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南通游记

南通游记

张謇·南通:人与城市的相融

      每一座城市都可以说出许多有关联的名人来,例如杭州,会说起曾经在杭州当过刺史修建了西湖白堤的白居易,在杭州当过太守修筑了西湖苏堤的苏东坡。然而,当你走进南通,就会发现,从来没有哪一座城市像南通那样,整座城市和一个人——张謇,是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他的踪影,难以区分。

      张謇,字季直,号啬庵。1853年出生于南通海门常乐镇,1869年考中秀才,1885年中举人,1894年慈禧太后60大寿设恩科会试,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1904年,清政府授予他三品官衔。1911年任中央教育会长,江苏议会临时议会长,江苏两淮盐总理。1912年南京政府成立,任实业总长,1912年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后因目睹列强入侵,国事日非,毅然弃官,走上实业教育救国之路。

      在中国历史上,状元出身的宰相为数不少,可状元出身的实业家却只有张謇一位。1895年2月,中日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而告终,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消息传到南通,张謇对深深地感到,要使中国“不贫不弱”,不受外国人的欺侮,当务之急,一是要实行政治改革,以议会制取代君主制;二是要大力发展实业,以求民富国强。于是,他向翰林院辞职,表示:“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受两江总督张之洞委派,在南通筹办大生纱厂。由此而一发不可收,又兴办了开垦牧公司,把沿海的荒滩改造成棉田,自己种棉花自己用。开办了资生铁冶厂、广生榨油公司、大隆肥皂公司、吕四盐业公司、镇江铅笔公司、上海大达轮船公司、江浙渔业公司等也接连兴办起来,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张謇已兴办各类企业二三十个,形成了一个以轻纺工业为核心的企业群,成为在东南沿海地区独占鳌头的新兴的民族资本集团。

      在中国历史上,经营成功的实业家为数不少,可真正做到儒商结合崇尚文化的实业家却只有张謇。在兴办实业的同时,张謇按照他“父教育,母实业”的思想,先后兴办了大生纱厂职工专科学校、纺织专科学校、铁路学校、吴淞商船学校等,为东南沿海地区的实业培养了各种有用人才。在1902年创办了通州师范,成为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此后,又先后创办了女子师范学校、城厢初等小学、幼稚园、盲哑学校等。1920年,他将纺织、医学、农学三个专科学校合并为综合性的南通大学。1919年他邀请了著名的导演兼剧作家欧阳予倩,在南通办起一所培养戏剧人才的学校——伶工学社,并且建造了一座更俗剧场。此外,他在军山设立气象台,“一方面为农事的测候预防,一方面为农学生实习气候的地方”。他还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以及图书馆、医院、公园等,使南通成为一个文化比较发达的城市。

      在中国历史上,有儒商色彩的实业家为数不少,但具有社会大同思想且付诸于实践的却只有张謇。现如今,有不少智者高扬着城市经营的旗帜,不知他们在匆忙的实践中,是否记得起,早在100多年前的南通,张謇就开始在创造性地提出了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理念,从宏观高度谋划城镇、乡村共同发展,提出中通、泰、盐经济区的构想,构筑着南通“一城三镇”的格局,以一种乌托邦的理想经营着南通:兴办教育——实现少有所学;兴办实业——实现壮有所业;兴办社会福利机构——实现老有所养,使南通从一个封闭落后的封建城镇走向资本主义的现代城市。吴良镛称南通为“中国近代第一城”,是中国人最早自己建设和全面经营的城市典范。确实,至今南通仍遗留着诸多“第一城”的见证: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所戏曲学校、第一座公共博物馆、第一个农业气象台、第一条民建公路、第一条现代理念的商业街……

      张謇,一个本该流播全国的名字,一位让人难以忘怀的理想主义者,胡适说他是“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上个世纪50年代,毛泽东在与黄炎培、陈叔通等人谈及民族工业发展时也说:“(中国)最早有民族轻工业,不要忘记南通的张謇”。在南通,几乎每个角落都可以看见张謇时代的烙记。

      入夜了,环绕着南通城的濠河已是一片灯火辉煌,我想不出,在中国,还有哪座城市和南通那样,和一个人——张謇紧紧联在一起。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