视众生。连林则徐都不禁感叹,“除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 我们在关城内流连了一个多小时,因要赶路,不能久停。 离开嘉峪关已是12点10分。穿过市区上连霍高速。 出武威不远,看到酒泉出口路牌,那是我们出行计划中的内容。原计划是从酒泉转向额济纳,看胡杨林。但在天水被一个兰州小伙阻拦。他说胡杨只在十月中旬呈金黄色时才好看,其他时间与普通树木差别不大。我们在库尔勒看了那多胡杨,已经过足了瘾,此时也不想绕远了。老婆也说,说不定哪天高兴了就跑去看看。 今天这一路算是把长城看了个够。从嘉峪关一直到永昌,长城一直伴在高速公路两侧,大约有个三几百公里吧。这一段长城应为汉武帝时期修建的,均为夯土建筑,个别地方还立有石牌。墙体大多距道路稍远,只能远远观望。也有少数地段紧挨连霍高速,为方便参观还建有停车场,让人心存感激。 我原来一直以为长城是个金贵东西,不然为啥那么多人去凑热闹,把个八达岭、居庸关挤得水泄不通。今天才发现,原来长城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儿,它多到你想不看都不行啊!今儿个还明白了一件事,这长城为啥叫长城,就是因为它太长啊!谁不信我跟他急。 随处可见的烽燧 富饶的河西走廊 进入武威 18点09分进入武威收费站。 宿电力宾馆,在电力局院内。安全,干净,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