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韶关游记
南华寺,位于广东韶关市区东南22公里的曹溪河畔,106国道从门前经过,距京珠高速公路“韶关南”站出口约9公里。寺庙面向曹溪,背靠象岭,峰峦奇秀,古木参天。 南华寺是中国佛教名寺之一,是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弘扬“南宗禅法”的发祥地,佛教禅宗的祖庭。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寺院;2000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明万历《曹溪通志》记载,南华寺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是年印度有一高僧智药三藏自广州北上,途经曹溪,见山水奇秀,“掬水饮之,香味异常”,“四顾群山,峰恋奇秀”,“宛如西天宝林山地”遂建议在此建寺。高僧之意得到当时韶州刺史侯敬中的重视,表奏梁武帝萧衍,天监三年,寺庙建成,梁武帝赐“宝林寺”名。 宝林寺几经兴衰,唐朝仪凤二年(677年)在禅宗六祖慧能主持寺院时最为兴盛,全寺僧众数百人。 中国佛教禅宗创始人六祖慧能大师在宝林寺弘法37载,使南宗禅法大播于天下;故南华寺素有“南禅祖庭”之称,与河南嵩山少林寺并称“禅宗祖庭”。 相传,印度僧人菩提达摩于南北朝时来到中国,提出一种新的禅定方法。他入嵩山少林寺修行,面壁十年,后将衣钵传给慧可,是为二祖。今少林寺尚有初祖庵、二祖庵,据传为达摩与慧可坐禅之处。后慧可传于僧璨,为三祖;入皖山(今安徽天柱山)设道场,今称三祖寺。僧璨弟子道信继承衣钵后,往破额山(今湖北黄梅县境内)传道,今有四祖寺。道信弟子弘忍,又往冯茂山(亦在黄梅县)传法,今有五祖寺。六祖慧能即为弘忍之弟子。 (六祖慧能故居---广东省新兴县国恩寺) 六祖慧能,俗姓卢,出生于新州(今广东省新兴县),少年家贫,以卖柴为生。青年时赴湖北黄梅拜五祖弘忍为师,作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表示出他对佛理的体会,弘忍便将禅法秘授于他,并付与法衣。得五祖密传衣钵后,为避对手加害,隐遁于广东四会、怀集等地达15年。后在广州光孝寺剃发受戒,此后在曲江曹溪南华寺讲经说法37年,大倡顿悟法门,宣传“见性成佛”。公元713年,六祖在新州故居国恩寺圆寂,享年76岁。遗体经过干燥等一系列的复杂程序,用我国特有的夹紵造像技术,表面裹麻布涂漆塑成。真身为结跏趺坐像,通高80厘米,外表呈褚铜色,身披袈裟,正首闭目,表情深沉、安祥,将慧能的高僧气质生动、真实地刻画了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据历史记载,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元年(713)农历八月,慧能大师圆寂于新州国恩寺后,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韶州宝林寺(即今南华寺)、新州国恩寺均争迎六祖真身去供养。三方都有充足的理由,一时无法决定到底该去何处?于是众人焚香祷告说:“香烟所指之处,即是大师所归之地。”但见香烟缭绕直贯飘向曹溪方向,遂于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将六祖真身从国恩寺迁回宝林寺供养,为南华寺留下了一段历史佳话。 慧能在生前就深得朝廷的恩宠,唐朝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女皇武则天曾为“表朕之精诚”,特地遣中书舍人给慧能赐送水晶钵盂,磨衲袈裟、白毡等礼物,其诏书对慧能表达了十分尊崇的心情:“恨不赵陪下位,侧奉聆音,倾求出离之源,高步妙峰之顶。”慧能去世后,更是名位加身。唐宪宗追谥慧能为“大鉴禅师”,宋太宗又加谥为“大鉴真空禅师”,仁宗再加谥为“大鉴真空普觉禅师”,最后神宗再加谥为“大鉴真空普觉圆明禅师。”王维、柳宗元、刘禹锡等文学大家都先后为慧能撰写过长篇碑文,以记述他的事迹。 禅的本意是思维修养、静虑定心,原本是印度佛教的一种修炼方法。在印度只有禅学,而没有禅宗。禅宗是中国的独创,典型的中国化佛教,它的特点就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主张我心即佛,识心见性,以心传心。因此,不用背诵经卷,只要坐禅修行即可。南华寺之所以名扬海内外,与六祖在此创立了禅宗是密切相关的。禅宗的产生和建立,是中国佛教两千年所发生的最大的事件。慧能当之无愧地成为佛教禅宗的领袖,由他的徒弟法海等人记录整理的《六祖坛经》,至今仍保存在南华寺的藏经阁。这是中国的第一部佛经,也是唯一的一部由中国人写的佛经,而且也是一部自成体系的思想著作。 惠能认为人人生来心性本净,佛性本有,有一天顿悟了即可成佛,这与儒家“人皆可为尧舜”的性善论相通,改变了印度佛教中认为人人前生都有罪的性恶论,易被中国社会所接受。其次,惠能认为只要持心清净即可成佛,不一定非要离家,这也符合中国自古以来孝敬父母、慈爱子孙的传统,所以中国佛教可以在家修行;印度佛教强调苦修,中国佛教却与儒家教导相结合,讲究“智慧”顿悟,所以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在中国流传最广,因为“般若”的意思就是智慧。惠能使佛教中国化,使佛教成为中国上层社会许多文化人都可接受的思想,成为象苏东坡、白居易、范仲淹、歐陽修这样的大师都深爱精研的一种文化。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如周敦颐、程颐、程颢、陆九渊、王守仁都从禅宗中汲取营养,对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如谭嗣同、章太炎建立他们的思想体系影响甚大。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禅宗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宗教范畴,而渗透到哲学、文学、艺术等众多领域以及现实生活的各个层面。慧能所构成的禅学思想,既体现了禅宗教派的思想体系,又与孔子的儒学、老子的道学明显不同自成一格,故而被称为禅学,因其在世界上具有普遍性影响,又带有明显的东方文化色彩,慧能又被尊称为世界著名的思想家之一。如今在英国大不列颠国家图书馆广场,矗立着世界十大思想家的塑像,其中就有代表东方思想的先哲孔子、老子和慧能,并列为“东方三圣人”。慧能作为在我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之一,其思想包含着的哲理和智慧,至今仍给人以有益的启迪,并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慧能创立了中国禅宗理论体系,使佛学“中国化”,佛教史上称其为“东土禅宗六祖”、“中国佛教南禅始祖”。经其43名弟子的嗣法,形成了河北临济宗、湖南沩仰宗、江西曹洞宗、广东云门宗、南京法眼宗等5个宗派,俗称“一花五叶”,形成了异花竞放的局面。禅宗不但取代了国内其他宗派的地位,而且传播到海外。法眼宗远传朝鲜、泰国;曹洞宗、临济宗盛行于日本,云门宗、临济宗更远播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并成为这些国家佛教的主流。如今有弟子善信数亿人,遍布中国、朝鲜、日本、东南亚以及澳大利亚、欧美等地,每年都有大批海外佛教徒前来南华寺朝拜祖庭。 宝林寺在唐代还被敕名“中兴寺”、“法泉寺”。至宋朝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宋太祖赵匡胤敕赐为“南华禅寺”,寺名乃沿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