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吉龙有大乾坤

在台山市水步镇长塘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在这个季节,从大片黄黄绿绿即将成熟的稻田间走过去,小路在田垅间呈一个非常可爱的歪脖子Y字,站在路边,就可以看中西合壁的青砖洋房在鱼塘中美丽倒影被和风吹散,偶尔会有一两个恬淡的村民缓缓走过,突然两只飞鸟掠挝水面,这时候,静谧的村庄美得如夏天山溪边盛开的小黄花。

(台山的洋楼建筑有别于开平的碉楼,防御功能相对弱一些,仍保留了诸多的岭南传统建筑风格,有的还有龙船屋脊,还有灰雕彩画等装饰,房屋结构也接近传统的珠三角一带常见的硬山式结构,只是在外观上加上了一些西洋装饰和元素,如装饰拱门和铁窗等等,更合适人的居住。此为广东典型的三重门结构。矮脚吊扇门、趟栊、硬木门。)

(吉龙村的洋楼建筑多建于民国初期,有的还有浓重的民国味道,像这个青天白日图案,仍然没有被诸多的革命所毁,难得。)

(屋后有芭蕉树,下雨了,雨打芭蕉,让人想起那首经典的广东乐曲。)
这就是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的祖居吉龙村所在。吉龙村过去鲜为人知,至从当年当上州长的骆家辉从美国回来寻根祭祖后,吉龙村才被世人注目。而2009年骆家辉荣任美国商务部长一职,更使这小小吉龙村增添了一层绚丽的光彩。

(在骆家正厅的阁楼上,祭祖的神龛有精美木雕)
【成功并非一夜之间】
江门五邑为中国著名侨乡,此邑地灵人杰,很早前五邑人就开始出洋谋生。五邑人出洋史可追溯到唐代,唐僖宗乾符六年(公元879),已有新会人随阿拉伯商人往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自此之后,一批又一批的五邑人陆续飘洋过海到海外谋生。

(骆家辉与六叔公的合影)

(吉龙村的小洋楼都不算高大,只是在中式建筑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些西洋元素。)
像改革开放初期,大批内地人涌到广东谋生一样,当时的情形也是因为贫寒,所以才有大批中国劳工涌向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谋生。五邑地区与中国另外两个著名侨乡潮汕和闽南地区不同,潮汕和闽南华侨主要是向东南亚发展,而五邑华侨则走得更远。据最新的侨情调查统计,江门五邑旅居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300万多人,遍布全世界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大多数分布在北美洲和中美洲,侨胞在海外繁衍生息,经过几代的拼搏,渐渐融入当地社会,也越来越多的人发展得不错,有事业大有成就的,有官运亨通的,海外华人的地位也显著提高。

(小巷幽深,夜晚走到这里面还是有点怕人)
与大多数移居海外的华侨一样,100多年前,骆家辉的祖父从广东台山移居美国,在西雅图的一个富人家庭做佣人,这里距华盛顿州州长官邸不到1英里(约1600米)。没想到一百年后,1997年1月15日,骆家辉跨进这座官邸,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州长。这个故事,骆家辉曾多次说起:“就是这一英里,我们家花了一百年才走完。这个旅程也只有在美国能够做到。我们的价值观——教育、辛勤工作、责任感和家庭,每一天都指引着我前进。”

(传统的灰雕还是在古屋上述说那过去的岁月)

(一群走地鸡在村子里自由自在)
骆家辉是典型的美国华人的代表。骆家到他父亲这一代,仍然只能在社区开一家杂货店的为生,家境贫寒,又没有社会地位。受父母影响,幼年的骆家辉只会说台山话,英语学得一知半解。他当时对美国社会还有一些不解,父亲传统的中国文化教育与他在美国社会接触的西化教育形成强烈对比。但他深知想要出人头地,只能刻苦读书。1972年,高中毕业后,骆家辉以优异成绩考取耶鲁大学,依靠奖学金和半工半读,才艰难完成学业。1975年,他毕业于波士顿大学法学院,取得法学学位。大学毕业后,骆家辉固执己见,拒绝父母让他从商的建议,选择参与政治这条对于华裔来说异常艰难的人生道路。

(骆家辉祖居的外貌)
骆家辉从政生涯,始于为西雅图华裔议员助选,他觉得政治很有趣又有意义。此后,他开始产生“与其为别人呐喊助威,何不自己出马”的念头。他开始担任华盛顿州助理检察长,全力以赴埋首工作,1981年竞选华州议会众议员成功,其中担任州议会预算委员会主席达5年之久。任内,他既为所有族裔服务,又为亚裔争取正当权益,深得民心。1991年,州政府员工选他为州议会风云人物。1993年,骆家辉在任职金县县长期间,政绩卓越,这为他迈向州长宝座奠定坚实基础,并积累丰富的从政经验。

(吉龙村保留有一些有岭南特色的龙船脊)
1996年11月5日,是改写美国历史的一天,也是揭开美国华人历史新页的一天。骆家辉一举击败共和党竞争对手克拉斯威尔,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华裔州长。在亚裔只占5%的华州,出现了一个华裔州长,真是石破天惊。之后4年,他又获连任,成绩斐然。

(骆家祖屋正厅的沙发下还有过去舂米的石舂)
【最不忘本的骆家辉】
不能不佩服奥巴马的用人策略,在他上任之后,钦点了亚裔骆家辉为其政府班子的商务部长一职,其实这也是众望所归,因为奥巴马政府一成立,就不能不面对这个世界上已经成长为新经济中心的中国,所以任用能对中国有所了解并熟悉中国人情世故的骆家辉出任商务部长,这就是奥巴马政府用心良苦的一着棋。

(据说这是挂谷子用的东西,名称不详)
骆家辉可能是世界上唯一能大方表明自己祖先来自中国的美国高官,而且对他自己祖父一辈的艰辛从不遮遮掩掩,并且至今还能说一口流利的台山话,每次到中国都不忘到祖居广东台山,探视家族留守老人和乡亲。

(村前的小池塘)
他曾多次来中国访问,并坦言他为来自中国广东台山而感到骄傲,也为从台山去到世界各地的华人能为世界做出贡献而感到非常骄傲。他说知道最早从中国移民到美国的中国人就是台山人,他们在开采铁矿、金矿和经营牧场等方面都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如今,在美国的台山后裔,或成为医生、或成为教授、或成为律师,大都取得较高的社会地位。

(其实台山的小洋楼就是在原来岭南风格建筑上进行装饰修改,在窗和山墙上运用了西洋的元素)
他还说,华盛顿州的中国城大都流行讲台山话,台山亲戚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他在1997年到台山寻根之后,对祖居念念不忘。2003年他率团访问中国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会私下抽空悄悄地回趟台山,哪怕深夜出发,向台山的亲人说上5分钟的话,然后赶回广州参加第二天必须出席的早餐会。2006年他又率在美国的家族成员再次到吉龙村祭祖。他还为义乌骆氏确认他为骆宾王三十六代传人感到非常高兴。

(田野风光)
如此令人动容的中国情,令骆家辉在中国的人气很高,虽然按他目前的身份和立场,吃的是美国饭做的是美国事,但家乡的一切都还在他骨子里流淌。骆家辉六叔公说,骆家辉从出生起,他父亲自始至终教他台山话,吃传统粤菜,灌输传统的中国文化,教育他不要忘记根在中国,所以骆家辉两次到台山祭祖时都用地道的台山话与家乡人交流。一位成天说英语的商务部长,居然会说一口流利的台山土话,可是一景。

(极目远处,周围不少非常有特色的村庄,洋楼和碉楼在稻田中央点缀,美轮美奂)
【吉龙村仍然美丽】
其实台山的乡村风景可以说是中国数一数二的美丽景致,相对于邻近工业化十分厉害的珠三角其他地区,这儿仍然保留着大片的稻田,似乎一年四季都见稻田里不是绿油油的就是黄灿灿的,而那些村庄多数都保留着中西合壁的青砖洋楼,远远望去,像水彩画一般,色彩深重而又清新宜人。
吉龙村也一样保留着这份美丽。从田垅间一溜儿精致的青砖洋楼数过去,总能找到一些让人兴奋的焦点。或是一群母鸡悠闲地在觅食,或是一个黑泥燕窝上幼燕在叽喳,或是一个龙船似的屋脊让你仰望,或是洋楼上的雕花让你惊艳……谁家甜美的茉莉开花了,空气中全都是醉人的芳香。这时真想荷上一把老锄头,赤脚走在田埂上,要是再披上蓑衣,唱上一曲小调,就不能自己了。

(可惜下雨,冒着相机牺牲的危险,还是多拍了几张)
现在在吉龙村的老屋里,大多数是当年家族外出后留守看祖屋的乡亲。据吉龙村的一位热心的村民介绍,五邑地区虽然大批华侨在外谋生,但他们都有一个规距,就是家族里总要有人担当留守家乡祖屋,看顾家园和田产,而到外面谋生的华侨们总是会给家乡留守的亲戚寄来钱物,修繕祖屋。因为有了外援,五邑地区过去也算是中国比较富裕的地区,乡村普遍修筑那些中西合壁的洋楼和具有防护作用的碉楼,就是其中的印证。
骆家辉家族里目前最直系的亲属也有留守在老家的,就是骆家辉的六叔公骆耀章。吉龙村村民非常淳朴,只要你说是拜访骆家辉亲戚的,就亲切地引路带你到六叔公家去看看。
骆家辉的祖屋在村里与其他洋楼相比,并不算是豪华,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简陋,小楼不到一百平米,是上世纪二十年代骆家辉祖父亲手所盖,从传统的广东三重门进去,经过一个很小的前厅,就到了一间不大的正厅,厅的正上方有木制阁楼,上面有骆家祖宗的神位,厅两侧挂满了六叔公的海外亲威的照片,其中还有他与骆家辉合影的大幅照片。老人84岁了,身子骨都很健壮,虽为六叔公,年龄却比骆家辉的93岁的父亲要小,他是骆家辉在吉龙村最直系的亲属了。
老人如数家珍般说起几次骆家辉到吉龙村祭祖的事情,还兴致勃勃地解说墙上每一张相片的来历,自豪之情不言而喻。
在这个只有二百人的小村里,骆家的故事是精彩的。他们祖辈曾经含辛茹苦闯荡世界,如今他们的后代子孙们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切都说明,他们当年泪走美国,忍辱负重,但还是终成正果,也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