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西青区游记

西青区游记

天津行(四)石家大院

惊艳百年的石家大院

去天津前,在网上查阅了石家大院概况:它坐落于天津市西青区的杨柳青古镇,始建于1875年,属华北地区最大的清代豪宅之一,是清末天津“八大家”之一的“尊美堂”石府宅第。占地6000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有房屋278间,是中国迄今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晚清民宅建筑群,素有“津西第一宅”之称。看了资料,心里总有一种先睹为快的感觉,于是到天津第二天,趁着图书馆论坛会间隙,我一个人偷着打车去了那里。

从估衣街进入石家大院,一眼便瞧见长长的甬道,这是整个大院的中轴线,甬道两侧,并排五道门,10个四合院。四周还有佣人住的配房。南头西拐有月亮门和影壁,直对河沿大街。往甬道东侧前行,这是一个五进四合院落,第一院是内账房和北客厅,院内有汉白玉条槽卧狮形大山石一对;第二、三、四院是起居寝室和女花厅;第五院是南书房,设有私塾学堂。东边有厨房、下房、更房、车棚,马厩及护院男女佣人住所。拐入甬道西侧,这里也是一个五进四合院落,从北向南第一个院是北客厅及佛堂,往南是大垂花门,木刻石雕最为精美,平时此门不开,只有达官显贵才走此门,一般人只走两侧小门;第二院是串廊院,南面是鸳鸯大过厅;第三院是戏楼及南客厅,当年石元仕庆大寿就在此唱堂会戏,是北方民宅最大的戏楼;第四院南面是专门接待贵宾的花厅,清末石家在此设支应局与官府洋人勾结,镇压义和团运动,北面大厅是陈设古玩字画的地方,还有一间屋子是解放初天津专员公署刘青山、张子善办公之处,他俩后因贪污被枪毙;过月亮门是第五院,有外账房和大影壁。

综观石家大院全部建筑,在我的感觉中,它用料讲究,做工精细。磨砖对缝,画栋雕梁,花棂隔扇,漆朱涂彩,建筑设计都有寓意。如从南向北各门基逐渐升高,意为“步步高升”;而每道院门又有三级石阶,意表“连升三级”;在前檐与山墙交界处,从山墙向院墙伸出条状青石一块,异于别家,意为“石”家高升;装点建筑的砖木石雕,随处可见,每一图案也都有故事含义,如砖雕“丹凤朝阳”、“平升三级”等,而各种雕刻艺术品无一雷同。

设在石家大院的杨柳青博物馆,汇集了民间工艺的精华,展有名扬中外的杨柳青年画简史陈列、天津砖雕陈列、天津民俗陈列、石府复原陈列四部分,馆藏丰富,艺术精美。在甬道东侧,主要陈列着杨柳青年画和天津砖雕。在年画陈列中可以欣赏杨柳青年画的历代杰作,从中了解年画发展脉络。由戴连增店到齐健隆店的年画各具特色,还能一睹神品画师钱慧安、高桐轩等人的精品之作。砖雕是古代建筑的装饰艺术,在北方由于自然景观单调,故将砖雕装饰在山墙、墀头、门额等处,以美化建筑主体。砖雕展品集中了清末民初的130多件上乘之作,图案题材多与杨柳青年画的内涵有相通之处,如麟吐玉书、五蝠(福)捧寿等。此外还有来自佛教的题材如白象、荷花、法螺、盘长等和道教的琼台仙阁、羽化飞升、八仙人物等,都反映着当时人们的传统意识。砖雕在艺术上采用浮雕和镂空技法,层次丰富,高低起伏,变化无穷,如“辈辈封侯”用镂空雕刻出“猴肖猴,捅蜂窝”的立体形象,极富艺术魅力。在甬道西侧,现辟为“石府复原陈列”区。这是当年石家会晤宾客、娱乐消闲、诵经礼佛的场所,装饰陈设豪华,有四扇木雕花屏等,被称为国宝。出佛堂再往西又有三进四合院落,那是过去石氏家族的私塾家学院,现辟为“天津民俗陈列”区,展现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杨柳青民间艺术风筝、剪纸、花会道具及婚俗场面等。

参观完这个缓缓流动了千百年的古运河边的豪宅大院,让人感慨:一是甬道错落深远,门楼风格各异,踏在甬道上的双脚仿佛穿行于时空里一样。这里的甬道和石府的戏楼,最受影视剧制片人、导演的青睐,包括《刀、剑、笑》、《非常公民》等44部影视作品都特意在石家大院取景。电视剧《非常公民》里,蒋雯丽饰演的“婉蓉”出嫁时,就是在甬道门楼取景拍摄的。石宅中的一座西式建筑风格门楼尤显突兀。门楼两侧的门柱上连接比较简单的弧形雕刻,而门楼顶端一改中国传统的瓦砌斜坡式风格,而是采取西洋建筑中多见的花瓣式弧形圆顶。更令人称绝的是,门楼顶端的图案是两面小旗交叉,依稀便是民国时期较为常见的五色旗和十八星旗交汇的图案。在一条甬道上,同时展现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建筑风格,不同的内容与场景。

二是美观实用集一体,京剧名家汇于此。石家大院戏楼的整个建筑是无使用一枚铁钉的全木构造,堪称“华北民宅一绝”。值得一提的是,石家大院戏楼是一处集南北建筑风格为一体的古建筑。它“冬天暖,夏天凉”、“楼里唱戏,马路上叫好”(因为它有回音壁),相比较而言,在全国中式戏楼当中也是保存比较好的一个。此大戏楼建筑之巧妙,布局之合理,功用之完备,堪称石家大院精绝所在。步入戏楼内,依稀还能体会到些许往日的华贵、热闹气息,当年京剧名家孙菊仙、谭鑫培等在此献艺时洪亮的声音似乎还萦绕在耳际。此时,我突然想起大院外的亭子里一群上了年纪的戏曲爱好者自弹自唱的情景,看来这些戏迷们大概也是受到戏曲大师们熏陶吧!戏楼整体色调以黑、红为主,辅以富贵的金色。戏楼分上下双层的中空式结构,全部是砖木抬梁结构。南北两个双脊大厅与中间大厅连在一起,立柱为上圆下方的通天柱,取其“天圆地方”之意。上层为回廊,也叫跑马廊,是唱堂会时看家护院站立的地方。下为厅堂,分前后堂,设桌椅百余,均为古式见方桌椅。厅堂前部为男眷桌位,后部为女眷桌位,前后部之间设薄纱帘幕相隔。戏台上、下场门内为演员休息间,现存放有戏袍、头冠若干,一侧供奉着与“梨园行”颇有渊源的唐玄宗李隆基像。穿过红彤彤的大红灯笼向窗外望去,仿佛还能在空中寻得一丝悠远的喧嚣。感受整个大厅,似乎也弥漫着旧时封建大家族生活奢靡的气息。

三是名门豪宅,庭院深深。穿过戏楼的侧门,眼前豁然开朗——假山、翠竹、小路、红烛走廊映入眼帘,站立此处能给人苏州园林的错觉。一阵青烟罩在园林之上,恍惚中自己不禁构想着发生在大院中的那些故事,我想关于她的故事讲也讲不完……整个院落布局和功用配套建筑设置相当齐全、合理,如:帐房、戏楼、佛堂、私塾、主寝房、客寝房、会客厅、花房、花园、闺房、后宅家眷起居房、车马厩等等私家配套建筑一应俱全。由此可以看出,石家兴盛时期阔绰奢靡的居家生活状态。

漫步石家大院,典雅华贵的建筑,精美细腻的砖木石雕,民情浓厚的室内陈设,让人耳目一新。这真是:清末尊美堂,民居精华藏;四合连套院,水榭亭台廊;木质巧结构,砖雕刻梁上;戏楼独特色,教育又观光。漫步在这深深的庭院之中,让人追古思今,又让人惊叹当年的建筑师们技艺之神奇。

西青区旅游资讯

旅游地图

西青区推荐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