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汕头游记

汕头游记

潮汕访古纪行(四)汕头怀旧

我的热情和炎热的天气一样高涨,一路到了几十公里外的汕头、又吃过了晚饭、还是到了晚上十一点多才入睡。次日出门早,小家伙尽管没有睡足,但还是带着充足的热情随大人们来到了石炮台公园。门票只要两块钱,却是要投币的,这在类似景区的确少见。

第一眼看到石炮台就被它的结实所吸引。该炮台始建于清代(一八七九年),墙体约有三至四米高,是以贝灰砂和煮熟的糯米及糖浆粘筑巨石而成;周围挖有一道环绕全台的护台河。西侧的入口有石刻曰“琦碌炮台”,字体方遒有力,不知是哪位先人的手迹。进入炮台会发现,里面宽敞通风。炮台分上下两层,各有火炮十八门,下层在沿墙有炮口,内有上千平方米的炮巷;从下层登上炮台上层,有廿七级流线型的台阶,主要是便于搬运武器弹药。站在炮台上层俯瞰,石炮台呈圆形,中间围成的圆形场地,不似清朝传统模样,口罩猜测这是鸦片战争失败后,仿照西方军事要塞建造的新式炮台,而且口罩此行之后查阅资料,没有找到此炮台启用过的纪录。

汕头还有座近代豪宅“陈慈黉故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善居室”至一九三九年日本攻陷汕头时尚未完工,虽是陈家所有宅第中规模最大、设计最精、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陈家后人却没能真正使用过。该故居始建于清朝宣统二年,历时近半个世纪,集陈家几代人的心血,建筑风格中西合璧,总格局以传统的“四马拖车”柔合西式洋楼,点缀亭台楼阁,通廊天桥,迂回曲折,进之如入迷宫,乐而忘返。据说以前陈家有个专司开关窗门的佣人,每天清晨开窗,开完所有的窗又开始关窗,当所有的窗关上了,天也就暗了。

善居室主人是陈慈黉幼子立桐,因其早逝,故这座楼宅基本由幼媳一手督建,是四个单元之中最庞大、最壮观的一个。四周及中包为洋楼,厢房仿北京故宫之东西宫建筑,各成若干院落,每院落分设辕门,前后左右天桥相通。善居室既吸收西洋之阳台、敞窗的建筑风格,又运用传统的走廊、行拱、树扉等建筑形式,外观庄严朴素,院落和表门秀丽大方,窗棂斗拱典雅精巧。

陈慈黉故居的建筑材料汇集当时中外精华,其中单进口瓷砖式样就有几十种,这些瓷砖历经近百年,花纹色彩依然亮丽如新;各式门窗造型饰以灰塑、玻璃、高雅大方,富丽堂皇;木雕石刻多以花鸟、祥禽为内容,表达吉祥、喜庆、富贵的美好愿望;此外故居内的书法石刻皆出自当时名家之手,一字千金,是一本集众多书法名家手笔的活字贴。据说这里曾在文革时代作为监狱,宅子的墙上、亭柱上留有不少“忠”字和毛主席头像,也算对那个特殊年代的见证吧。

这座历经中国二十世纪所有沧桑的近代建筑,以其宏伟壮观的建筑规模、中西合璧的建筑艺术、古老的潮汕民俗,典雅的旧日风情,在今天应该可以重放异彩、在东南亚仍然富甲一方的陈氏家族也应该可以感到欣慰了吧。

小口罩终于沉沉地睡了,在车后座上静静地像一个天使。众多的历史古迹在他眼里不会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他纯洁的心灵没有任何负担,更没有历史的沉淀。口罩却忽然想起和一位老朋友曾经有过的共识:历史是一面镜子,所有的历史都是现代史。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