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西安游记
连三门,顾名思义就是三个门一字排开连在一起。越过它,便是第四进院了。院中央是一真亭,很喜欢这个名字。主亭是六角形,两座边亭为三角形,袭中国传统木牌楼手法,三亭相连,有如凤凰展翅于飞,很是形象,所以又名凤凰亭。 凤凰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鸟,在中国文化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在穆斯林的礼拜大殿前出现这样的图腾,总感觉怪怪的。 一真亭的架构很复杂,钉头鳞鳞,但真的很精美。亭顶的雕花是芍药花的形状,朵朵盛开,栩栩如生。 院内南北各有面宽七间的厅房,原为接待封建朝廷宣谕皇帝“圣旨”的文武官员所修建,看来大清真寺在历史上是很有地位的。北厅有明嘉靖年间的试官石、日晷等文物。 那试官石蛮有意思的,说能把钉子打上石头的人,要么可以科举高中,要么能连升官职。但它又叫清官石,又没说只有清官才能打上去,这附会也太牵强了吧。古人吧,有些行为现在看来真是贻笑大方。 南厅而今也是文物陈列厅,有黄杨木雕镶“寿”字屏风12扇,据传是康熙为母亲贺寿时臣民进贡的,号称“百宝镶嵌”。厅后还用另一番天地,有石碑廊,陈列着创建和重修清真寺的碑刻。很喜欢院墙上那架凌霄花,她们与精致的石刻交相辉映,形成很美丽的一副画。 穿过一真亭,走过海棠形鱼池喷泉,便才到了整个寺院的主体建筑——礼拜大殿,这个五进四院落也就走到尽头了。 进石门,走上广阔的大月台,大殿就在正端。月台上有隋唐时的长明灯,被称为“吉星高照”,另外还有唐宋时期的白莲花座、明代的“莲”升三级座和古石盆、老鼠石、雪坡石等。这些都是文物啊,真不明白为什么要露天摆放。 资料说大殿面阔七间,进深九间,为全木质结构,大殿及殿前的设计是明代的皇室风格,距今已经600余年了,面积约1300平方米,可容纳千余人同时作礼拜。历经600余年的风霜依然伫立在这里巍峨不倒,让人惊叹,精湛的雕花技术更是让人叫绝。 非穆斯林是不能进入礼拜大殿的,所以只能站在殿外观望。殿内天棚藻井,有画六百余幅,彩画图案不一,每幅中心有阿拉伯文“嘟哇”,充分表现了中国清真寺古建筑宗教彩画的独特手法。四围墙壁刻蔓草花纹,雕刻着完整的30部中、阿文对照的《古兰经》,这项工程历时13年刻古兰经,气势宏伟,让人目瞪口呆,曾被赵朴初先生称为“世界性工程”。而殿内则铺设干净地毯供礼拜。 整个大殿虽然在装饰上富丽堂皇,但没有给人以冰冷的排斥感,只会感觉到神圣和莫名的亲切,对于不是穆斯林的人来说,也是应该尊重和景仰的地方。 虽然去了两次,但都是近黄昏,错过了穆斯林礼拜的盛况,只能跟殿前的管理员咨询。管理员告诉我穆斯林男女礼拜时是分开的,但是广播是同时播放的。每天五次礼拜,需脱鞋入殿,无论身份贵贱,进入大殿后一律并排席地跪坐,体现了穆斯林一律平等的精神。进殿的时候不能碰到女人的身体,连磨擦一下都得重新净洗。 我是一个缺少宗教信仰的人,对伊斯兰教知之甚少,再加上来这里的中国游客极少,碰到的导游连讲英文的都不多,所以不知道该看什么,该去了解什么。只是很深刻的感觉到这座园林式的伊斯兰教寺庙,正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一教授对它的总体概括——“远看不象,近看就是”,清真寺的韵味充满着整座寺庙。 外国宗教文化竟能与中国古典建筑艺术如此和谐地交融在一起,这真是一个奇迹。对于一切宗教,哪怕你不信仰,怀着一颗景仰之心去走一遭,也会获益匪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