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屯兵之地

秦王屯兵之地是指南通军山;2008年10月8日游览军山胜景;

军山为海中岛屿时,相传曾为秦王屯兵之地,因形似伏象,又名象山。俯瞰军山,山水相依自然构成一幅八卦图。

军山主要景点有:中国第一观音净瓶

军山主要景点:大观瀑

军山因秦始皇曾经在此屯兵而得名军山;被称为风景秀丽;经游览后本人让为军山主要景点其实就是登高望远观景;这是从军山上远望狼山和剑山;山顶上有塔的山就是狼山;

狼山:相传狼山曾有白狼居其上,又传因山形似狼 而得名。北宋淳化年间(990~994年)州牧杨钧觉得狼山之名不雅, 便改狼山为琅山,后又因山上的岩石多呈紫色,故后人又称之为紫琅山,南通市因而也得了“紫琅”这个雅致的别称。狼山原在长江之中, 唐代高僧鉴真第三次东渡日本曾在狼山停留避风,北宋时狼山才与陆地涨接。自宋至清陆续兴建了庙宇殿塔,总名广教寺。佛教中狼山为 大势至菩萨道场,列为全国佛教八小名山之一。 进狼山南麓山门,即为法乳堂,原为广教寺的“大雄宝殿”,又称释迦殿。堂内三面瓷砖壁画是中国自东汉到近代的十八位著名高僧的画像,为当代著名画家范曾所作。出大殿西侧拾级向上,是一座七 级四面的实心砖塔,称幻公塔。纪念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一983年 )狼山广教寺的住持和尚智幻,塔北有一碑亭,内有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所立《抚台平倭碑》,记载明代抗击倭寇的史实。塔西首 为紫琅园,原为“三仙阁”,现辟为餐厅。再上,路右侧为白雅雨烈士墓。白是南通人,爱国学者,李大钊的老师,辛亥革命时领导滦州起义,后壮烈牺牲。山东南坡万松岭建有望江亭,在此可俯瞰浩荡长江,江南福虞两山隐约可见。其上为竹葵山房,其前有康熙御碑亭。
登上狼山之巅,即见广教寺的主体建筑群,庙门前大观台,视野开阔, 山水田野尽收眼底。庙门两侧有对联:“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举头四 顾海阔天空”。进门就是萃景楼,是座两层小楼,昔日为戏楼。据戏 剧界人士说,这样完好的“寺院舞台”,在全国也属罕见。穿过萃景 楼,迎面就是圆通宝殿,内供大势至菩萨,佛像高达4.5米,是狼山 寺庙中最大的佛像。两侧塑有“十六尊者”像。殿后的支云塔建于北 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高35米,五级四面为南通三塔之一 (另两塔为市内的文峰塔和光孝塔)。塔后就是著名的狼山大圣殿。 狼山大圣为唐代的释僧迦,他南游江淮,为民医病、治水,深受爱戴。 唐中宗尊他为国师,乃一代高僧。殿内大圣菩萨身披龙袍,法相庄严; 两旁为他的弟子度慧岸和木叉。殿内终年青烟袅袅,香雾氤氲。山下 东南麓有唐代骆宾王墓;骆是“初唐四杰”之一的著名诗人。曾随扬 州刺史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流亡南通。与骆墓并列的是南 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僚属金应和清《五山全志》编纂者刘南庐的墓, 三墓稍上还有朝鲜爱国诗人金沧江之墓。 狼山南畅北幽,北麓以山为屏而构园,悬崖陡壁上题刻甚多,称 题名坡。园内崖下为曲流溪水,西部临水巨石,近代著名书画家吴昌 硕题为“大磊落矶”。至今尚留有张春所建的“赵绘沈绣之楼”和“ 林溪精舍”、“语梅楼”等建筑。还有松巅阁、海月岩、鹁鸪岩、夕 阳洞、仙人洞、寒玉泉等景迹。 狼山向西500 米,马鞍山西坡的梅林春晓是一座具有江南园林风 味的建筑群。院内曲径连接7 个亭阁,依山势起伏联成一体,造型别 致,花木满园,早春时节,暗香浮动,乃赏梅佳处。再西黄泥山东冈 建有狮踞亭,是观日出、听涛声的好去处。龙爪岩在黄泥山的最西部, 多半浸于江水中,那嶙峋黑褐、凸凹不平的脊石,如龙爪伸进江中, 故名。岩头还建有全国第一座风力发电航标灯。 南通市内还有啬园(南郊公园)、人民公园、文峰塔、天宁寺及 光孝塔等名胜。

剑山:剑山又名剑脊山,明代时亦称“刀刃山”。高87.33公尺,海拔74.8公尺,位于狼山东南,军山之西,其高度在五山中排在第三的位置。整座山呈东南-西北走向,其山脊突如卧置出鞘的宝剑,相传秦始皇曾经在剑山东南的一块石头上磨淬过宝剑,故而得名剑脊山。据刘名芳《南通州五山全志》中载:“剑山山脊若剑,一名剑脊,亦谓祖龙尝于此淬剑。”。剑山昔日有着许多自然、人文景观,但由于岁月的演变,以及“文化大革命”中的人为破坏,许多建筑景观都已不复存在。剑山东南面峭壁陡立,峰奇石危,因其山石色呈赤赭,故取名为“赤壁”,这自然不是三国中周瑜大破曹操水军的武昌赤壁。王扬德在《狼五山志》中记载:“五山固多峭壁,此壁独耸峙,洪流傍,且其色稍赤,故名。乘月泛舟东望沧溟,南望吴会。”如若遵麓而游,则田园风光尽收眼底,日出霞光饱蘸眉间,犹如神仙之感。剑山最高峻处,为“老乌岩”,鹰隼多穴居于此。古时相传秦始皇磨剑石即在此处,后坠于江中。明人殷学思题磨剑石诗:“白云忽风雷,魑魅泣江?,至今片石上,犹见秦时云。”“老乌岩”右方有二石,“亭亭如两人并肩于天半”,称为“双人峰”,好似一对恩爱夫妻,携手漫步于剑山之道,观赏着通城的大好美景。“老乌岩”南有“舍身台”。因“老乌岩”西南尽是悬崖,崖下古时就是滔滔大海,故常有不欲生者自此蹈海。后为护生故,将“舍身台”凿毁,今已无存。剑山麓洞穴较多,又因旧时山在江海之中,洞穴位于海上,故得名亦多因海上风物。“双人峰”下,直坎深穴,有一“燕子洞”,因五山在海中时,海燕多栖于此,“燕子洞”之南还有一洞便是“望海洞”。此洞广丈余,倍而半之,深邃莫测,“可容数十人,临军山洪,往者濒江绕行,目眩心悸,且其蹊径窄狭,步必重迹,人之所不易到者。”昔日剑山还在江边,潮水能至山脚,涨潮时,潮水绕洞口,如若到此洞口,可观海景,在旭日初升时,更是金光闪烁,故又名“朝阳洞”。洞左昔日曾建朝阳庵,现已废圯。

马鞍山:有隋炀帝征辽放马的马鞍山。南通城南风景名胜区,五山临江而立,秀美万状,共有43处古建筑、8处古墓、23处题刻石刻、13处古洞穴,风景资源十分丰富。
区内有中国佛教八小名山之一的狼山,有相传秦始皇驻过军的军山和磨淬过剑的剑山,有隋炀帝征辽放马的马鞍山。千百年来,人文荟萃,古迹众多。区内的给水技术博物馆是我国第一个以水为主题的博物馆,是进行生态旅游和水文化旅游的首选之处。区内的啬园是清末状元张謇的墓园,走访状元故里,考察近代南通的变迁和近代中国纺织业的兴起,啬园也是必游之地。狼山之北的狼山圣母堂为苏北重要的天主教活动场所,每年有大量的天主教徒寻访而来,到此朝拜。
狼山江面是长江最为宽阔之处,烟波浩淼,至为壮观,是观赏长江美景的绝佳之处。江中泛舟自西而东观望五山,舟行之际,随角度距离不同,五山或层峦叠嶂……

亭阁;

明代山西高僧法空驻锡军山,创建普陀禅院,狼山总兵题榜出门,著名书法家董其昌撰写了《军山普陀别院碑记》,认为于浙江普陀山相比“不减珞珈真境”。寺庙、宴堂曾多达百余处,为昔日东南佛门胜地。

普陀别院,坐北朝南,依据山形梯次式结构。圆通宝殿供奉着的是千手观音。翡翠观音楼则供奉着一尊世界上最大的翡翠座像观音,院内两侧长廊绘有33应身观音石刻像,引人入胜的佛教观音文化在此得以集中、充分表现。

南通是我国近代气象事业的发祥地。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我国著名实业家、教育家,中国气象学会第一、二届名誉会长张謇创办“南通博物苑测候室”,在此基础上,1916年10月建成“军山气象台”。军山气象台是国人自办近代气象事业的开始,被称为“中国私家气象台之鼻祖”。
在风光绮丽的江苏省南通市狼山东南,可见到江边五山之冠的军山顶端的一处古建筑,即是军山气象台。气象台以四角红瓦为顶,故从军山脚下望去,宛如翠木林中一朵盛开的红莲。登上气象台,视野极为开阔:西望狼剑诸山;南瞰长江,波涛无垠;东望则是南通市开发区林立的建筑。
气象台位于31°57′35〃N,120°53′17〃E,海拔118.4米,台内装备有风向风速自记机,自记雨量计,福尔墩气压表,勒母勒聚氏天气预报计等当时国际上先进的气象仪器,并装有电话和无线电台。1917年1月1日,气象台开始观测。该台不仅测雨量、风向、气温、湿度等气象数据,还测报潮汐和天文数据,而且展开南通气候研究等科研工作,并创办了气象季刊。二十年代,该台自制的赤道晷、雨量器、日照计、指星仪先后在南京和上海举行的展览会上获奖。从1918年起,气象台每年编年报一册,发表一年的观测记录和研究成果。此外,还有月报、季报。这些附有英文的刊物与40多个国家的气象台交换。该台第二任台长陈澑曾回忆:“当时军山气象台之设备,国内固属仅见,国际间亦有相当声誉,曾列入英国出版的国际气象台名册中。” 当时,军山气象台每天在南通报上发布天气预报,这是南通乃至江苏气象史上的第一页。气象台还根据观测和科学研究成果,展开科学普及工作,解释气象现象,破除迷信。
1926年7月,张謇逝世后,气象台更名为“南通学院农科军山气象台”,1935年1月又由江苏省建设厅接管。1938年春,日军侵占南通,气象台遭严重破坏,大量珍贵资料、设备被日寇抢夺,损毁,气象台破败不堪。解放后,军山气象台改建为南通市气象局,1949年5月1日,南通恢复测候工作,并持续至今。后气象局迁入市内,军山气象台原址不再承担气象功能。现在,南通市气象局已成为拥有7个科室,60余名工作人员和健全的气象业务服务体系的地市级气象局。
1997年初,国家气象局认定南通军山气象台为国人自建的第一座气象台,南通市政府将其旧址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在狼山风景区主持下将军山气象台建筑按原状修复。
“仰窥象纬抬头易,自有云雷绕膝生”。现在,游人来此,既可饱览军山风光,又可了解中国地方气象事业的发展历史。军山气象台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气象科普的好去处。

从望江台了望长江;气势磅礴;可以观望南通港美景;

军山上还有孔雀养殖场;透过铁丝网可以观赏到孔雀美容;

军山将着力打造“东方养生文化圣地”——中华养生园。依托军山自然风光,江海神韵,结合南通“中国第一长寿之乡”的 盛誉,弘扬中华源远流长的儒驿道、民俗民间养生文化精华,未来的军山景区必将成为华东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