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江南之十四:纳家户清真寺

回乡文化园之所以建在永宁,一方面是交通方便,距银川不过20多公里,且紧挨着高速公路;另一方面可能也是因为旁边的一个名叫纳家户的村子。
纳姓是很少见的一个姓氏,其先祖是元初贵族塞典赤•瞻思丁子纳速拉丁,是跟随成吉思汗东迁而来的。现在这里是以纳姓为主的一个大村子,村里有宁夏最著名也是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纳家户清真寺。
本来,宁夏应该有很多清真寺,但大多数都毁于清同治年间那场回民大暴动中。被我们的历史教科书称为“回民起义”的那场暴动,蔓延于陕甘宁回民聚居地区,据说汉人被杀戮上千万人。清廷花了10年时间才平息这次暴动,在这10年间宁夏地区的清真寺也基本上悉数被毁。所以现在银川的清真寺基本上都是民国以后,甚至建国后重修的。

早先的清真寺都是中国传统风格的寺院建筑,而建国后重建的新寺很多都是按阿拉伯风格修建的了,像在银川看到的南关清真寺。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纳家户清真寺大概算是宁夏不多的在同治回民暴动中幸存下来的清真寺之一,所以还保持了传统建筑的风格。

从回乡文化园到纳家户,不到五分钟的车程。来到纳家户清真寺,迎面是一座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三层楼阁,像是我们常见的城楼。但明显与普通城楼不同的是,在楼阁两侧各有一座钟楼似的建筑。这像城楼似的三层楼阁就是清真寺中的邦克楼,邦克楼两侧则是望月楼。

邦克楼开有三个拱形门洞,门洞两侧是一幅对联:“遵主命活泼中显值性,顺圣训精微处在无言”,很耐人寻味的两句话。

从门洞里进去,里面是个不大的院子,正中便是礼拜大殿,与一般清真寺区别并不大,只是面积很大,进深有好几十米,有几十根柱子,据说可以容纳上千人做礼拜。

清真寺的礼拜大殿从外面看与佛教寺院的大殿差不多,但里面则大不一样。最大的区别就是清真寺里是没有神像雕塑的,大殿的地面上铺着厚厚的地毯,都是教民捐赠的,很多地毯上还绣着捐赠者的名字,所以我们都是脱鞋后才能进去的。
在院子里,我们与一位带着白色号帽的长者攀谈起来,了解一些关于伊斯兰教如何做礼拜、什么是邦克楼等方面的知识。

我们还登上了邦克楼,在邦克楼上可以鸟瞰纳家户全村,并且还可以看到远处回乡文化园的金色穹顶。
在清真寺外,一条新开发的民俗商业街已经成形,街口立着一个牌坊,上面写着“中华回族第一街”,大约是要依托这清真古寺和附近的回乡文化园搞旅游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