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江门游记

江门游记

进士村阮埇读本

【五好红花胸前戴,现在成了门口天官神位的香炉,历史跟我们开了个玩笑】

庚寅年小暑过后的某一天,天上有白花花的太阳,这时候唯一清凉的地方可能就是阮埇一棵六百年的古榕树下,小狗爬在石板小桥上,懒懒地看我一眼,一转身跑远了。塘边那一溜青石板指引着我的目光,穿过高大的硬山式老屋青砖墙,极目到幽深古巷。一顶宽大的枯木色草帽在闪烁。

 【镬耳山墙仍然那么高大,保护着老屋不受火龙困扰】)

 【石板街巷里还有闲散的鸡们】

 

我沉迷于历史而不能自拔,追逐着那一顶宽大的草帽,来到了一千多年以前。

 

【阮埇为何只姓区】

 

最早,应于宋代以前,阮氏来到这儿开村,他们是越王勾践的后代,历经沧桑,从古越国颠沛流离,渐渐南下,广东只是他们南下其中一站,他们最后到了越南,在那里有他们阮姓建立的新越国。

 【这些近似于洋楼的装饰和结构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邻近的鹤山开平碉楼结构的影响】

【墙头草似乎是这儿最顽强的生命】

 

而后渐渐地,区氏也来到这儿,区氏饱受磨难,在宋末元初从南雄避战乱而南迁,到阮埇时阮姓已经不多,阮氏收留了区氏,并相安无事,后来阮氏渐渐南下,阮埇只剩下区氏。区氏就成了阮埇单一的家族姓氏。

  【石舂和石墩都成了街巷边的石凳了】

 

两广很多村庄都这样,原来开村的姓氏并不一定会在村庄繁衍下来,反而后来的姓氏居多。像广东南海狮北陈边村开村为陈氏,后来旺姓却是穿越广东南雄珠玑巷南迁的何氏,原来的陈氏早已迁徙他乡。广西武鸣宁武唐村开村为唐氏,后来却为山东白马(今河南开封)南迁之姓梁氏、马氏、李氏为众,唐氏早已经走到其他地方定居了。

 【老巷里转出一位老太,她对我说,烂屋有乜嘢好映嘅(普通话注:破房子有啥好拍的)?】

 【青竹、芭蕉、鱼塘、木瓜、小楼,一幅水乡小景】

 

【进士村乡贤聚集】

 

阮埇无阮姓,已经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不过区氏却蓬勃发展,被称为高明第一望族。区氏在广东是一个比较拉风的族群,且不说今天在网络上风起云涌的裸撑名人区志航。在过去,与阮埇一江之隔的南海金欧松塘村就有区氏两个翰林院士

 【埠头级下有水中篱笆】

 

阮埇是个进士之乡,几百年间出了十五名进士,四十八个举人。此地文风盛英杰多,在高明传为佳话的“一朝四进士,一榜四文魁”,说的就是村中名士区大相一家。区大相的父亲区益和哥哥区大枢都是明朝的举人,他和弟弟区大伦则是明朝万历17年(1589年)同榜进士。

 【老街巷里异常安静,愰若隔世】

登第后区大相被选为翰林庶吉士,先后授任检讨、国修国史、经筵展书、户部尚书等官职,负责草拟皇榜诏令。后因弹劾权贵被调任太仆寺丞、替皇帝掌管御马。不久他称病带着两个儿子区怀瑞、区怀年返回广州的别业定居。父子三人终日吟咏唱和,最终成就了在诗坛的地位。区大相成为“岭南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两个儿子在岭南诗坛上也都享有盛名。

 【有的牌匾能幸存下来,不过铺在路上了】

 

【阮埇的古色古香】

 

传说阮埇兴旺起来就是有了区大相一家,族人争相效仿,因此读书之风兴盛,才有了如此多的乡贤。而进朝做官的区氏再回乡自然要光宗耀祖,所以祠堂修得高大漂亮,装饰精美,居住的房屋也修建得非常豪华。据有关部门考证,这100多栋古建筑有着500多年历史,建造时严格遵循地理学,在珠三角很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榕荫下的恬淡人生】

 【仅存的祠堂里仍然可见当年精美的木雕,如今建筑再也不会有如此精工的雕刻了】

 

最能代表阮埇建筑特色的可能就是12座阮北民居被称为阮北大夫第。清朝康熙年间,阮埇村里又出了个奉直大夫(从五品)区士元。区士元回村给8个儿子建屋,整个建筑群布局为棋盘状,均用近2米的青砖墙围砌,前墙建有一座门楼用作公共门口,均为两层楼阁式民居。后进采用昂贵的花岗岩石板做地基,高约2米。村子规模由此日益扩大,人丁也更加旺盛,达到数千人之多,成了远近闻名的大村。

 【屋檐下的木雕和砖雕都美轮美奂】

 

而阮西坊,也有41间明清时期砖木结构的“两进一天井”高门大宅,被称为阮西“水楼边”(粤语有古越语和古汉语的混和,很多话都是倒着说的,水楼边的意思就是水边楼)。这些高大的二层楼结构龙船脊镬耳山墙的古屋,与平时看到的珠三角其他地区的单层最多是有个小阁楼的同类建筑显得高大许多,可见区氏吸取了北方建筑的一些元素,门墙和装饰虽然还是运用岭南建筑的风格,但总体如此整齐而有规划的棋盘状分布建筑还是比较少见。
 

 【阮埇的祠堂偏少,都在特殊时期拆掉当做廉价的砖支援其他垃圾建筑去了】

 【高明城区称为荷城,就是荷花太多,阮南的荷塘开花了,很美】

除了古屋,走入阮埇,石板路是一个最让人心跳的古物,这些看似平常的古板,在阮埇有有句老话是‘没有三箱鞋,冇进阮涌街’。”清代,附近的村道还是泥土路时,阮涌就有4条石板道(中间3块石板,两边辅以青砖),石板道宽约3.5米,分别从东西南北四个村口延伸进村2公里。而且,村中的街巷小道也多是石板路,村里人夸张地形容外村人穿着草鞋或布鞋走百村里,很容易磨坏鞋底,因此才有这一老话。

 【鱼骨天线代表着落后和贫穷么?但它的确给留守于老屋的老人们快乐】

 

【繁华褪尽韵犹存】

 

时光荏苒,如今虽然老石板路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但仍然有很多路段的古板路仍然非常可观,走在上面,仿佛敲响着时光隧道的声音,步入悠远的过去。

 【阮北的水埠两边有精美雕花的石壁,可见当年此地水乡的繁华程度】

 

奇怪的是村庄并不像珠三角其他的村庄那样有很多的宗族祠堂,像一江之隔的同是区氏所在南海松塘村,就有二十几座祠堂相连,蔚为大观样为区姓的阮埇,同样也产生过翰林院士和五品官,却只见一座祠堂,这不能不叫人好奇。

 【我很喜爱这龙船脊,花花绿绿的精致可爱】

 

原来与老石板路遭到破坏变得不完整一样,村庄的祠堂过去也是非常之多,也不下十几座,但在特殊时期,这些祠堂被严重地破坏了。阮埇村古建筑多,因此在文革时期也成了“无烟砖窑”。村庄老者介绍说,阮埇村建成以后到新中国成立前的几百年里,由于偏于一隅,又有西江阻隔,基本没有遭受过人为和战火的破坏,村庄保存完美。然而,“破四旧”、“文化大革命”那十几年,阮埇村连遭浩劫。“西安农场(即今高明监狱)建牢房,原三洲公社建大礼堂,不够砖用,都盯上了阮埇村的古青砖,当时村里的大队干部‘思想崇高’,做出‘大义灭祖’的‘革命行动’,将多间祠堂、古屋拆了,把古青砖古石板一块块运走。

 【这看似如意的屋顶翘檐一直也不知道叫啥】

 

建牢房和大礼堂都来拆阮埇村的古祠堂和老屋,而且历经如此大的劫难后阮埇村依然保存了如此多的古建筑,可见过去阮埇是多大的规模,就像被盗了多次的帝陵,依然保有原来诸多美丽的东西,虽然繁华尽退,村民们从富裕的过去变成靠工分过日子的农奴,但他们能挺到现在,真的不容易。

 【似乎这儿曾经有一道很华丽的门,只能任凭我们去想象了】

 

【水乡阮埇的阳光】

 

虽然阴霾曾经那么强大,但阳光总是要透过密密的云层来到村庄的瓦顶,而且也会透过榕树的枝叶洒下小河边。

 

阮涌有条绕村的环流叫小海,相对于他们对西江叫海的说法,这个小海是非常可爱,但它仍然是条河涌,阮埇在很多写法里并非埇,而写涌,其实两者都一样,在粤语里念“葱”,就是小河的意思。

 【大夫第结构如一个大院,有围墙,有大门,八个儿子每个人一栋房子,加上其他的,一共有12座豪华二层小楼】

 【从大门楼看过去可见“两进一天井”结构的小楼一座接一座】

 

珠江三角洲地带,水域众多,河流的通名自然也多。除了常见的江、河、海、水、溪之外,还有涌、滘、沥、潭、湾、塘等通名,其中又以“涌”、“滘”最为独特,这两个通名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涌是小河,滘是河汊,这两字均来自上古汉语,现在好多外来的“高僧”们都想废除这些具有特色的古汉语字,改为其他,可见普通话一言堂的妖魔多么强大。

 【这些楼都有两层,似乎比其他地方的岭南大屋多一层功能,普通的镬耳房屋好像最多有一层阁楼,这里的不仅有二层,而且还有一个晒台,实用性更强】

 

不管怎么样,阮埇仍然存在着,村里有本竹纸版印线装成的族谱里,除了和其他族谱一样记载了村内的人丁繁衍外,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古阮涌村的“村图”了:当时的阮涌村最大的特点就是水多。一条名为“小海”的护村河环绕全村,并连通西江;沿着“小海”旁建有数十栋房屋及其他建筑,一条“内环”河道将其与阮涌村的中心隔开;而村内也是水网纵横,图中随处可见划着小艇的村民。从这张惟妙惟肖的村图看来,古时的阮涌村不仅规划整齐,而且布局合理。

 【老墙里有草也有蜗牛】

 

如今在阮北大夫第后面的小河边的水埠,还可以看到两块精美的石壁雕安放在水埠两边,可见阮埇过去对水埠的重视。在水埠,不仅有石埠级,还有社庙,还有芭蕉树,还有老榕树,林林总总,都展现着村庄的美丽。

 

阮埇村是风雅的,完全没有解放后某些势力给我们描绘的农村就是愚昧落后的代表,就是不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看到村庄文雅的过去,我们想想,难道被定性为农民的一族就是非得与泥土为伍?村庄就得仅仅从事农活?

那些人可能没曾想到,阮涌的文人雅士曾选出村内八处美景,谓之“阮涌八景”,在古老的阮埇美景图一旁,附有简短文字解释。现在村中的那株600多岁的老榕树,就是当年的一景,叫做“东社榕荫”。

 

游历村庄,过去虽然回不来,但我们还要迷失多久呢?

【背景资料】

       佛山市高明区荷城街道阮埇村,至今存留着上百栋有四五百年历史的古建筑,是全区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建筑群。阮埇村位于高明荷富路向北约5公里处。村口,大约有一二百年历史的古榕树郁郁葱葱,一排排青砖老屋错落有致的分布其中。

       【交通指南】

        佛山市高明区位于佛山西部,佛山境内城巴有8元左右禅城到荷城、大良到荷城、桂城到荷城的车。到高明汽车站后2元转508路到阮埇。

        从广州到高明可到到芳村窖口客运站、省汽车站都有去高明的汽车高明的终点站是:高明汽车站。
        窖口客运站 发车时间:06:30~20:00,票价:投币(途经站点:乐从,新田,南村)
        广东省汽车客运站 发车时间:06:30~20:00,约20分一班 空调大巴, 票价:30元(直达)
        花都汽车客运总站 发车时间:8:20 10:30 13:50 16:25 大型席座中级, 票价:25元 (途经站点:澜石、乐从、南庄、西樵。

        自驾可走广州 → 环城高速 → 广佛高速/肇庆/里水/开平/沙贝/北江大堤 → 佛开高速 → 龙山/九江/高明/顺德(龙山出口) → 362省道/龙高公路 → 沿江路 → 高明区

江门旅游资讯

旅游地图

江门推荐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