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过吕地烟花巷
不是说风流才子,才子风流,有了才华,自然风流。在才子云集的顺德杏坛,自然也有最柔软的地方。

杏坛的古老建筑依然不少
顺德杏坛自古文风鼎盛,历史上广东省出现的九名文状元中杏坛镇就有两个,明朝的黄士俊和清末的梁耀枢。此外,杏坛还先后出过59名文武进士、297名文武举人,较杰出的有佛山梁园始建人梁九图、画坛怪杰苏仁山、维新才士麦孟华、辛亥革命中与一代伟人孙中山并称“四大寇”之一的尢列、岭南近代四大家之一的诗人黄节等等。

祠堂里吊着的花篮
难怪乎,华南理工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谭元亨曾对杏坛做出这样的高度评价:一部近古、近现代的历史,必然少不了杏坛人。同样,研究中国古镇或水乡,杏坛也是必不可少的。杏坛保存着近代历史岭南水乡最优秀的特质。在这儿的乡村当中,我们可以找到岭南水乡所有的最美的要素:古桥、河涌、庙宇、祠堂、龙舟、鱼塘、蕉林、财富等等,透过这些浓浓古意,我们还发现杏坛还有着一种令人仰止的文气,从来没有发现过哪个地方的乡村能像杏坛这样,处处散发着浓墨书香,村村有学堂书塾遗迹,祠堂前众多彰显功名的桅杆石。

根系异常发达的榕树
而且,似乎杏坛也少不了风流才子的一个要素,那就是烟花巷。很巧的是今年三八节的那天,有点事情要去顺德杏坛去办,办完事后就在街巷里寻找古意,转悠时突然发现杏坛的私密。这个发现让杏坛整个文化水乡的韵味,更增添了一种奢华绝代的神秘感觉。

祠堂前门的横梁上的木雕也十分精致

这样的巷子门很漂亮
我曾经走访过杏坛的昌教、高赞、马宁、光华、右滩、逢简、龙潭、桑麻等等乡村,古建筑和水乡风貌令人赞叹不已。而这天我走在杏坛繁华的城区,跟广东所有的发达镇区一样,杏坛城区貌然一个内地的中小城市的规模,工厂林立,酒店豪华,街道宽敞,本来我对杏坛中心城区不抱太多的希望,因为这往往是古迹留存最少的地方。

一个正在维修的祠堂石雕底座
然而总有意外让人惊喜。在杏坛的老街区徘徊,一不小心,还是钻进了一大片古老的街巷里。可巧的是,这些街巷印证了自古以来的风流才子之说,但凡文气重的地方,胭脂粉也浓重。杏坛这被称为顺德最有文气的地方,自然少不了人们所说的烟花巷。而且,这个烟花巷还活生生的存留着,这就是杏坛吕地。

杏坛城区三大旺族黄、苏、罗留有不少的家塾遗迹
吕地是杏坛主城区的组团部分,从繁华的街道往里走,你就可以进到巷子深处,来到河涌边,在一座爬满了藤蔓的老祠堂边上,有一个叫西元的街区,在好几条保存着古老建筑的巷子里。你就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如花女子在巷子里徘徊,而巷子的青砖屋门前总有一些小木凳,衣着鲜艳的女子就端坐在门前织毛活。 她们织毛衣可能永远是个借口,她们的眼睛总会朝着路过的男人们脸上漂,在你轻轻走过时会默默地注视你,还有些轻笑的女人会大胆地跟你说:“操”。

古老的柴扉依然开闭着,岁月在此匆匆而过
吕地西元的烟花巷基本上没有本地人居住了,这些老楼都租给了这些青楼女子,也不知道她们来自何处,在西元吕公祠旁边的几个巷子都是这些女子在坐凳。据我前些年在佛山晚报工作时采访过流莺的经验,这种被广东人叫做企街女的流莺极其便宜,大概也就是五十元一百元到二三百元之间的价格,她们生活来源很简单,一天能有一个生意就很不错了,往往是几天都没有生意,操此营生能如意的也没几个。

雨中的巷子幽深神秘

这样的镬耳山墙只有过去的富贵人家才能拥有
走进这样的街巷里真让人尴尬,目光只好不惹她们,脚步也得飞快,更快的是心跳加速的速度,我似乎听得到自己的心跳放大的声音。在某些方面,我承认我非常非常的胆小,就像一个处男在花堆里徜徉。记得十几年前在上海外滩,我就遭遇到青楼女子的骚扰,她们将黄色图片硬塞到我口袋里,然后管我要钱,我当时也是脸红得不行,二话不说就跑了。这时我走在巷子里,听着让人心惊肉跳的高跟鞋的声音,回避着她们热辣的眼神,甚至我还低着头,只看数着麻石板,一块接着一块。

腐蚀不堪的趟拢门,看来是不能拉拢了

街巷总让人惊喜,水边长着高大的榕树
天还下着雨,有些冷,但她们仍然站在门前。灰灰的街巷,红红的衣裳,暧昧的声音,绵绵的细雨,专业的笑脸,寂寥的人生。

不相信还会有丁香花一样的姑娘会出现在小木桥上
这就是吕地烟花巷的无边风情。

烟花巷是美丽的,只是有些不可思议

这样屏风似的门真是漂亮

位于烟花巷包围中的吕公祠是本地居民们玩麻将和扑克的娱乐场所

这营生在这样古老的房子里无休止进行着,似乎是无奈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