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神农架游记

神农架游记

鄂西行(四)神农架探秘——神农顶

神农架探秘——神农顶

 神农架的清晨,有别样的风韵。四周的群山,被轻纱似的晨雾笼罩着,给人一种虚无飘渺的感觉。汽车盘旋着向海拔3105米的神农顶进发,车上的人们东倒西弯如不停摇摆的佗锣,导游小姐为安定人心一路向我们讲解了神农架的来历、野人之谜、沿途景点等等。相传,上古时代的神农氏曾在这里遍尝百草为民除病,由于崖高壁陡,珍稀药草不易采到,神农氏就伐木搭架而上,因此后人称这里为“神农架”。有关野人之谜,学术界各有说法,坚持神农架有野人存在的专家认为:一是史书有记载;二是发现野人毛发和脚印;三是有300多个目击者。而坚持野人不存在的专家认为:一是一个种族的延续必须有一个群落的生存,至今传说中发现野人踪迹的都是个体;二是史记、文学作品中记载的都是“传说”,没有真凭实据;三是神农架地方不大,经历了数十年的野外科考尚未拍到野人活体。在导游小姐喋喋不休的讲解中,不知不觉,神农顶到了,这里距我们下榻的木鱼镇约30公里。

神农顶是自然保护区内的最高峰,号称华中第一峰。站在峰顶,方圆几百里的浩瀚林海尽收眼底。极目远眺,千山万壑,奇峰林立;辽阔草甸,绵延千里;山,高而俊秀;峰,险而神奇。看古树参天,枝叶繁茂;听鸟鸣虫语,寂出其中。进入林中,古木参天,藤萝蔓绕,各种珍稀高山树种随处可见。行在其间,让人难忘的巴山冷杉,那数十丈高的笔直树干,挺立于天地之间,短短的针叶,墨绿油亮,一种阳刚之气,随之显现。让人不解的是,几乎每一株冷杉的近旁会有一株高2-3米的高山杜鹃相伴,厚厚的叶片,浓绿欲滴,细细的枝干,婀娜多姿。询问导游小姐才知,相传有一对相爱的青年被恶势力所逼,化作了永远相伴的冷杉和杜鹃。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传说,才使这寂然的森林多了一些温情,正如这缠绕在参天大树上的古藤,虽叶败藤枯,但这种缠绕还是让人有一种说不尽的情意绵绵之感。这些粗藤老树、败叶枯木与生机盎然的悠悠山竹相映成趣,正是这腐朽与神奇的共存,才使这片土地有了原始森林的美誉。

神农顶的天气变化无常,上山时云雾缭绕,细雨霏霏,让人冷得发抖的天气,忽然间变得朗朗晴天,太阳照在身上给人有一种暖和感,看来神农氏这位炎帝还真照顾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站在神农顶,身处千丈绝壁之上,浓雾中时隐时现的千峰万壑一改漫山绿透的本色,于冷峻中露出几分峥嵘,让人顿生云深不知处之感。沿着峭壁上的栈道,我独自前行。转过神农峰便是杂树丛生的莽莽森林,在这只有树木没有人影的森林中穿行,一种从未过的孤独之感袭上心头,不由得加快了步伐。森林中只有一条窄窄的小径向前伸延,给人有一种抬头不见青天,低头不见地面之感。突然,不知是何种动物从草丛中窜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逃之夭夭。也许是被我匆匆的脚步声所侵扰,才这样惊慌失措地逃没于森林之中。这一小小的插曲,确让我也惊吓了一下。

离神农顶不远,是怪石林立的板壁岩。板壁岩的周边没有高大的树木,只有一片片的草甸,抬眼望去,各式嶙峋的怪石拔地而起,好像这草甸天生就是为了衬托这怪石,使参差的累累怪石多了几份伟岸,亦更显其的突兀。那千姿百态的岩石让人联想到“仙人指路”、“灵蛇逗兔”、“猪八戒背媳妇”等故事,更为有趣的是,同一尊岩石,因观者所处的角度不同而形态各一,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看着这遍地的天成之作,不禁令人啧啧称奇。板壁岩是一个高山植物、高山草甸、高山松柏、高山杜鹃和高山石林组成的景观,尤其是石林有自己的独特个性。虽不高,但有型;虽不密,但有关于野人的传说,并且野人出没的地方都做了标记。行在其间,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冒出一个野人来,尽管至今还没有真正见过野人。

草甸边是茂密的箭竹林,生长在平均海拔2800多米的神农架近峰顶一带。竹丛生长异常稠密,每平方米可达120多株,竹竿仅如小手指头般粗细,橙黄发亮,坚实而柔韧,因古人多用其做箭而得名。据有关资料介绍:因竹子是禾本科植物,可以进行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每隔一段时间,竹子就要从无性繁殖(即地下茎上生笋)过渡到有性繁殖,这就是竹子开花结籽的过程,这时的竹子就得靠种子来繁殖后代。竹子开花结籽后,这一阶段的生命全部结束了,剩下的就是漫长的枯死期,在经历了大约60年至80年左右的竹子开花周期后,这些枯死的箭竹,又会成长为新的竹林。看到眼前这片竹竿橙黄油亮、竹枝风姿绰约、竹叶随风而舞的景色,不由得想起了这样一句老话:现在的果实都曾经是花朵,但现在有花朵,不一定都能成为果实。是啊,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着的,不因盛极而喜,不以衰败而悲,这大概也就达到了一定的精神境界吧!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