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惠州游记

惠州游记

广东游记二,惠东龙峰祖庙

  龙峰祖庙位于惠洲市惠东县大岭镇东南面10公里的九龙峰。相传有九条龙飞到惠东境内的山脊盘踞。以后,人们称这九条龙型形状的山脊为“九龙峰”。

  九龙峰主峰海拔563米,挺拔如笔尖,又称“尖笔峰”。山中古木参天,树荫蔽日,幽谷溪流,泉清水碧,具秀、清、逸、媚、幽之长。

  九龙峰的庙宇以龙峰祖庙为中心。龙峰祖庙是正宗的谭公庵,它始建于明宣德九年(1434年),清乾隆二十六年(1762年)曾大修一次,近年又进行过小修,仍然完整地保留了原来的建筑基调。这座庙宇充分反映出古人极为重视房屋上部建筑的装饰,梁上檐下雕龙画凤,又刻又塑,景物栩栩如生,衬以具有古典传说之壁画,显示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化,是我国珍贵的建筑艺术遗产。记得当时参观时,曾问村里人为什么这座古庙能经历文革保留下来?当地人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原来这附近几乎所有的祖庙都没受到任何文革影响。原因大致有两点,一是当地人极为尊崇祖庙,决不允许祖庙受到任何伤害,充分保留着古代汉族人的传统(其实中原地区的汉人由于屡受外来少数民族入侵及融合,很多传统的东西已经遗失);二是文革也没怎么影响这个海边村子,山高皇帝远有时也是优势。

    在惠东民间,流传着关于谭公“火烧脚骨”、“篓草千担”、“翻肚洗缸”、“稔叶变鱼”、“杯水车薪”等许多神话故事。这些传说引起后人对谭公的无限崇拜。龙峰祖庙大门的对联“声动虎蛇龟尽伏,功施风雨露无偏”,便是这种崇拜心理的写照。谭公是个传奇人物,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神妙传说。据清人刘子修《增修九龙峰谭公庵碑记》记载,谭公真名谭德,生于元代,归善县红花园人。传说他三岁时父母俱丧,随外婆到多祝麦田村牧牛,七、八岁时已能呼风唤雨、伏虎驯蛇,十三岁时在此得道成仙。他神通广大,为民造福。后人为了纪念他,于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在九龙峰下建成“得道亭”。这是九龙峰第一座也是最具古建筑风格的庙亭。
得道亭:
 谭公庙前有一对石狮子,一雄一雌。它造型逼真,显得既威严,又和蔼。
    龙峰祖庙是九龙峰古建筑群中最大的一座,正方形格局,边长20米,里面分为三间殿室。正殿摆放谭公仙圣塑像,两边安放其童年时代结义兄弟的塑像,右殿为谭公成仙后的报信人杨大伯公像,左殿为镇守山寨的山神三山国王像,宽敞的殿堂是人们跪拜求签的地方。庙前平台之下新设一个拜亭,供拜祭谭公时烧香点烛之用,拜亭前方添置了焚香化烛的葫芦形香炉。这里终年香火不断,鞭炮震天。游九龙峰的人在这里烧香点烛,祈求谭公赐个平安大吉,有的也许要从神的偶像中寻求精神寄托,有的则把这种举动当作有趣的玩耍。
山神三山国王像:
杨大伯公像:
  在谭公庙的琉璃瓦屋面上有一种奇特的现象。尽管靠近此地有不少大树,而瓦面上却终年片叶不留,不论你什么时候到这里观看,瓦面上总是洁净如洗。形成这种现象是因为每天早上八点多、下午四点多点钟这里总会刮一阵大风,把瓦面的树叶吹得干干净净。
  谭公庙右侧有一口仙泉井,古时是专供游人拜祭谭公时洗手用的,泉水纯净甘甜,可供饮用。用这里的仙泉制作汽水,口感清爽;用于酿酒,则特别香醇。传说古时来此之人若有病痛,饮了仙泉水,便可“水至病除”。时至今日,香客仍在这里净手,然后才去拜谒谭公。
  在龙峰祖庙侧面有个不大的水池,池内塑有双龙戏水景致,称作龙池。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九条龙从罗浮山飞出,先在惠州汤泉九龙潭洗濯,然后向东飞至尖笔峰,见有九条山脊宛如九龙,便各自占踞一条山脊。九条龙准备飞走的前一天夜里,两条小龙偷偷下山游玩,走到山腰,见一池清水,就钻进池中戏水,不觉天色已亮,群龙远去,只好盘踞这个池中,这便是龙池的来历。
双龙戏水: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