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曲阜游记

曲阜游记

漫步曲阜

    曲阜县城给我的印象是“城”即是“府”,“府”也是“城”。到处都是古色古香的房屋和围墙,可能是受孔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思想的影响,所有的人都是满脸的笑容。

曲阜孔庙大成殿

    记不清曲阜县城究竟有多大,只记得曲阜县城座落在孔府、孔庙、孔林之中。由此可见孔府、孔庙、孔林的规模有多么大。

大成殿近景

大成殿前的浮雕龙柱

    曲阜县城给我的印象是“城”即是“府”,“府”也是“城”。也许是为了保护这座2000多年文化古城的缘故吧,整座县城没有建筑太高的楼房,到处都是古色古香的房屋和围墙。城内机动车辆也不多,就连宽敞的鼓楼大街上也看不到几辆汽车,反倒是有许多人力车和装扮得古意盎然的马车来往穿梭于大街小巷。也许是受孔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思想的影响,车夫们一个个都十分热情地向游人推荐着他们的车辆,有几位“老外”饶有兴趣地坐上马车,沿,着古街悠然自得地向城中游去。

    穿过鼓楼就是号称“天下第一人家”的孔府。

孔府大门
     孔府位于城中心,府门是一座四柱三间式的古建筑,一对威仪的青石狮守护在门的两侧。门的上方高悬一幅蓝底金字的“圣府”匾额,楹柱上有一副对联引人注目,上联是:“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下联是:“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细细观瞧,发现这副对联竟是出自清代著名文人纪晓岚之手,难怪如此歌颂孔府的尊贵与显赫呢。

孔府中的仪门

孔府中的一角

正饶有兴趣的读着,忽然发现这著名文人写的对联上居然有两个“错别”字,一是上联的“富”字,宝字盖儿上少写了一“点”儿,二是下联的“章”

字中“早”字写冒了头。难道大文人也有笔下误的时候?带着不解我请教了当地的一位导游。导游告诉我们说,这两个字里面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传说唐代孔家第四十二代孙孔光嗣娶亲时门前来了一个疯子,口中唱到“富贵之家真富贵,富贵有头也有尾,头尾本是同根生,富贵出头将至尾,及早除去富字头,才能免去富贵危。”孔家人甚异之,将其请为上宾,再三求教,疯者只言“天机不可泄”。之后,孔家经历了许多劫难,直到传至第四十四代孙子时,孙子将爷爷传下来的一件遗匣打开,发现匣中藏有告诫子孙不要显富的遗训:“切记富字勿出头,富字出头穷断头。”从此,孔府上下再也没有带“点儿”的“富”字了,并成了孔府的家规。而这“章”字则与纪晓岚写的这副对联有关。相传乾隆年间,孔府重新装修,迎接皇帝驾临,并邀请著名文人纪晓岚写一副对联挂在大门之上。纪晓岚笔走龙蛇,一气呵成,孔家人忙将其挂于门两侧,蒙上红绫,准备第二天请皇上剪彩。不料夜里电闪雷鸣,将下联损坏,这可吓坏了孔家人,忙请纪晓岚补写,可无论纪晓岚怎么写也写不好,后经人指点,纪晓岚才领悟到,孔家是圣人之家,富贵无边,文章自然也是顶天立地,功盖千古,“富”字无头,“章”字自然要穿日,顶天立地了。想到此再运笔,果然一挥而就,自然也就没有影响皇上的剪彩时辰了。传说归传说,纪晓岚的这副对联倒确实写得很有气势,是一副难得的艺术珍品。

   孔府占地16公顷,有厅堂、房屋463间,真可以称为“天下第一大家”。整个建筑群分为官衙和内宅两部分,颇有皇家风范。

    进入孔府大堂,迎面是一个巨大的红色公案,类似当今大公司的老板板台,这里就是当年孔府衍圣公办公的场所。引人注目的是,环绕公案两侧有十八块形状如同《西游记》中铁扇公主使用的芭蕉扇形状的“銮驾云牌”,上书“袭封衍圣公”、“赏戴双眼花翎”、“紫禁城骑马”等等,标示着孔家的权势和地位。据说孔家人只要手持其中任何一块云牌去京城见皇上,无人敢拦,也无须事先通报。

    孔府的内宅更是朱门高墙,森严壁垒,与北京皇宫内院没什么差别。相传清代乾隆皇帝有一爱女,系孝圣贤皇后所生,只可惜此女脸上长了一块黑痣,经相面先生看,认为是灾痣。破解的唯一办法就是将此女嫁给比王公大臣更为显贵的人家。试想在那个年代,比王公大臣显贵的只有皇家自己,上哪儿去找这样的人家?这可愁坏了乾隆皇上。一日,有人出谋道:孔家是衍圣公,皇帝祭祀孔子也要三拜九叩,这不是比王公大臣显贵吗?于是,乾隆便驾幸曲阜,与孔家定下了这儿女亲家。只可惜孔家的儿子不论皇帝的女儿长得有多么难看,也只能打下牙咽进肚里,娶了这“黑脸婆”。但现在的人们一般只知乾隆六下江南,并不知乾隆曾先后八次光临曲阜。

    如果说孔府是孔子后人办公和居住相结合的场所,那么孔庙则是专门用来祭祀孔

子的地方了。

    孔庙是一组仿皇宫式的建筑群。说它仿皇宫是因它采取了东西对称、沿中轴线排列的宫殿式建筑布局,共有各类房屋446间,整个建筑气势磅礴,金碧辉煌。

    孔庙的中心是大成殿。大殿如同北京故宫的三大殿,采用的是中国古代最高建筑等级的重檐庑殿式屋顶,大殿正中高悬着清代雍正皇帝亲笔题写的“大成殿”牌匾。殿之所以名曰“大成”,是因为孟子曾经说过“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也。”意思是说孔子的思想集古人圣贤之大成,如同演奏音乐,用金钟发声,用玉器收韵。对孟子的评价我理解得并不深,只是深切地体会孔孟学说对中国文化的深深影响。

金声玉振坊

孔庙内景

   值得一提的是,在孔庙寝殿前有一排极为罕见的镂雕盘龙石柱,每根柱上有72条张牙舞爪的巨龙,气势宏伟,就连北京故宫三大殿的龙柱也自愧不如。难怪当地导游解释说,当年乾隆来祭祀孔子时,孔家人担心被皇帝看到如此气势的龙柱而怪罪下来,便将这些镂雕龙柱全部用红布包了个严严实实,并起名曰“结彩迎君”。乾隆对此说法既没反对,也没提出什么异议,只是随口问道:“这每根石柱上有多少条龙啊?”这一问可吓坏了孔府的人,忙战战兢兢地回答:“每根柱子上有72条龙。”“为什么雕72条龙啊?”乾隆又问道,“因孔子活了72岁,生前有弟子3000个,其中有72位是贤人。而且共有18根石柱,有盘龙1296条,与中国神话传说中龙的数字相暗合。”

相传当年孔子讲课的地方--杏林

清代乾隆碑
 

    不知是乾隆真的被红绫蒙住了双眼,还是心知肚明睁一眼闭一眼,给儿女亲家留点面子。不管是何缘故,总之一切都在不言之中度过去了,只有这殿前的龙柱真正成了举世罕见的艺术珍品。

孔林大门

    来曲阜的人,除了要游孔府、孔庙,孔林也是必不可少的。孔林其实就是孔氏家族的墓地。墓地占地3000余亩,周边长约8公里,历时2500余年,内有坟冢10多万座。之所以称之为“孔林”是因坟地古木参天,碑碣林立,如同森林,加之又是孔家的墓地,所以称为“孔林”。

孔子墓

子贡守墓处
     孔子的墓就座落在这万木掩映之中。墓前立有一巨碑,上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几个大字。墓的四周古柏参天,枝繁叶茂。凡来此一游的人们大都虔诚地在墓前鞠上一躬,以示敬意。

    入园的路上人们大多有说有笑,而一到这里便变得十分安静,仿佛生怕一不小心惊扰了圣人的美梦。

孔林中的石人像

   孔子一生致力于教育,号称有弟子3000个,贤人72人。也就是说从师孔子的学生中有72位学生成了大学者。按现有的比例看,成大材的只占2.4%,也算不上高。即便如此绝不会影响孔子的崇高地位。

    在孔子众多的弟子中,当首推子贡。

    相传子贡出身巨商之家,可谓腰缠万贯,但因崇尚孔子的学问而追随孔子。孔子死后,子贡守墓6年,并亲自在墓地种植楷树一株,人们为纪念他而在其所植楷树旁立一碑,上刻“子贡手植楷”。自碑立后,每年的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的生日时,碑的表面总

 

会渗出无数的水珠,尤其碑文的“子贡”两字处,水珠更多,人们越是用手擦拭,则水珠涌出得就越多。因此,当地人传说这是子贡在为祭祀孔子而伤心落下的泪水,故而也称之为“含泪碑”。

    孔氏家族在2500多年的发展史上确出过不少人才,如《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汉末著名文学家孔宙;因“孔融让梨”故事而家喻户晓的孔融;大书法家孔继涑等等。据说在如今的全国民主党派中还有不少孔家的子孙。

    大树荫后代,甘井泽子孙。中国的文化与孔子的儒家思想是分不开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我们依然能强烈地感受到它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和作用。

曲阜旅游资讯

旅游地图

曲阜推荐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