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别墅(8)华山路
华山路,以前却叫徐家汇路,1921年到1943年称为海格路(Avenue Hai)。由于靠近佛教寺庙,文化色彩浓厚。从常熟路华山路蔡元培故居开始,沿着华山路一路过去,历数着古典建筑,体味着文人逸事,不免也别有一番滋味。


华山路303弄16号,是蔡元培故居。一幢三层英式花园洋房,1937年蔡元培先生入住,是他在上海的最后一处住所,亦是国内保存最完好的一处蔡元培故居。上图最后的14号也是不错的一栋建筑。

华山医院对面,华山路480号,是一幢有着70多年历史的红砖洋楼,现在是原创私房菜。
华山路370号,静安宾馆,原名海格大楼,其主楼长达70多年历史,是一座典雅的西班牙式近代建筑。

沿着华山医院向西,一路便是文化小街,上海戏剧学院、儿童艺术剧院都在短短的几十米内。


华山路630号,原是德国会所,现是上海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的前身是上海市实验戏剧学校,创建于1945年12月1日,其前身则是德国的乡村俱乐部(建于20世纪初)。1956年正式定名为上海戏剧学院。当时由熊佛西先生担任校长,后来该楼就被命名为熊佛西楼,不久它成了当时远东地区最早最大的录音棚。熊佛西楼的正前方是一片草地,右边与另一片草皮隔路相连,左边是上戏著名的新实验空间。门口矗立着熊佛西、易卜生等戏剧大师的雕像。
熊佛西(1900~1965),是现代著名剧作家,中国新兴话剧运动的开拓者之一。1920年考入燕京大学,不久加入民众戏剧社,提倡学校戏剧运动。燕大毕业后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戏剧,1926年获硕士学位后回国到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任主任,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受过高等教育的戏剧人才。
熊佛西楼据说也是张爱玲与胡兰成约会的地方,似乎在《倾城之恋》、《半生缘》、《金锁记》这些张爱玲的惊世之作中,还可以看到该楼的身影。


华山路643号,原为美国学校,现在是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由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于1947年4月10日在上海创办,是全国第一家专业儿童戏剧表演团体。2008年是中福会建会70周年。

华山路699号则是文化名人楼,枕流公寓。本世纪30年代初,上海建筑高层公寓之风兴起,于是有了枕流公寓,在当时,堪称一流。
枕流公寓的业主是中国人,取名“枕流”是有出典的。《世说新语》第25卷:有个孙子荆,将“枕石漱流”说成“枕流漱石”,受到王武子诘问:“枕可流,石可漱乎?”孙答辩道:“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枕流公寓由哈沙德洋行设计,馥记营造厂施工,平面呈八字形,高七层,地下一层,高度28.9米,西班牙风格,顶层有女儿墙,屋面铺筒形瓦。在3944平方米的地皮上,有2500平方米的花园与草坪,山石流水,地下室又有游泳池,因而用“枕流”为楼名。在30年代,有“海上名楼”之称。名噪一时的电影明星“金嗓子”周璇,从1932年起便住在这座公寓里,一直到1957年演完她的人生悲剧。文汇报总编辑徐铸成,越剧名演员傅全香、范瑞娟、王文娟、文艺理论家叶以群、篆刻家吴朴堂等都在此居住过。

华山路849号,丁香花园,曾经是李鸿章的别墅花园。包括两座楼房,一幢丁香(李鸿章的九姨太)居住,另一幢就是藏书楼。楼房均建于十九世纪末,是美国著名建筑师艾赛亚·罗杰斯设计的作品。一栋现在为申粤轩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