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与废墟之美——香溪堡游记

古堡晨曦香溪河,百年萧瑟诉寂寞;朝霞绿竹彩虹跨,自古传奇后人说。
这是一年中最惬意的旅行,我们从灯红酒绿的繁华大都市汇聚到这杂草丛生的寂寞古堡,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一下子回到了四百年多年前的节奏里,远离喧嚣,享受着田园与废墟之美,思考人生之真谛。
我们十一点钟随着导游从龙门温泉酒店出发,大概不到一个半小时就来到沙迳镇。香溪堡从沙迳镇牌坊转进,牌坊后就是一座石拱桥,应该就是香溪桥。桥的下面是一波碧水,静若翠玉的懒洋洋地流淌着,这正是香溪河。过完桥,右边的路旁有一个很不起眼的小路牌,标示着香溪堡就在右转的幽深小道里。我们穿过灵秀妖魅的苍翠竹林,摇摇晃晃地通过一段索桥马上就看到了前方有一个竹亭,这就是香溪堡的领地了。站在亭子中,一片田园景象尽收眼底,还可以回望我们经过的石拱桥,这也是观赏拱桥最好的角度:他高大的身躯历经沧桑留下诸多斑驳的印记,沉默无言地屹立在两岸之间几百年,似乎阅尽了香溪人的悲欢离合。

香溪桥下香溪河,恩爱相思两岸隔;竹排一放对对歌,阿妹唱来阿哥和。
香溪河养育着一代又一代勤劳质朴的香溪儿女,自然有着很多天长地久的传说。青溪、山川、密竹、古堡……我们还没有完全进入香溪堡,导游描绘的景象已引起大家无尽的遐想。
从亭子另外一侧的幽深竹林穿过,便进入了竹林餐厅,我们吃过午饭,很悠闲的在竹林中转悠,到处都能见到很具特色的以竹为主题的竹屋、竹林索道、香溪河竹筏。转至竹筏码头,登上竹筏,在香溪河上畅快地漂流着。我们分别乘坐两条竹筏,开始叫阵并对唱起情歌。更有女同事不甘示弱地抢过老船夫的竹篙当起了划手。同事优美的情歌唱起来,两岸偶有低头吃草的小牛抬起头,仿佛也为之所动般,这和近处的水、远方的山融为一体,形成一副生动的水墨画。我们这群热血沸腾的年轻人以及洋溢在水面上的欢声笑语就是这幅画里最鲜艳、浓重的色彩。从古码头上岸,渐渐的闻到了古老的气息。古码头上的大树边,悬挂着一口青铜纹龙古钟,名“许愿钟”。相传此钟灵验非常,心地善良之人击钟三下,愿望就会实现。沿码头古道往前,有一块“万里龙关”石匾。据闻,香溪堡四面环山,龙关蜿蜒。清朝康熙年间曾建牌坊,题字“万里龙关”。我们越过龙关慢慢地走进了一个几近被遗弃的村落,这里只有少数人在此居住,绝大多数房子都空闲着,偶有农田,杂草丛生在院落,多处疑为废墟。再往前走便出现一条古老的甬道,两旁的建筑多为青砖古砾,粗糙陈旧却很坚固实用,呈现出一副岭南建筑的古老画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那高耸的古堡:四方形,由巨石砌成,里面空旷阴凉,设有炮口和瞭望孔,担负着保护族人的历史使命。这处景色最具意境的就是古堡外围的一片空地,高高的古堡围墙并未遮挡住它不可抗拒的魅力:古屋、蓝天、白云、草地,宅院里马头上磨损的石阶、摇曳的古树,很自然的构造了一副美丽的画卷。仔细看去,到处都有青青的杂草生长在古堡和宅院的墙壁上,古堡周围布满黑洞洞的屋子,绿色的植物渗透在荒凉的“废墟”之中,有些凄美。
土墙,黑瓦,无人小院,忽然发现,原来美可以这么简单。

蓝蓝天空,青青草地;绵延山脉,碧绿溪流;葱郁竹林,斑驳古墙。它们见证了香溪古堡的魅力,很喜欢这些恬淡的风景,有一种与世无争的安宁!
人生何尝不是一处独有的风景,只是有时候,我们走的太快,灵魂都跟不上了,自然忽略了太多优美的景色。这古堡几百年不变的执着,谱写着属于他自己的本色和传奇。我们的一生并不缺乏古堡周围田园般的景色,轻易的成功总是让我们容易忘记事物原本终究会历经萧瑟。反而,这一地的废墟,是香溪古堡留给后人最诚恳的种子,发芽为谦逊和严谨,生长出地老天荒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