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粥品
粥,米字左右两个弓,.乃是煮稀饭时袅袅上升的水蒸气。据史料记载,在周天子之时,粥已经是我国民间极为普遍的食品。《礼记》日:“饥荒三年,天子以粥贩灾救饥。”可见国人吃粥,至少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粥,经历数千年的发展,已是中国老百姓一种相当独特的传统饮食方法。

湛江人吃粥从历史至今有三大理由:贫困、应节、养生。古时雷州半岛深受风、潮、水、旱、虫、沙等自然灾害侵袭,造成严重灾荒,迫使穷人以一日三餐吃粥充饥。煮粥尽可能少放些米,多加些水,这样煮出来的粥称之“稀粥“、吃时通常加点盐料,或者用番薯丝冲一点米煲成番薯粥。番薯粥水分较多,需要吃很多才能饱肚。

现时湛江人节日也吃粥,但粥的质量和旧时完全不同。如春节前吃腊八粥,婚娶喜事的早上吃糯米糖粥。如今在讲究饮食保健养生前提下,人们食红米粥、黑豆粥、眉豆粥;还有选加淮山、慧米、陈皮、海带等配料的去湿粥;有坠火的皮蛋瘦肉粥、竹蔗粥;还有治疗皮肤病的水蛇粥。日本一位知名的旅游作家波多野须美在其所著的《中国美食之旅》一书提到:“在中国旅游,最满意的就每天早上以粥为主的早餐了。”

湛江人现在吃的粥品,一般有三种:白粥、甜粥和味粥。明火白粥,是用米或加人小米、豆类煮成的粥,水米交融,粥中散发出稻米的清香。在乡下,早上一般都食白粥,加上少许配菜,如菜头、瓜咸、咸鱼,或到小海捉点鱼、虾之类送粥。雷州半岛有吃“白粥水、咸鱼头”的民谣。

湛江是“甜的产地”之一,甜粥,是湛江粥品的又一特色,如糯米糖粥,红(绿)豆糖粥、八宝粥等。甜粥除了米外,也可以加豆类,放进砂搪或红糖类煮甜即可。农村喜庆之事,都要煲糖粥,寓意甜甜蜜蜜。
湛江人对味粥有着一种特殊的偏爱,品种甚多,举不胜举,但都突出一个“鲜”字。因此无论是在煮粥、食粥方面都非常讲究。如煮粥就有“熄粥”和“煲粥”之分。

熔粥的做法是先煮一锅白粥底,然后加人新鲜的鱼、虾、蔬菜之类,略熔好即起锅,保持了菜肴的鲜度,吃出粥中之真味。煲粥就是把宜于煮的材料和生米一块慢慢熬,使加放的佐料和米的味道完全交融,如鸡粥、白鸽粥等,食起来风味绝佳。
湛江的味粥林林总总,较为传统性、大众化的有鱼片粥、皮蛋瘦内粥、沙虫粥等。鱼片粥是把海鱼切成极薄的鱼片,再倒人滚烫的粥底,用猛火滚几滚,撒人些许姜丝、葱花等佐料即成。皮蛋瘦肉粥是在热粥内加人切碎的皮蛋粒和瘦猪肉粒,煮到皮蛋和瘦肉出味即可。沙虫粥,把洗净的沙虫倒人滚烫冒泡的糜烂粥里,加上调味品煮透,就可上桌。

湛江粥品,取料广泛,制作精细,原汁原味,除了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外,有些还具有特殊的药疗价值。远方而来的朋友,除了要品尝这里的海鲜外,可真别忘了还要尝尝独具滨海风味的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