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佛山游记

佛山游记

迷失在九江秀丽村野

怎么做才能得到救赎?当我走在南海九江时,我感觉自己有点无助,又有些迷茫。

本来是锻炼身体出来骑行的,结果不知不觉就到了原来探访过的甘竹溪。当我从左滩堤围乘势而上时,一名徒步者告诉我已经到了九江。真没想到九江那么近,难怪博友小金在留言中说,到了左右滩了还不到九江探探。

 从顺德龙江的左滩堤围骑行不远,就到南海九江下东地界了。远处就是去年被船撞断而闻名全国的九江大桥。

下东大将庙,好像从水上传来灵牌建庙的故事在广东很多地方都发生。

小金的话极具煽动性,我想都没想就往九江去了,当时只有一个概念,就是要找到小金所说的烟桥。他描绘的烟桥村,有小桥、流水、祠堂、小庙、还有淳朴的村民,是一个非常迷人的岭南水乡。我就是一个痴迷于此秀色的驴友,听了这些能不心动么?

芝麻开门,我来也。

大将庙处处与别人不同,在大门匾上有这个精美的木雕。

但开心得太早,由于没有做好事前攻略,我对烟桥在九江的方位很是糊涂。骑着骑着就找不到北了。问村民,老的摇手说听不懂普通话,小的头摇得像拔浪鼓,不知烟桥为何物也,终于有一女孩知道地方,却故作神秘地说,很远,你就沿着这九江的河边走吧。我就沿着河边瞎走,试图能看到一个大大的路牌,上书烟桥由此去云云,但这种情况始终没有出现。

 这香鼎看上去十分古老。

小鳌鱼在左右护庙墙上。

于是我就干脆沿着河边放浪式游走。九江不错,一条小河串起两边的街道,街道上古树浓荫蔽日,小河上过街小桥久不久一拱,一派秀丽的水乡景色。然而当我拐进村庄,千方百计寻找通往烟桥的路,不久就迷失在这个迷人的水乡当中了。走着走着就到了西樵境内,然后回转,一不小心又到了龙江,再下去恐怕得去高明和鹤山都走一趟了。

村里旧房与新房参差着。

九江还一如既往的繁华。历史上曾有“九江不认南”之誉,意思是只报九江的名称,别人就知道你是那个地方的人,连南海县都可省略了,可见九江昔日的繁华和知名度。上个世纪初,九江一河两岸是远近闻名的商业中心,酒楼、金铺、银号、戏院,一家挨着一家,布满了整条街。

梅圳沿河涌的老屋。

据史志记载,九江之名,最早见于明嘉靖四年黄佐纂《广东通志》,时为鼎安都属堡。明洪武四年(1371年)设巡检司后,属江浦司。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始设主簿置九江厅,后直称九江主簿。九江自明朝中后期以来,随着桑基鱼塘蚕桑农业的高速发展,以丝织业为主体的各项手工业也跟着兴旺发达,所以生产的丝绸享有很高的名誉。由于享有鱼花专营权,也造就了不少家财万贯的富豪,这其中也包括了现在的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的祖辈。

大榕树下的旧屋

残破的碉楼述说着九江人富庶的过去。

经济发达为九江的商业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从九江出去的华侨也大做进出口贸易,将九江的丝绸、米酒和酱油贩运到香港和海外销售,他们为当地的商业繁荣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在民国时期九江圩繁荣昌盛,商贾云集,民国初年当地人口超过10万,在珠三角的名气一度直逼四大名镇之一的佛山镇。就经济而言,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广州"。1925年,民国政府正式决定成立九江市。民国十五年(1926年)3月16日广东省政府从当时的南海县划出九江堡(其管辖范围比今天的九江镇面积要小),设置省辖九江市,与九江同时设市的还有江门、海口、佛山、北海等八个地方,此前广东省已设立了广州、汕头两市。

碉楼

不过富甲一方的九江却有是土匪们劫财的好地方,设市后首任最高长官李卓峰到任后,施行了禁烟禁赌等革除弊政等措施,这令当地土匪吴三镜的利益受损。他对李卓峰恨之入骨。1926年6月4日晚,吴三镜率一众土匪潜伏于九江大正坊水月宫与邓家祠之间,趁李卓峰前往商会开会之机,架机枪对他进行扫射,李卓峰当场身亡。由于当时九江城内土匪猖獗,治安恶化,后任市里政要都不敢到九江办公。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下半年,民国政府撤消九江市,重归南海县辖管,一个与佛山齐名的九江被匪害所累,终于沉寂。

官岭一幢废弃的中式与欧式结合的洋楼(岑局楼),仍然完好地屹立在鱼塘边上。

乡间的景色十分迷人

由于土匪猖狂,赚了钱的九江富人阶层向外发展的比较多,所以九江也是著名的侨乡。在九江的下东,大谷、官岭等村,可以看到为数不少的废弃碉楼,其建筑风格融合了中西方建筑的元素,往往主体建筑是欧式的,而小耳房和门楼却是岭南特有的镬耳山墙。这种中西合璧的建筑在开平碉楼群里比比皆是,九江就保存得相对少一些,散见于乡间,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已经非常破旧,几乎无人居住。

一条小艇静泊在水边。

当然九江乡间鱼塘边还保留着相当多的普通旧民居,这些民居虽然破旧,却也非常顽强地支撑着一片天地,而且基本上都还有村民居住。旧房子掩映在老树中,倒映在鱼塘水面上,显得十分静谧,仿佛在慢慢讲述过去的九江故事。

下东六杜有一座周亚夫将军庙,俗称大将庙,纪念这位西汉英雄周将军的庙宇修建得十分有特色,不似一般的庙宇将鳌鱼设在正房顶,而是在正殿左右设两个小墙,上面装饰着倒挂的鳌鱼戏珠。大殿上方有“望隆西汉”四字牌匾,字体苍劲有力,不知出天谁人之手,只是见落款有加拿大某某合家敬送字样。据说古时一块“周亚夫将军”的灵牌由西江口漂入靠岸,村民将此灵牌多次送出海都回流于此,结果立庙供奉。

两幢典型的广东民房。

大将庙是九江一个十分有名的庙宇,代表着九江龙舟文化的一个特色。九江的龙舟最盛时节不是在端午,而是在金秋八月(阳历10月左右)。龙船在九江涌或西江穿梭游弋,按桡舵张旗打鼓者服饰统一,虾公帽、白笠衫、绸纱带,亮丽威武。涌面锣鼓喧天,阵阵吆喝,岸上爆竹轰鸣,声声喝彩。至赛龙节目,则百舸齐发,如离弦之箭;千桡劈浪,若挥剑击波。龙舟会的最后一天(通常是10月2日),还有“龙船出海”的环节,龙舟出征西江,目的旨在到大将庙拜祭,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参加出海的龙舟,一定要由六社村一艘号称“周将军” 的龙舟率领。(相传周将军即汉细柳营的周亚夫,是西汉名将,因卫国有功,汉景帝时被封为宰相。九江六社村村民为纪念周亚夫,就把“周将军”作为龙舟的名字。)九江各地的龙舟,对“周将军”深为仰慕,因而在出海赛龙时,都公举其为领头龙。据说,“周将军”领头出海,可以威镇龙王,使海不扬波,保群龙安然无险。这样,按辈份高低排列的龙舟一只跟着一只向沙口水闸进发,穿过水闸后继续向下游方向前进。扒到下东大将庙附近,穿过海中的龙门后调头。龙船调头后,靠岸边扒,接过彩旗,然后再在附近调头再穿过龙门,如此反复转圈,一直等到所有龙舟都接过彩旗以后,便到大将庙拜祭,结束后按原路返回九江圩,出海便大功告成。回村后摘个吉时,再把龙船沉回涌底,至此,该年的龙舟活动就宣告结束。

九江的村庄都依鱼塘而建,村里的路弯弯曲曲,走着走着,自己都分不清东南西北了。所以我没到达小金所说的烟桥,倒是在下东、大谷、下北、梅圳、沙口和九江城区瞎转悠,直到天色渐暗,只好灰溜溜回转。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