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平凉游记

平凉游记

[崆峒山]--道教第一名山

    不知不觉,从崆峒山回来已经两月有余。在这段时间里,崆峒之旅中的所闻所感象秋风中的落叶,一片一片,在黑夜未眠中从脑中闪过,却始终无法静下心来将它收集。。。
    说来惭愧,初知崆峒是从金老先生笔下。后来在很多的武侠书中了解了其与少林、武当、峨眉、昆仑、青城、点苍、华山等均为厉害的武林门派,还有“七伤拳”这极深的功夫,以致谢逊以此拳击毙少林神僧空见大师而招来天大的麻烦云云。长大后,渐渐的喜欢了旅游,更喜爱上了甘肃乃至西部壮美的风光和历史。走遍了甘南肃北,陶醉于草原寺院、沙漠雪山,欣赏了石窟壁画,竟自认了解了甘肃,但对于崆峒的认识,却始终停留于“道教名山”这一简单概念上。旅游归来,才深感自己遗忘了陇东崆峒、泾川这片传说之地。
    对于崆峒二字的念法和含义,我一无所知。以致于认字认半边,叫成了“空洞”,理解上自然就附意的以为是空空洞洞之意。没想到它大有来头。原来据《尔雅》记载:"北戴斗极为空桐。"意思是说,北斗星下面的一大片地方。由此可见崆峒的地理位置在千年之前在古人印象中如此偏远。
    出平凉市西行,沿着崆峒大道行驶12公里就到了崆峒山。一路上农田景色,路面之宽大在甘肃来讲已相当不错。不时有景区大幅宣传照片印入眼帘,令人甚是期待。眼看进入山中,却感觉并无特色。实在无法想象这样的山能变成多美的样子。但当坐上了景区的旅游车辆,在山中狭窄蜿蜒的山路中盘旋而上,在绿树山溪中穿行,峰回路转中景色变化万千,不时可见奇峰怪石巨穴古树,令人目不暇接,才感叹造物之神奇,恍然已入仙山。
    白羊驮砖

    山门口两尊很不起眼的石像引发了我的兴趣。即非仙官,又非神兽,却只是普通的山羊,挺背驮砖。同行的好友拉着我解释到,崆峒山上有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历史上不断修建扩大,全靠了山羊驮砖驮木,累死无数。后世代代相传此事,以此纪念山羊之功。听后心中大为感慨,如此温顺的动物一向任人宰割,肉以为食、皮以御寒,无人能怜,却建此奇功被人纪念,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问 道

    崆峒为中国道教创源之一闻名于世,自然和黄帝问道于广成子有关。据战国时代《庄子·在宥》记载,4千多年前黄帝“闻广成子在崆峒山上,故往见之”,当时广成子居崆峒山石室之中,黄帝“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至道之要?”经过二次三月的拜访、静思,再拜后,广成子终于告诉了黄帝“至道”:“善哉问乎!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尔形,无摇尔精,乃可长生。慎内闭外,多知为败。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千二百岁吾形未尝衰”。

    对于道教的理论我没有研究过,只知“天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一绝妙对联和只言片语的精华。心想“无为”也许是道家追求一种融入自然、与世无争的平和心态。而佛道儒思想的融合,让我从禅宗思想中也看到一些道家思想的影子。“平常心是道”似乎已经成了我人生的一个座右铭。

    据《抱朴子·登涉》记载:"黄帝欲登圆丘,其地多大蛇,广成子教之佩雄黄,其蛇皆去。"我想以雄黄来驱蛇,也许这也算是中国最早使用雄黄的记录了吧。

    自古道家之居常以石室洞天著称。崆峒山有传说久远的广成子洞、玄鹤洞、玉女洞、朝阳洞、青龙洞、广成子丹穴、浴丹泉、黄龙泉、黑龙泉、玛瑙泉及众多的石室窟穴。所建道院宫观,屡遭兵燹,代有兴废,很多遗迹今已难于详考。现只能就仅存的山志、碑文、摘录几则有关道家宫观的纪事。

 崆峒道教以黄帝问道于广成子而闻名天下,为中国道教创源之一,称黄老道。黄帝问道于崆峒山,最早的记载是战国时代《庄子·在宥》:'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崆峒山上,故往见之。'广成子居崆峒山石室之中,黄帝闻而造访,说:'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至道之要?'广成子说:'尔治天下,云不待簇而雨,木不待黄而落,奚足以语至道哉!'黄帝退,筑特室,席白茅,闲居三月,复往见之。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从下风膝行而前,再拜请问治身奈何而可长久?广成子蹙然起身曰:'善哉问乎!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尔形,无摇尔精,乃可长生。慎内闭外,多知为败。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千二百岁吾形未尝衰'。

    传说中的容成公、赤松子。周幽王时有长桑子徒韦震居崆峒山修炼。秦汉时“黄老”盛行,秦始皇、汉武帝造访崆峒。《史记·秦始皇本纪》说:二十七年(前220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焉" (鸡头山、千头山、笄头山为崆峒山之别称)。唐代已有问道宫,又有钟离权、伍符等修道崆峒。北宋乾德年间(963-967)在小马鬃山巅(今皇城)建真武殿,天圣七年(1029),道士陈宗秀与终南山铜匠陈训铸天圣铜钟。政和年间(1111-1117),知渭州(今平凉)张庄奉旨重修问道宫,道教第一山辟为全国道教大什方之一。披云真人游居并著书。后至元六年,奉元丹阳宫道士姜公以“教源所在”,□然前来住持重修问道宫。明代道士张三丰避居崆峒5年。

 

平凉旅游资讯

旅游地图

平凉推荐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