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宁夏行之十——南关清真大寺
第七天(8月6日):银川—中卫沙坡头—固原 (716公里)
早晨起来仍然是艳阳高照,太爱银川的早晨啦!这么高照的艳阳不去个好地方可是浪费了。听说银川的南关清真大寺在国内穆斯林中很有名望,那咱应该去拜访一下。

开车奔南关而去,前面出现了一座围廊环绕的门楼,这应该就是南门了。

转过门楼是一个广场,跟其他城市一样,广场上满是晨练的人,以中老年为主。

此处是门楼的正面,刚才说围廊环绕并不准确,围廊只是围绕了门楼的北半圈,南面开阔,隔着马路对面是刚才走过的广场。

南门状似北京天安门,也是主席像挂正中,两边是两幅标语,中华人民共和国依然万岁,只是世界人民不用大团结了,改中国共产党万岁了,所以宁夏人戏称它为“小天安门”。城门向两边伸展得没有天安门开阔,整个门楼显得比天安门高些瘦些。
看我们这趟经历丰富,小人民大会堂和小天安门都见识过了。

因为重点是清真大寺,因此草根只是给“小天安门”拍了两张照片,就转而寻访清真大寺来了。

“小天安门”的正式的名字是“南薰门”,是银川老城的南门。

南薰门始建年代不详,自1020年党项族首领李德明,就是李元昊的父亲把老巢从灵州(灵武)迁至怀远(银川)起,就开始在这里大兴宫室,扩建城池,此时就该建有城门。当然,西夏亡国后城垣遭到破坏,现在的门肯定不是原来兴庆府的那座了,而更有可能是在明代城门的基础上翻建的。

明朝是一个喜欢建城墙的朝代,宁夏卫城是明洪武年间重修的,有“南曰南薰,上建南薰城”的记载,说的就应该是这座城门了。

不过清代乾隆三年(1739年)银川发生大地震时,城门被震塌,于是乾隆五年再次重建。清宣统三年(1911年),南薰门又再次毁于战火,民国初年又一次修复,真是多灾多难。

最近的一次是1953年,南薰门东西两侧的城墙被拆除,好在城门还被保留。1985年城门被列为银川市文物保护单位,看来这次城门心可以放肚子里了。

看看时间差不多了,草根又回到南关清真大寺。

这次得以购票入内,入内主楼前中部有一座水池,四周种植着花木,两边各建有一座30米高的“宣礼塔”。

先入一间展室,里面用照片和文字介绍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历史。让草根感到有趣的是,古代的清真寺往往都是中式建筑,外观打眼一看根本分不出是清真寺还是佛寺,想来也不是刻意要本土化,盖因当年不如现在资讯这么发达,中国的工匠哪里会知道阿拉伯风格是何许样子?

这是草根第一次参观清真寺,让草根感到惊讶的是,大殿内并不如佛寺或者教堂那样,有佛祖或者是耶稣的神像。这座主殿大礼拜殿,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大礼堂或者大教室。
这座清真大寺带有浓郁的阿拉伯风格,此寺虽然有名,但现在看到的建筑实际上是1981年重建的,所以跟草根刚刚从照片上看到的古色古香的清真寺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