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西安游记

西安游记

杨贵妃,马嵬坡下埋香魂

记得上中学的时候,好友出了这样一个上联给我:枇杷树下弹琵琶,犹抱琵琶半遮面。苦思半天也想不出个好下联,于是只好对了个不工整句凑数:峨嵋山上走娥眉,婉转娥眉马前死。直至而今,也是无解,但凑数的下联却让我记忆犹新,因为它演化于白居易的《长恨歌》,诉述的是杨贵妃的故事。
一千多年了,那么多的文人墨客以各种形式——小说戏曲诗词歌赋电影电视,围着杨贵妃喋喋不休。她到底美不美,她到底是不是亡国祸水?其实呢,历史凝固的片断,不过是一抔黄土,也不过是一堆传说。干嘛去那么较真?
想去马嵬坡,没有凭吊情怀,也不是想去一探历史究竟,只是因儿时一个单纯的记忆。那时,远房的表姐来过一趟马嵬坡,说那里是一片荒草地,除了孤坟什么也没有。“独留青冢向黄昏”,“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样的情境会让见者落泪神伤,但如果一代美人的安息之处真的是如此,那才更引人入胜呢。

在09年西安的第一场雪后,跟着陕西历史户外大讲堂,走进了已是冰天雪地的马嵬坡贵妃墓。而今,贵妃墓已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肯定不是十多年前的模样了,去之前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到达景点之后,拾阶而上,迎面看到的就是“唐杨氏贵妃之墓”七个大字,两边有对联一则,上联是:妃子魂销犹如梨花春带雨,下联是:马嵬玉损幸留古韵冢携香。俨然是对《长恨歌》内容的演化,不见出彩之处,只见贴切。


进门后,迎面的一个庙宇建筑的大厅,里面展示的是唐代妇女生活情况的物件复制品和一些介绍性的图片。这类东西在博物馆里真品见多了,看复制品可真没意思。草草浏览一下后,绕到建筑后面,便看到杨贵妃墓了。
墓是用青砖砌成的一个圆形墓冢,就那样突兀的孤零零立在那里,四周围的土地也用混泥土覆盖了,不见有草地,墓前前立有石碑,上书“杨贵妃之墓”。失望感顿时笼罩在我心头,一如我当时在西湖边看到苏小小墓时的心情,这样的铜墙铁壁、风雨不侵的“保护”,用得着吗?不过是一座贵妃的衣冠冢而已,古朴自然之中不是更见其冢的味道吗?

幸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来美化这令人失望的墓景。传说女子用贵妃墓上的土来搽脸,可去掉脸上的黑斑,还会使面部肌肉细腻白嫩。于是,贵妃墓的土被称为了“贵妃粉”,远近的女子争相来此以土搽脸,连游客也要带包墓上回去。这样一来,墓堆越来越小,守墓人不断给墓堆添上,但不久又被人取光。为了保护坟墓,管理者只好用青砖将其包砌。

真的有这样神奇的土吗?我是不相信的,只不过心头的失望感被小小的安慰了一下。围绕墓的周围有三面回廊,上嵌大小不等的石碑,刻有历代名人游后的题咏,另外还刻有毛泽东手书的《长恨歌》。我觉得一部《长恨歌》已经把杨贵妃的生前死后都写尽了,后人根本就无法望其项背,哪怕那善于写情的李商隐也一样,他的那首《马嵬坡》也不过如此尔尔,所以说那些题咏不看也罢。

现在,在贵妃墓后的半坡上,修了一亭,亭边用洁白的汉白玉雕了一尊高近3米的贵妃站像。真是“芙蓉如面柳如眉,秋水为骨玉为体”,那汉白玉雕像雕得真漂亮,无论你从哪一个角度看去,你都会觉得美人真是美人,怎么看都是美的——体态婀娜多姿,神情安详美好,越看越有味道。看来这雕像者的水平真不一般哪!

一部《长恨歌》是中国诗歌里的奇葩,没想到也会成为今人研究那段史料的证据。武则天研究协会的会长就站在雕像下面开讲关于杨贵妃的故事,内容几乎都是围绕《长恨歌》而展开的,没什么新意,导致我大部分时间都在观察会长身后的贵妃像。

在中国的四大美人中,杨贵妃的美无疑是最有争议的,大家都说她以胖为美。我想不会有一个人认为远看是一座山、近看是堆肉的女子是美的吧,所以说杨贵妃再胖也不会胖到哪里去,只是丰腴而已,否则沉重的身体怎能把霓裳羽衣舞跳得出神如化?

这样看来,这雕像的身材是有些不符合杨贵妃的形象的。至于那倾国倾城的羞花之貌到底美到如何,真不好想象。金庸说他不知道西施长什么样,可夏梦在他心中是“情人眼中出西施”,夏梦就是西施的再生了。可我眼中没有原型可参考啊,硬是要去找参考的脸,那可真是徒增烦恼了,就此掐断太多幻想比较好,还不如就地好好看雕像美人脸呢。

俗语说下雪不冷化雪冷,北风呼啸天气阴沉的化雪天,真冷。在冰天雪地的户外听讲解,差不多坐了两个小时,我感觉自己都快冻麻木了,接下来的行程里身体一直处于颤抖状态。

绕过贵妃像,便是太真阁了。上太真阁的有一道长石阶,而石阶并不正对着阁的大门,阁两旁的建筑也不是成对称分布,给人的感觉非常奇怪。不知这是设计者反常理别出心裁的设计,还是其它什么的原意呢?

两层高的建筑,上楼的楼梯很窄。站在上面,可以看景区全景。其实吧,除了而今新修的那些建筑,也没什么可看的。风很大,冻死人了,根本无心情去看,绕着回廊走了一圈就赶紧下去了。

阁后有一水池,不知是不是模仿“春寒赐予华清池”的原因而建的呢。一池死水,在冬日里泛着森冷的绿光,池中还浮着人工造的塑料莲花,怎么看,都让人不舒服。

池的左岸有《长恨歌》画廊,那浮雕可真不好看。池后有一陡坡,坡上建有观音殿,殿里供奉的观音像是杨贵妃的模样。那容貌真的很好看,杨贵妃如果真长得这样的话,那的确是位绝代佳人了。


殿前有只大香炉,炉上的翼角垂铃会让人忍不住想起《长恨歌》里的句子:夜雨闻铃肠断声。此地此景此情,让人不心生感慨也难。


我是相信唐玄宗和杨贵妃是有真爱情的,虽然他们的结合有不光彩的过去,虽然他们的年龄相差那么多,虽然他们的身份不允许有真爱存在。

江山与美人孰重孰轻,是千年来没有明确答案的话题,而历史的答案是当事人都为了江山而舍弃了美人。“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帝王会有他的无奈,会有他无力的时候,还会有他的责任和守护,爱情在这些东西面前,只能牺牲。

我相信在马嵬坡,杨贵妃是含笑着离去的,她是那么聪慧过人、善解人意,为了她的三郎,她愿意这样牺牲。只不过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