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狼山
第一次去南通,友人提议应该去狼山看看。于是,在一个深秋的雨天,去登狼山。
车出城约行半小时,便看到深秋的原野上一座不高的小山,有几分突兀,几分贸然。我怎么也想不出缘何把这么一座小山取上一个如此野性的名字。问人,一说是山形似狼;一说山本有狼,后经高僧点拨而离去,仅留得狼山之名。据说,宋人曾改名琅山,然南通人始终不依,终还是称为狼山。

狼山不高,仅一百余米,沿台阶而上,既见不到黄山的奇松怪石,也见不到泰山的人文意蕴,到有点象杭州的孤山,虽不及孤山的精致与秀雅,确也透显出一分粗犷。狼山山脚下便是一座寺庙,导游说,山脚、山顶各有一座寺庙,总称广教禅寺。山脚下的寺内有三件宝:一是台湾僧人送的一座由整块缅甸玉雕刻而成的释加牟尼像;二是范曾画的19幅历代高僧像,其中东晋慧远依范曾自己容貌而成;三是郑板桥所书的一块匾额;山顶上的那座,则是大势至菩萨的道场。拾级而上,两边林木苍萃,有望江亭、观音寺等不多的几处景点。看来,狼山毕竟是座小山,难以拥有更多的人文负载。

然登上山顶,远远望去,但见长江从山脚下缓缓流过,奔向不见边际的大海,到也让人生出几分感慨。从雪域高原一路奔腾而来的长江曾是那么有气势,一泻而下,到了狼山脚下,转了个向,由西北而东南,变得十分平和,缓缓而过。我想,或许是一路上经历了太多的沧桑,终也失去了昔日的锐气;或许是如同人一样,到了老年,自然也就没有青少年的豪气了。对狼山而言,能够守着长江在中国大地上走完最后一段历程,到实实在在是一份幸运,这种幸运是很多名山都享受不到的,凭此,也确实应该登上狼山。

狼山还有让人感慨之处。狼山东麓有着骆宾王的墓,这位曾让武则天看着讨伐自己的檄文而大为赞叹其才学的“初唐四杰”之一,虽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起兵讨伐武则天很快失败,但那篇讨伐武则天的檄文确实写得淋漓痛快,很有点“狼”的狠劲和野气,葬在狼山之麓可谓合乎情理。狼山脚下还有一座墓,那是清末状元张謇的墓。张状元给南通留下了诸多的遗产,学校、企业、医院……成为近代中国著名的实业家,不妨说,这位状元办实业也有点狼一样的野性。由此想到今天的南通,出了许多奥运冠军、高考状元,拿了不少奥赛金牌,占江苏10%的人口,考上了江苏20%的大学生,不知是否是因了前辈的这种野性还在后辈血液中流淌。

狼山,长江流经的最后一座山,在烟雨朦胧中隐隐约约彰显出南通文化的本来面目,该去登狼山。