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佛山游记

佛山游记

黎边:依山傍水七百年

黎边绝对是一个让人过目不忘的村子。

相信很多经过广三公路的车友都对黎村印象深刻,这个路旁跳入眼睑,让人惊呼不已的村子就在广三高速路小塘狮岭,从高速路上看去,青葱翠绿的矮山竹林间青砖绿瓦,斗拱翘檐,像极了山水画中的意境。每每车行至此,都不由得减缓车速,恨不能驻足欣赏,细细品味。

零九年的三月的一天,晴空万里,蓝蓝的天上有几绺云丝,是个拍摄的好日子,原先并没计划行走黎村,没想到一次错路,无意中闯进黎边。

黎边村于南宋咸淳九年(1274年)开村的,距今已有735年的历史,至今已有20多代传人。村中有100多间明清古屋和古建筑,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原有的规模和村落肌理,具有典型的明清时期和二十世纪初期的村落风貌,而且是自然发展形成。确切的说这基本保存完整古村落分黎东黎西两个部分,目前只有极少部分村民居住于此,其他居民都已经迁移到新村居住。

黎东黎西算是一对相连的古建筑群,此建筑群连绵400多米,为粤中地区典型的梳式结构,古民居、祠堂、家庙、第府、书舍错落有致;村落前池后山,前面的池塘、广场、古树融为一体,村后以小山绿树翠竹为屏障。因依坡而建,整个村子前低后高的特点十分明显,站在对面的广三高速公路或村后地势较高的民居上,整个村子可尽收眼底,幽长的村巷呈阶梯式直达后山,如一条条竖线般将该村落的格局划分得十分规整。各屋的“凸”字形屋顶镬耳对峙、气度不凡,而且排列整齐。整个设计气贯如虹,景象蔚为壮观,让人领略到岭南古建筑与园林艺术的完美结合。可以说,黎边古村的厚重可以由民居建筑完全体现出来。

走在麻石板古巷里,只有墙角的青草和墙头的小花在无言的歌唱,阳光斜斜地照到巷子里,一位老妇驻杖缓缓而过,一扇门开了,一位老者探出头来,静静地看着我们这些不速之客。打招呼后我们向老人寻问此村的历史,他树一根食指说,有一千年了。虽然他说的年代又比可考的记载要多出几百年,但又有何妨。老人是留恋古村里所有的一切才又从新村搬回来住的,因为老人已经习惯古村的一草一木,陪着这些古建筑,一起经历人世沧桑。

最让黎边人骄傲的是一门三杰的历史。

晚清时期,黎氏家庭曾出了两位朝廷命官。其中第19代的黎廷桂曾被封为两广总督顾问、陆军少将之职。另一位为黎湛枝,此人在光绪癸卯年(即1903年)中科举考试二甲第一名,当上了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义的老师。

黎边村缘此显赫一时,于是大兴土木,修了黎氏宗祠,建了南海观音寺等,在黎氏家族原有住屋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个气势雄伟的古建筑群,可惜在日军入侵及文革期间,一批精美绝伦的木刻石雕艺术品被毁,南海观音寺也被拆,但古村概貌依然保存了下来。

说起这个溥义的老师黎湛枝,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当年他做“枪手”“一科三举”,轰动一方。

黎湛枝从小家穷,读不起书,9岁时就能写一手漂亮的文章,不到10岁,就帮着家里看铺头卖杂货。村里的私塾先生吴佐建看他生得聪颖,找到其父表示不收学费教其念书。16岁(公元1886年)那年,黎湛枝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秀才;23岁又考取了广东省第六名,获举人功名。当时,黎湛枝没钱上京参加会试,不得已做了“枪手”,帮番禺一潘姓有钱人和另一考生著文应试,双方事先讲好,考中付银3000两,不中也得给800两。黎湛枝分别写了三篇应考文章,没想到竟全都中了,潘姓有钱人得了第一名举人,另一个也中了举,排名第36位。而他自己,只得了第六名。有了进京赴考的盘缠,黎湛枝一路凯歌,从会考进士一直到殿试二甲第一名,钦点金殿传胪及第,做了翰林庶吉士。这就是黎湛枝“一科三举”的故事。

除了上面两位俊杰外,黎边还有一杰出人物,黎照寰,此人与孙中山先生的儿子孙科一同留学美国,归国后先后担任全国工商银行行长、上海交通大学校长等职,门下名人辈出,被上海人尊称为“黎南海”。

黎边村现在保存多处文物古建筑,极具保存和开发价值。较有名的有—— 

黎照寰故居   黎照寰的故居面积约100平方米,是典型的岭南梳式青砖镬耳屋,距今已经超过200年历史。 

六百年古祠    最能体现其历史的当数村里的祠堂。黎边村现有黎氏宗祠、祖盛黎公祠、雪梅黎公祠等多个古祠,最古老有600余年。黎西祠堂门前伫立着数根年代久远的石柱,上面都雕刻着精细的花纹,虽然有些破损,但牛、兔等几种动物图像仍是惟妙惟肖。据介绍,柱子上雕刻的是佛经中“生死轮回”的典故,仔细看去,“人间、地狱、天堂”三个图景内的人物都保存完整,其神情栩栩如生,令人不禁想起那遥远时代的浪漫传奇。 

崇正小学旧址 占地1000平方米,当地名人黎照寰和兄长黎晏兴共捐资白银6000两兴建,成为狮岭乡第一间采用新式教育方式的小学。 目前,崇正小学旧址划归黎边村使用,在正门右侧还保留着捐资建校碑记,左侧和右侧门楼上送着刻有“栋梁、“辅国”四个大字。 

相比其他的珠三角古村落,黎边村是我见过保存得比较完整的岭南古村。它不像顺德等地的古村是要从一大片新建筑当中去寻幽探古,而是将黎边新村与黎东黎西分开。非常值得称道的是,深受古村古建筑熏陶的黎边人在这个时候表现出超前的眼光,大手笔请南海规划院帮忙设计新村。于是,这个现有三百多人的村庄建起了一个由十六条巷组成、每条巷建六栋新房的现代新村。置身其中,整个新村整齐划一、错落有致,几乎家家户户的门前都种有绿树与鲜花,既延续了古村的原生态,又多了城居的风韵。 

一边是具有700余年的明清古村,迷离中凸现着诗一样、谜一般的古老房屋,被岁月浸渍成锈迹斑驳的青砖黛瓦,就像一幅素淡朦胧的水墨画;另一边是由十六条巷组成、每条巷建起六栋新房的现代新村,时尚的装饰使这些钢筋混凝土建筑堪与城市楼房相媲美……

精明的黎边人为他们的历史留下了精美的注脚,当我们漫步古村时,不能不为黎边人的聪明才智保存下来的历史风物所倾倒。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