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佛山游记

佛山游记

龙眼不仅仅是龙眼而已

记得公孙龙有个命题,白马非马。这个命题惹得几千年都让人津津乐道,为此辩论家、哲学家、语言学家们乐此不彼,长篇累犊地运用各种方法去证实这个命题的成立。明明白马也是马,但只是其中的一种马,只是一种颜色为白色的马。如果真的白马非马也,我很怕人说秀虎非人也。不管怎么样,我还是想做人。

顺德有个地方叫龙眼,那地方遍地都栽有龙眼树(北方叫桂圆,其实叫南方叫桂圆指的是晒干后的龙眼果实)。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南方产龙眼,叫龙眼的地方一定是因为龙眼树多而已。其实不然,龙眼村得名并非因为盛产龙眼,而是真的与龙的传说有关。既然白马非马,那龙眼也非龙眼树了,有点强辞夺理,有点附会牵强,管它呢。

传说龙眼这地方属于古冲鹤堡,是一片龙脉所在,龙眼村所在就是龙脉的眼睛部位。明朝时在顺德起义建立大成国的黄萧养就在这片地方将祖坟安葬,因此得到了龙脉的承荫,做了短暂的大王。虽然此龙脉不一定有稳当的根基,但龙脉传说已经流传了两千年。据文物考古记载,距今2000多年前在西汉时,此地即已有人定居,曾将地名称为“龙渚”,后改为“龙眼”。与顺德龙潭、龙山、龙江、龙涌等等地名都与龙(确切地说是龙舟)的传说相关。

龙眼村得名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顺德是全国闻名的龙舟之乡,因此地多为古时北方移民,对龙的膜拜习俗也毫无保留地带到南方,每一个村社都有自己的龙舟,有的大社还有五六条龙舟,从五月初一开始在东西南北各方赛龙舟秀龙舟,有些村庄的龙舟活动会持续到阴历的八月底。顺德的龙舟除了在江面和河涌里活动外,另外有两个活动是龙舟们必须参加的。其一是每年五月初三,附近的龙舟都会汇聚龙眼村的太尉庙,进行祭拜活动,并进行点龙眼的活动。其二是五月初八龙舟汇聚龙潭村,让龙舟的龙首龙尾到龙母庙参拜龙母。龙眼村的点龙眼活动预示着顺德一年的龙舟开始活跃,每每到此时,天降祥雨,当地人叫龙舟水,预示着一年风调雨顺,万物复甦,好收成即将到来。

不过龙舟活跃的时节还没到来,到龙眼村只能看到碧绿的龙眼树在村庄的街道和庭院里点染着春天,荔枝村也很多,而且荔枝比龙眼花开得早,小蜜蜂们已经嗡嗡地在荔枝花里采摘花蜜,村庄里满是荔枝的花香。

村里有很多红色沙砾岩的石桥,大多是平板的,也有两三座石拱桥,制造的年代不详,不过从暗红发黑的桥墩石块来看,应该不是近几十年的产物。在广州佛山一带的村庄,不经意的一块石板,就有上百年的历史。有次去昌教村采风时,几位老者给我介绍说小庙前的夹杆石虽然字迹不清了,却是明代的遗物,这些几百年的风物总让人忍不住去抚摸一下。

在巷子深处,有一家青砖大宅,虽然没有豪华的镬耳山墙,却十分精致,与我在鹤山古劳见到的李家大宅一样的尖角山墙。在家的七十几岁的老太太见我到来,十分热情地打开老屋的大门,给我介绍她们家祖传的老屋。像这样的老屋已经没有人居住了,一般都荒芜地夹杂在漂亮的楼房丛林中。老人家给我介绍说这间屋为杜宅,曾经是一位有名的杜姓名人的家宅,因为她说的是粤语,我没记清当时她说的是谁。她说此屋比她的年龄还大上一倍,比有一百三十多年历史的岭南四大名园之一的余荫山房还古老,那就是差不多一百五十年了。

我又在大门的中间两端见到了两个雕花的装饰,一问才知道那是古屋都有的三重门的第一重门的户枢部位,也就是门轴的托。岭南建筑的三重门挺有意思。第一道门叫脚门,是像一般可打开的栅栏一样的矮脚吊扇门。第二道门叫趟栊,像日本韩国推拉门一样的拉门,是用13条坚硬的圆红木构成粗粗的栏栅。第三道门才是实木大门。杜宅的大门非常结实,杜老太给我展示了一下大门的厚度,起码也有十五厘米以上。难怪百多年都不腐不烂,坚实可靠。

可惜的是杜宅的砖雕、灰雕和木雕都已经残破不堪了,门边的石梁却看上去跟新的一样,杜老太还介绍了主房门边古梁上雕的蛇线,她说这道工艺她在别处都没见过。天井里还有一口古井,揭开盖在上面的瓦罐,可以看到清盈盈的井水透出沁凉。门官土地的石刻神牌也黑黑的字迹模糊,真让人看不清现实和梦幻。

老人一边介绍着这些,一边回忆起童年在老屋的快乐日子,又与隔壁家的大婶唠叨着往昔的岁月。可以想象,当年她在老屋快乐成长的岁月,那些富足安宁的日子,是她一生中永远无法忘怀的。她是不是当年也穿着旗袍,手里抓着一把小扇,用凤仙花染指甲?是不是也打着油纸伞在河边看着壮实的情人坐船离开码头到她思念的远方?是不是也在闲暇的时光在阳光洒满的院子里纳她的绣花鞋?

那些种种想象都有可能,只是年岁久远了。最现实的就是我走在龙眼一座叫竹桥的老桥上,看着桥下静静躺着的小船,看绿绿的春水中无意的一个鱼跳,看着水面的一圈圈水波,看着樟树落下片片枯叶在水面随风流动。我明白:有些东西是需要去想象的,有些东西是从古流淌到今的,有些东西是怎么也抓不住的,有些东西本来就属于别人的……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