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兰州游记

兰州游记

人在兰州(五)五泉山上探五泉

参观完佛教及佛事、瞻仰过孙中山先生的雕像,继续前行。
五泉山的魅力,一边感受一边回味,这确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这里深邃,悠然,泉鸣鸟语,林郁葱葱。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听到泉水叮咚,溪流潺潺。
只顾赏景,竟然忘了来此目的。当然是赏五泉了。也不知道到了哪里,反正看到的第一泉是:

游人投进水井里的钞票。

左侧有泉水涌出。
历史记载:掬月泉乾隆时在东麓,是五泉山最早得月处,月出东山,天上一轮明月,泉中一轮明月,泉中之月伸手可掬,月在泉中也好像将月掬于银盘之中,故名掬月泉。此泉干涸。光绪时又在文吕宫东墙下出——泉,直径1.1米,深入地表2.35米,皓月当空,月入泉中,明月伸手可掬的佳景遂又重现。
出了掬月泉,正面看到建筑
像这样的精美的房脊砖雕到处都是
落英缤纷,草色渐无。走在山林间,落叶飘飘,感觉很惬意。
我想,五泉山的对联可能是兰州所有名胜古迹中对联最多的,也最有历史意义的。
下面建筑上的对联很具趣味:
处处是对联,我喜欢的不得了。在望来堂门外,看到很多游客围观,原来是:
看到这样的镜头很感动,用老有所乐,后继有人两个词来形容吧。
继续前进,看到名为企桥的大门
两侧一副对联引人注目,也具有趣味:
看到了第二泉:
甘露泉在清虚府西南角山崖下,为五泉中地势最高的泉。在明代时水量充沛,山泉漱石,飞珠溅玉,称为漱玉泉。清中叶以后,泉流变小,纤细无声,却经年不涸不溢。因所处地势最高,离天较近,便于祈求天降甘露,遂改为甘露泉。光绪时,陕甘总督左宗棠曾经在此祭祀过泉神、雹神。现泉为圆形,直径2.1米,深入地表3米,水深0.3米,在泉上建有六角攒尖顶亭护泉。
    其实,这里的泉水都很干净,随处可见有不少游客直接用矿泉水瓶子接涌出来山泉解渴。
     接着,去找第三泉,问了问打扫卫生的师傅,她告诉我怎样去找其他泉。
走着,又遇到一对联:“眼中皆绿野,头上是青天”。好联!
我都记不清从进五泉山大门到现在已经赏过多少副对子了。
找到了第三泉:
早就听说摸子泉的魅力了。
摸子泉位于地藏寺旷观楼下摸子洞内。地藏宫大殿供地藏菩萨,东殿供送子将军,西殿供观世音菩萨。寺西南角—门可通掬月泉。摸子洞深14米,两侧石壁上凿有佛龛,到洞最里面之后,再下5级台阶,就到了泉边。泉为方形,水深0.4米。以前寺内僧人在泉中置石子和瓦片,说求子者摸到石子生男,摸到瓦片生女。洞口原来悬有刘尔忻所撰楹联:

    糊糊涂涂将佛脚抱来求为父母;

    明明白白把石头拿去说是儿孙。
现在没有见到,直接进洞,洞口很窄,穿梭的游人很多。

惠泉

    惠泉在西龙口企桥南侧。惠泉是五泉中水最旺的泉,泉水溢出泉外,与西涧溪流会合后流出山外,灌溉菜园果园一百多亩,当地人感激泉水恩惠,故名惠泉。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山岩崩落,壅塞惠泉。乾隆三十八年(1773),知县吴鼎新疏通。1955年疏通时扩挖为圆形,现直径4.5米,深入地表1.3米,水深0.6米。泉南巨石上镌刻着泉名“惠泉”。

    蒙泉

    蒙泉在东龙口之南,与东龙潭之间只隔着一个子午亭。清中叶被山洪淤塞,1955年疏通。现泉为正方形,长1.8米,深入地表1.4米,水深0.4米。五泉山的水都有一点咸味,惟有蒙泉清纯甘洌,用蒙泉泡茶,茶味正而香浓。四川名山蒙山之巅产茶,茶清而香,用蒙泉泡茶,茶味可与蒙顶茶媲美,故名蒙泉。

 在五泉山上俯瞰金城兰州:

上上下下的寻找五泉,不亦乐乎。停下来才感觉有些累了。

五泉山的古建筑群多集中于中峰。这些古建筑群依山就势而建,一路但见殿宇层叠,楼阁错落,长廊逶迤,很是壮观。一些寺庙的屋脊和飞檐上的雕刻很是精美,不少楹联十分耐人寻味.我想,很多游人喜欢这里,都是被这里的文化历史吸引吧?五泉山,确实名不虚传。这次来到名山,受益非浅。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