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行(七)神农架探秘——天生桥

神农架探秘——天生桥
天生桥景区位于神农架南部彩旗村,海拔1200米,区域60平方公里。这里山岩叠嶂,瀑布澎湃,野花绿树,遍生兰草,幽香四溢,是一个以奇洞、奇桥、奇瀑、奇潭为特点的休闲、探险、揽胜的旅游区。风情万种的飞瀑,鬼斧神工的天然石桥,香飘万里的兰花山,险峻扼要的石壁栈道,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山水画卷。

下得车来,迎面便是用石头砌成的原始巴人茅屋的牌坊,具有原始、古朴的风格。穿过小茅屋站在逍遥桥上,抬头眺望,悬崖峭壁上“天生桥”三个大字与汹涌澎湃的河水遥相呼应。一条彩虹横跨其间,给势若蛟龙,气垫宏伟,发源于老君山的乌龟峡和皇界山的黑水河两条支流汇聚而成的黄岩河更增添了一道恢弘的彩色。天生桥由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动、溶蚀、冲刷而成,“水滴石穿”是对天生桥形成原因的最好解释。该孔洞约17米,深10米,洞上下宽约4-5米,呈葫芦状。天生桥还有一个传说:当年太上老君炼丹在此取水时,正是山洪瀑发之时,黄岩河石步子全部被淹没,行人无法通过,这时太上老君将手中的浮尘架于黄岩河两岸便变成了一座石桥,这里的山民从此不再受山洪瀑发时河水的阻挡。当时,人们高兴的称它“幸福桥”。

天生桥傍的兰花山,有兰科植物60多种,包含兰草、金钗、天麻、独蒜等。由于神农架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兰草多以荟兰、春兰居多,花色淡雅,清香扑鼻,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只是我们来的不是时候,没有遍山兰花香的景色。花香必有鸟语,在景区的一些树上,挂着一些竹筒,那是为鸟类准备的食物。神农架是鸟类的王国,现存鸟类200多种,比较常见的有太阳鸟、杜鹃鸟、吉祥鸟(喜鹊)、相思鸟(我哥回)、爱情鸟(梁山泊、祝英台)、啄木鸟等。啄木鸟号称“森林医生”一只啄木鸟每天可啄食害虫百余只,保护着森林。因此,神农架一直未发生森林病虫害,啄木鸟是功不可没的。从岩石跌落的飞瀑,急奔而下,如花飞溅,如鼓似笋,交融两岸的鸟语声,宛如一部峡谷奏鸣曲。

沿着桥头岩石,穿过森林,越过石步子,置身于桥前。泉水冲击岩石,扬起一片蒙蒙白雾,宛如一个天然的浴盆,那便是“地潭”,又称“阴潭”,池水深约2米,清澈见底,太阳光从水中反射到两岸的岩石上闪烁着梦幻似的波澜。在水池旁的石壁上有一幅天然形成的石刻壁画,状如身着汉朝服饰的两个官员,一个立着,身向前倾,手向前伸出;另一个屈膝跪着,仿佛在乞求什么。宛如一幅栩栩如生的“将相和”。

从长约300米,宽约80公分的石壁栈道蜿蜒而上,地势豁然开朗。两岸居住着勤劳、淳朴的山民,使人不得不想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真有点“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景象。这里是野生猕猴的乐园,猕猴时而在树上跳跃翻腾,时而在河边追逐嬉闹,比马戏团表演还精彩几分,宛如《西游记》里的花果山。


穿过九泉幽谷,来到了天潭,又称“阳潭”。据介绍,此潭有多种鱼类,如黄骨头、红尾巴、石鱼,还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娃娃鱼)等。在此可垂钓,也可放生,给人以充分享受回归自然的乐趣。


从天潭往前便是丹泉,传说是太上老君炼治仙丹取水的地方。泉水清凉,甘甜可口,是天然冰冻的山泉水,可随取随饮。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河水以一种母亲的情怀哺育着勤劳善良的山民,我们走进一户农家,亲自体验一把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



沿山路走到伊家坡山腰,在海拔约1500米处有一溶洞,深500米,可容千人。因洞内时而冷风飕飕,时而热气腾腾,故名“冷热洞”。清嘉庆年间,白莲教占领神农架大部分地区,清廷为抵抗“义军”,在洞内设寨防守,至今洞内灶台床位依稀可见。天生桥背依老君山,老君山主峰海拔2936米,上有老君寨遗迹。相传在很久以前,神农氏在此尝百草时,太上老君亦在此炼仙丹。一天,炎帝对老君说:“人世间没有长生不老丹,不如炼铁,为农民打制农业工具。”太上老君听取了炎帝的意见,改炼丹炉为冶金炉,为农民打制了很多农业生产工具,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老百姓欢喜雀跃,万分感激,搭起高台,树起几十面彩旗,像举行盛典一样,后来人们把老君山下的一个小山村取名彩旗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