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上海游记

上海游记

上海老别墅(11) 皋兰路

      从瑞金二路往延安中路方向走,有一个交叉路便是皋兰路,原名高乃依路(Rue Corneille),1914年法租界公董局修筑,以法国诗人命名。1946年改名皋兰路。虽然只有278米,但是可以历数的名人建筑却不少。尤其是周边的思南路,是上海人称之为“上之角”的高尚境地,不仅汇聚了各式各样的洋房,可以说是上海洋房的缩影,让你看到最后已经没有了新鲜感,似乎已经麻木,但唯一可以震撼的是这周边曾经居住过的文人政客,是他们赋予了这些建筑以历史的生命和文化的传承。走在这里你才明白,路是人走出来的。

    思南路73号,1946年至1947年间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上海办事处,对外称作“周公馆”;思南路61号是曾任中华民国江西都督李烈钧住宅,他的东邻是曾经任民国政府湖南省主席的程潜;思南路87号是梅兰芳寓所;思南路36号是杨森住宅;思南路41号,原是袁世凯的旧宅;思南路46号原来法国巡捕房;思南路57号是曾任国民党行政院主计部主计官陈长蘅故居;南昌路136弄11号则是徐志摩和陆小曼婚后的居所;皋兰路1号是张学良故居;皋兰路16号为东正教圣尼古拉斯教堂;香山路7号是孙中山寓所。此外,附近还居住过何香凝、柳亚子,刘海粟、赵丹、林风眠等。由于很多建筑仍然有人居住,可谓是数风流人物,却难从路边一窥究竟了。 

    皋兰路28号是一座法式建筑,建于20世纪20年代,现在由日本人开设了一个教中文的汉院。上面右图是香山路7号,是孙中山及其夫人宋庆龄1920年到1924年的共同寓居地,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夫人宋庆龄继续在此居住至1937年。1920年1月孙中山迁如莫利哀路29号(现香山路7号)新居,这也是他在上海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在这里,孙中山改组了国民党、达成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山先生的《孙文学说》、《实业计划》和《民权初步》等重要著作,都是在这里完成的,因此,这也是他最后战斗的地方。

    皋兰路16号,是一座东正教的小教堂,1932-1934年建造,叫“圣尼古拉斯”。它是当时漂泊在上海的俄国建筑师亚·伊·亚龙的手笔。在外形上,正中最高以一个圆顶统帅整个形象,然后对称地向前、后、左、右降低下来,形成美丽的图案式的形象,目前内部正在修复。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