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酒泉游记
9月13日 计划去敦煌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 今天,我们很早就从嘉峪关出发了,上高速一直西行。 出了嘉峪关,随着绿色逐渐消失,茫茫戈壁呈现在眼前。同时也让我明白了“羌苗何须见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行驶在河西走廊的大戈壁上,公路两旁几乎没有人烟,一片荒凉。干旱的大地“四分五裂”,寸草不生,更别提有树了。一眼望去,有的只是被无情的狂风蹂躏的砾石,望不到边。不时有流沙被风吹到公路上,路旁常有“注意横风”的标语牌,可见大风对出行的影响。在家时,别人告诉我大西北气候干燥、风大、生态恶劣。听了,没有太在意,直到这次亲历河西走廊。如此恶劣的生态环境,还是让我震惊了。保护环境,爱护环境,节约水资源,绝不应是一句口号,而是人人都应该自觉的“从我做起”。 高速公路到安西终止,出高速按路标提示牌,上314省道去敦煌。 敦煌,在我心中长久以来是个牵魂牵梦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流逝,圆梦的愿望时时冲击于心,难以释怀。这次新疆行园了我多年的梦。心情激动啊! 公路两侧的绿色从星星点点,到一片绿洲,车行驶的速度也慢慢降了下来。一个大停车场展现在眼前,敦煌---莫高窟到了。 莫高窟距离敦煌二十五公里,建在大泉河谷一侧鸣沙山的沙砾岩壁上。河谷干涸,隔河相望的是褐色的三危山。鸣沙山绵延六十多公里,三危山亦不见尽头。远远望去,两山交汇的地方就是莫高窟所在。 莫高窟历经了千年时光,现存石窟492个,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15座,题材大都取自佛教故事,也有反映当时民俗风情等的壁画。这些彩塑佛像、彩绘壁画技艺精湛无双,是世界佛教的艺术宝库,是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代表着上千年的文化积淀,也凝聚了太多人类思想艺术的精髓。 来到景区,买门票一人160元(含导游讲解)老公免票交10讲解费,我和老公进入园内。本想好好拍拍点儿照片,一则“洞内不许拍照,相机暂存”的通告,破灭了我们的想法。保护瑰宝,可以理解啊! 进入石窟前,我们约15人被分成一小组,每组由一名解说员带领观看十个洞窟。为了把人流分散,各解说员导游的洞窟相互略有不同,但大体一样。每个洞窟游客参观完后,导游立即将门锁上。对于普通游客来说,参观十个洞窟所接受的信息量和花费的时间基本适量。而相对莫高窟千年以上的历史和近500个洞窟,这样的参观只如同看了一个简短的宣传片。如果说莫高窟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海洋,那我们只是站在海边吸了一口它的气息而已。尽管如此,导游讲的动人故事及亲眼所见的壁画、彩塑还是深深的打动了我们。然而最令我俩感动的是:以毕生精力创造并致力敦煌艺术的古人和现代人。这些人,真的了不起,真的伟大!没有他们就没有敦煌----莫高窟。 拍了几张外景看看吧! 离开莫高窟,我们来到鸣沙山、月牙泉。门票一人120元,景区交通费20元(2人),虽然大门口有很多骆驼可以作为交通工具进入景区腹地,我们还是选择了小电瓶车,挺不错的。 鸣沙山延绵几十公里看上去像一条巨龙,不但非常壮观,还能发出嗡嗡的响声。更神奇的是它以巨大的“身躯”环抱月牙泉,而并不掩埋月牙泉。
爬沙山的人们 月牙泉“历经古今,风动沙随而泉不为沙掩埋”。是因为风到了这里就变为旋风卷沙上杨,带走了下滑的流沙,所以有“身抵灵池鸣沙山,风吹流沙往上卷”的说法。
站在鸣沙山上欣赏眼前的一切,我再一次被大自然的神奇震撼了。如果说敦煌莫高窟创造的是人文景观的辉煌,那鸣沙山、月牙泉则是大自然在敦煌创造的又一奇迹。用“天作地和”来形容它们所产生的神奇魅力,一点儿不为过。 今天行驶424公里 加油100元 过路费95元 门票290元 景区交通费20元 住宿100元 吃饭及其它7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